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南山寺研学心得体会及感悟 大峰山研学感悟(八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22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南山寺研学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崇圣寺建成的时间为南诏国后期,为南诏国第十代王劝丰佑时(824—859年)所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到大理国时成为著名的皇家寺院。故崇圣寺有“佛都”之誉。

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提到的天龙寺。崇圣寺壮观的庙宇建筑在清咸丰同治年间烧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

崇圣寺中的“圣”指的是观音,大理地区观音崇拜极盛,一年一度的三月街也称观音街。《续云南通志》记载:“崇圣寺前有三塔,寺内有观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时董善明铸。”

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被评为全国aaaa级旅游区。

崇圣寺到了,请随我下车。

塔的基本知识

进入大门,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位于台阶之上的三塔。前方正中较大的称千寻塔,两侧位置靠后的塔规模较小一些。

塔起源于印度,最早用于藏佛的舍利,形状为一个半圆形坟冢。传人中国后,与中国传统建筑相结合,演化出丰富的形式,有楼阁式、密檐式、覆钵式、金刚宝座式等。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塔均为密檐式。

大理地区盛行建塔,除三塔外,还有一塔、蛇骨塔等。

千寻塔

千寻塔全名为“法界通灵明道乘塔”,建于唐代南诏劝丰佑时期,据说是唐代恭韬、徽义两位工匠用了48年时间设计建造的。

千寻塔矗立在两层高大的台基上,塔高69.13米,共有16层,是我国少有的层数较多的偶数层塔。

塔的结构为密檐式空心砖塔,塔心中空,古时有井字形楼梯供人攀登。

自下而上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身每层正面中央开券龛,龛内有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两边龛为窗洞。两层窗洞的方向交替错开,以利于塔内的采光和通风,同时交错开窗有利于塔的坚固性。

塔檐越往上间距越小,自第三、四层起逐渐向内收束,最后收束于塔顶。使得塔身的外形轮廓不是僵硬的直线向上,而是呈上下向内收,中部微凸的曲线,其形制与西安小雁塔略同。

以前塔顶四角各有一只铜铸的金翅鸟,传说用以镇压洱海中的龙妖水怪。

照 壁

塔正中朝东一面有一照壁,照壁上有“永镇山川”四个楷书大字,每个字高1.7米。为明代黔国公沐世阶所书。

题这四个字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大理地区水患多,“永镇山川”意在镇服水患,塔顶的大鹏金翅鸟也是镇龙之物;另一种说法是大理被纳入明朝的版图后,镇守云南的黔国公(沐英之孙沐世阶)题下“永镇山川”意在誓死镇守云南山川。 。

小 塔

南北两座小塔与千寻塔在平面布局上呈一等腰三角形,距千寻塔的距离均为70米,两小塔相距97.5米。

它们的建筑年

南山寺研学心得体会及感悟 大峰山研学感悟(八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