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公共安全事故心得体会 安全事故心得体会8篇(七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22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公共安全事故心得体会

1、健全卫生应急网络。卫生局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主任的应急指挥办公室,协调全县卫生系统应对处理各类卫生应急事件,保障群众身体健康。2007年组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委员会和44名业务人员组成的专业小组,提高了卫生应急技术保障。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分别成立了专业的医疗救护、卫生防疫、现场调查等应急队伍,各乡镇卫生院也都根据本地区应急工作特点组建了卫生应急分队,与专业应急队伍协同作战。为避免出现卫生应急盲区,在全县各行政村都确定了一名公共卫生信息员,确保基层应急信息及时上报。目前全县以卫生专业人员为主体的卫生应急网络基本建成,各项应急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2、提高队伍作战能力。我县每年定期对卫生应急人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包括专业技能、政策法规等知识,同时积极选派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卫生应急培训班。各医疗卫生单位也每年组织对本单位职工的应急知识培训,提高应急队伍的技术水平。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队伍实战水平,近年来我县每年都会开展食物中毒事故、重大交通事故、重大传染病疫情等案例的应急拉练,同时还积极参与市、县举办的防恐、疫情处置等联合演练。

1、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卫生应急工作,严密部署各项应急工作。局机关及各单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节假日和重要活动期间则安排局领导带班。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于2009建成投入使用,覆盖全县的卫生应急信息网络也已基本建立,并与市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实现联网。为做好手足口病防控、甲型h1n1流感防控、防汛救灾等工作,我县都及时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调度指挥全系统卫生应急工作。在中高考、两会、螃蟹节等重大活动期间都安排医疗卫生人员现场驻点保障,确保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

2、完善措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为加强对应急处置工作的保障措施,根据我县实际和上级要求,参照有关技术方案,我局制定了各项应急预案,确保卫生应急处置工作规范有序。2007年我局制定了《xx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以及《xx县重大传染性和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xx县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两个子预案,并由县政府印发。同时结合工作需要,我局还制定下发了各种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医疗救护保障方案、防病救灾工作预案等,为我县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工作依据。

3、加强监测,提高预警能力。认真做好全县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相关信息的处理工作,及时上报,及时调查处置。对本辖区内的应急事件相关信息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和上报,并对报告的应急事件相关信息进行核实、确认,及时开展应急事件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县人民医院作为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定期采集样本送市疾控中心进行检测。建立了学校因病缺课监测网络,为及早发现和有效应对学校疫情提供了保障。各医疗机构不断加强预检分诊和发热病人就诊室建设,完善分诊流程和配套设施,严格消毒隔离措施,确保控制传染病传播蔓延的第一道关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今年我县还被省卫生厅确定为全省三个人禽流感/sars综合监测与防治项目县之一。

4、储备物资,增强保障能力。各单位对照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相关要求,对库存应急物资进行了认真的梳理,流调、消杀、检验、急救、防治、监督等物资、器材、防护用品、调查文书已全部备齐、备足,做到能随时对全县各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现场处理和技术指导。2009年为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控工作,我局联合发改、财政等部门,及时储备了达菲、红外线体温探测仪等一批防控物资,为有效应对疫情提供了保障。

5、广泛宣传,提高全民应急意识。我县积极开展卫生应急的宣传工作,向居民宣教卫生防病和自我救护知识,普及应急意识,形成群防群控的氛围。不断加强对12320公共卫生公益热线电话的宣传,提高广大居民熟悉和应用12320的水平。各医疗卫生单位还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日、宣传周等向社会宣传卫生应急的相关知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工作总结之家县卫生局

二○一○年十月二十日

关于公共安全事故心得体会

一、目标任务

1、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建立成果,进一步健全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完善考核制度。改善城乡居民环境面貌。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深化卫生村、卫生先进单位的建立活动,建立1个市级卫生村,各级卫生先进单位3个。

2、以深化医药体制改革为契机,落实基本药物制度,有效落实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确保医疗卫生、公共卫生安全。

3、巩固市级食品安全街道成果,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推进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深化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强化药品安全监管,扎实推进药品安全示范的建立工作。确保全年无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

4、完善合作医疗、健康体检工作。城乡居合作医疗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进一步加强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和管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时报销管理,提升合作医疗代办员为民代办报销的服务质量。组织实施好第三轮参合居民健康体检的有序开展,健康体检率达70%以上,妇女常见病普查率达85%以上,并建立、完善体检居民的健康档案。

5、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加大有关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疾病和地方病的监测、预防和控制。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与监督管理,全面治理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薄弱环节,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全年职业病危害防治形势的稳定和无传染疾病和地方病的爆发。

6、深化社区职责医生制度。进一步明确社区职责医生的工作任务和考核机制,完善各项制度,以深化社区职责医生制度为抓手,提高服务水平。

7、加强城乡健康教育。以切实改变城乡居民健康行为习惯,以健康教育课进社区活动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建立1家健康示范社区,用心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切实改善群众健康行为习惯。确保全街道每户农户至少获得1份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

8、大力开展农村改厕。结合村庄整治工作,做好农村卫生厕所的调查、摸底,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用心引导、鼓励农户建造无害化厕所,全年新增农户卫生厕所60户以上。

9、开展经常性除四害工作。以春秋两季为主要季节,结合环境整治,有针对性地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做好四害密度监测,迎接“灭鼠先进城区”复查。

二、工作措施

1、以国家卫生县城复查为契机,优化环境卫生面貌。

公共卫生管理服务工作是政府的一项实事工程,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城乡面貌的必然要求,是党委、政府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体现,因此各单位要把公共卫生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健全组织网络,增加经费投入,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服务潜力,全面提升卫生综合水平。

一是要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加强环境卫生动态管理,进一步加大卫生设施的投入,稳定农村保洁队伍,切实改善城乡环境面貌。用心开展城乡居民礼貌卫生户的评创活动,健全和完善农村保洁员工作的考核机制做到上下联动,群众参与,确保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进一步加大爱国卫生运动力度。在开展长效保洁的同时,加大集中整治力度,抓住爱国卫生月活动以及五一、国庆、春节等节假日,广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

三是进一步加大农村改厕和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用心宣传建造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好处,引导、鼓励农户建造无害化厕所。各村要结合村庄整治,进一步加大农村改厕力度,把改厕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做好调查摸底、宣传发动,把改厕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全年新增户厕60户以上。同时开展经常性除四害工作,制定除四害计划和密度监测方案,根据季节特征和病媒生物的消长特点,结合环境整治,有针对性地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彻底消灭病媒生物孳生地,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迎接好“灭鼠先进城区”复查工作。

2、以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载体,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一是建立健全健康教育阵地,用心做好各类公共卫生宣传发动工作,继续开展好百场健康教育进社区活动,要利用各类橱窗、黑板报、永久性标语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充分利用村级简报,开设《卫生与健康》知识专栏,使广大群众能从多方面渠道吸取健康知识。

二是以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载体,用心开展示范社区的建立活动,加强计文卫的合作力度,用心开展青少年的健康卫生行为活动,引导群众从自己做起,摒弃不良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以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使全街道群众的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构成率达85%以上。

3、以完善公共卫生工作机制为基础,提升管理服务潜力。

进一步探索公共卫生管理服务机制,全面落实城乡公共卫生三大类12项综合服务工作。实现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

一是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以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地方病等传染病为重点,加大宣传、预防和控制力度,落实村、社区以及中小学、幼托机构的防控措施。开展0-7岁儿童计划免疫工程,着重做好新居民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确保新居民儿童预防接种率达90%以上。

二是加强社区

公共安全事故心得体会 安全事故心得体会8篇(七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优质的心...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