让学渣变学霸的心得体会总结 如何从学渣变学霸(8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让学渣变学霸的心得体会总结一
出示例题9 3= ?让学生口答此题,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9 3=12,因为9加1得10,10加2得12,所以9 3=12。
生2:9 3=12,因为9和3组成12,所以9 3=12。
生3:9 3=12,因为3加7得10,10加2得12,所以9 3=12。
师: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沉默
师:再想一想,想得仔细一点。
生:还是沉默。
师:你们想一想(边说边作掰手指状)。
生4:我知道了,我们还可以一个一个地数手指。
(在座学生哄堂大笑)
师:对你说得很好,我们是还可以掰手指,这也是一个好方法。
生5:不对,这个方法是幼儿园里教的,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还用这种难为情的。
师:(显得很不自在)接着问:还有其他算法吗?
生6:摆小棒,先摆9根,再摆3根,然后数一数,一共有12根。
生7:还可以摆圆片、摆三角形……
师:把这些方法都一一罗列在黑板上,(显得很自豪)。
1. 教学中的算法多样化决不是新课标所倡导的那样,只要学生回答出的算法多就是算法的多样化,这两者之间有着质的区别。新课标中的算法多样化是指在同一层面内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不同。如:本堂课的前几种算法可以称作为算法的多样化,而后面几种算法正如一位小朋友所说的是幼儿园小朋友才用的和小学生所用的方法属于不同层面的,所以称不上算法的多样化。本堂课这位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在追求新课标理念下的算法多样化,但是他的做法只停留在表面上,是为了多样化才多样化,并不是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算法多样化。
2. 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算法多样化还有一个后继步骤,那就是算法的优化,算法只有在优化后多样化才有意义,否则对学生来说加重了课业负担,而且不能得到算法多样化所带来的好处。何为算法的优化,我认为: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水平,在多样的算法中找到一个自己认为最好的、最为合适的、最能解决问题的算法的过程。这个和我们以前所认为的优化有着明显的区别,以前只从教师的角度去考虑优化,而现在更强调从学生的层面去考虑优化。且优化的过程由学生来完成。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地优化、不断地完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不断地积累、实践不断地深入,学生已经优化的算法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如本课一学生所讲的掰手指是幼儿园小朋友才用,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还用这种方法难为情的。从中不难看出掰手指对幼儿园小朋友来说的确是一个好方法,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好方法了,也就是对于小学生在进行9加几的计算时除极个别外,他们的优化目标不会是掰手指了。
3. 需要注意的是,提倡算法多样化,并非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多种计算方法;也并不是要求学生要生硬地去套出多种算法。算法多样化应是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新课标中所提及的算法多样化和优化,是指集体的多样化,个体的优化。也就是说要求全体学生尽可能地多想出几种不同的算法,而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想到或掌握这些算法。优化是学生个体的行为,教师不能把全班同学所有的算法都优化成一个算法,这有违新课标的精神。
1. 本人认为,本课执教教师在学生已经回答出了三种不同的算法时,应及时地引导学生再思考其他算法的做法无可厚非,但是不能用掰手指去诱导学生说出掰手指的方法。学生一开始没有说出掰手指的方法,其实在他们的脑子里已经潜意识地将这种算法优化掉了,这在学生的回答中已经得到证实。如果再把这种算法搬出来而且还说这是一种好方法,那么是不是要求所有的学生在计算时都去掰手指,高年级手指不够又该如何?
2.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在新课中当学生已回答出三种不同的算法时,教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优化,而不是再去追求所谓的“多样化”。其实这已经不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多样化”了。
对于新课标,本人对他的认识也不够深入,有待于今后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关于让学渣变学霸的心得体会总结二
本期我担任三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他们聪明活泼、勤奋好学,这些学生刚接触到英语,他们对英语感到好奇,
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有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也有少数学生会因遇到困难,而遭受挫折。学生学习习惯也不太端正,有待于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使之有所进步。所以,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供三年级起使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加拿大lingo、media国际集团合作编写的一套全新的中下学衔接的英语教材。这套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和《小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的。本册供以小学三年级为起点、开设英语的学校第一学年第一学期使用。本册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同时也突出语言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2、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或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注重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使学生通过学习,培养未来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
4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不同方式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注重融合学科内容,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和渗透,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来获得其他学科的知识。
6注重教材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7注重教学资料的配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拓展自我发展的空间。
8注重中小学各阶段的衔接,以保证各学段的顺利过渡,全面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
1、能听、说、读、写英语字母aa——zz,并能按字母顺序背诵、默写二十六个字母.
2、根据实物、图片说出所学单词要求读音正确。
3、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
4、能在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能演唱已学过的英语歌曲,诵读已学过的歌谣。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抓紧课堂教学,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
2、运用各种不同的肢体语言来辅助教学。
3、在课堂上多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英语,在生活中学习英语。
4、多为学生营造一些学习氛围,如:创设班级英语角等等。
5、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尽量的运用已经学习的英语进行对话。
6、多看英语画报,多读英语故事,多看儿童英语书籍。
7、多与学生交流,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关于让学渣变学霸的心得体会总结三
1.会认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14个字,会写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能说出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4.能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语文要素】
1.能说出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2.能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14个字,会写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说出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重点)
一、导入新课,自学生字词
1.布置任务,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生字的学习。
2.教师出示字词,引导学生交流识记方法,相机点拨重难点。出示:
蚂蚱/啃樱桃/蚌壳/割草/毛嘟嘟/倭瓜/下雨啰/逛/明晃晃
二、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提出研讨问题
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祖父的园子”写了哪些内容?
2.组织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
预设: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的是园中的景物。
第二部分:第4-14自然段,写的是“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
第三部分:第15-19自然段,写太阳下的园子和园中的景物。
追问:如果进一步合并这三部分,你会怎么划分?(第一、第三部分是写景的,第二部分是写事的)
3.引导学生围绕“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自主阅读,形成初步感受。读后小组交流。
4.组织全班交流感受,教师相机在黑板上记录关键词。
预设:这是一个色彩鲜艳/生机勃勃/快乐自由的园子……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自学写字,巩固词语
1.让学生自主观察本课要写的14个汉字,小组交流需要注意的地方。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学生自主练写。
3.让学生写一写本课的词语,组内互评,做到规范端正,行款整齐。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2.能通过“阅读链接”丰富情感体会。(难点)
一、复习回顾,明确学习任务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说说对祖父的园子的初步印象。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提示学生:要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就需要我们一边读一边思考,从作者对园子的描写中体会作者的内心。
二、学生自主阅读并作批注
1.明确学习要求:默读课文,仔细读关于园子的语句,想想其中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一边读,一边作批注。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巡视,相机拍下一些有代表性的批注。
三、结合具体语句交流体会,并有感情地朗读
1.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体会。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教师出示第1-3自然段的部分典型批注,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喜爱、赞叹、自豪……)
①让批注者说说自己批注的依据,请持相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补充。教师相机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②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机点拨:提醒学生注意描写园中昆虫、花草颜色的词语以及描写榆树的句子,从作者的用词中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③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朗读第1-3自然段。
(2)教师出示第4-14自然段的部分典型批注,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对祖父深深的依恋、快乐、不受拘束……)
①让批注者说说自己批注的依据,请持相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补充。教师相机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②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机点拨:“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就拔草”这部分的表达方式比较特别。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同样的意思吗?
预设:可以换成“祖父和我都戴着草帽,在院子里栽花、拔草”。
追问:比较两种表达,你觉得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预设:课文的表达很有节奏、很生动,充满了童真和欢乐;改后的表达则显得很平淡。
③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朗读第4-14自然段。
(3)教师出示第15-19自然段的部分典型批注,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自由、愉悦、无拘无束……)
①让批注者说说自己批注的依据,请持相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补充。教师相机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②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机点拨:读了第16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这部分的表达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愿意……就……”。
③追问:这样的表达方式中蕴含着“我”怎样的情感?
预设:作者说园中的景物愿意怎样就怎样,其实也是在说“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想怎样就怎样。因为“我”是自由的,所以看景物也是自由的。
点拨:对一景一物的描写都包含着“我”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也暗含着“我”对童年生活的无限怀念。
让学渣变学霸的心得体会总结 如何从学渣变学霸(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