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得体会和认识体育和感想 考研 感想(八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于考研心得体会和认识体育和感想一
1、英语考场作答心得
考研的时间分配是每门课三个小时。其实时间很紧张,平日里练习要注意对做题时间的把握,因为英语选择题居多,也要把涂卡时间考虑进去。
英语的题型有完形填空,阅读理解a,阅读理解b,翻译,小作文,大作文。我个人感觉翻译题占用时间比较多,因为句子比较长,还要考虑翻译出的中文句子是否通顺,这样改来改去相当浪费时间。但它只有10分。远不如之后的大小作文。
所以建议同学们在做好完型和阅读之后如果在翻译题那里卡住了,实在翻译不出的话就找句子里自己认识的单词,根据上下文先凑成一句话。赶快去写作文。
如果全部做完以及涂好卡后有时间剩余,那就再做翻译。整张卷子里阅读理解是重点,占了50分,有些选项非常有迷惑性,所以做题时一定要认真,不可过度解读。阅读时理解很重要,尤其是长难句,因为选项多和这些难句子有关,这时复习里翻译阅读理解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2、政治考场作答心得
政治考试安排在第一场,所以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三场考试。政治分为单选,多选,大题。辅导机构的老师说多选是拉分最大的一块,因为多选或少选都是错,不如大题那样有弹性。所以多选题想做对,关键还是多!看!书!
五道大题,每题10分,每题两问。一方面考的是记忆力,另一方面是理解能力。只要对大题的题目理解到位,再结合书上的相关知识点,最明显的关键词写在最前面,一般都不会错太多。建议答题时写的有条理性,分成一二三点,这样一来写的时候可以理清自己的思路,也可以使阅卷老师迅速抓住重点。遇到自己不会的题时也不要慌,把相关的知识点往上凑,总可以撞对几分。当然这是在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如果自己会的话,那就认真写。
政治也是3个小时。大题占时比较长,因为需要不停地写。我犯过的一个错误就是在第一道大题上耽误了太长时间,最后一道题就算会,也没时间做。这样被扣分就太可惜了。因此在做第一道大题时不要太在意字体是否工整这些细节,只要把你会的写上,字体清晰,就可以了。对于答题要点,也要分清主次,把正确率大的答案写在最前面,不太确定是否对的写在后面。也不要刻意的堆砌知识点,写了一大堆既浪费时间,也不一定能答对。挑自己最有把握的几条写上即可。
考完后不要着急对答案,好好休息,认真备战下一场。
3、专业课考场作答心得
我是跨专业,第一年由于对传播学的认识不足,花在公共课上的时间太多,导致专业课考的不理想。二战期间,我反思了一下自身的不足,重新制定了学习计划,下面详细说一下。
(1)看书
对于专业课而言,看书很重要,笔记更重要。书上的知识点虽然全,但是很琐碎,做笔记可以迅速帮你找到书上的要点,在之后的复习过程中可以直接看笔记。对于跨专业的同学而言,我的建议是先入门,为了防止边看边忘的情况出现,你可以每天做着新笔记,同时往前翻看着自己做过的笔记,这样每天看,过不了太久就不会出现忘记的情况了。而且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算你在做笔记的时候对内容半懂不懂,看得多了自然就理解了。
除了笔记,还可以多参考期刊论文,将传播学在当代发展的成果总结一下添加在笔记里,做到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答题时会更有内容写。
(2)真题
看书做笔记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做真题。许多论坛里都提供中大的真题下载。建议大家不要只是看真题,以免形成眼高手低的问题。更要认真去做。在做题过程中,可以检验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程度,以及发现自己在思考问题方面的不足。
由于文科的题目通常没有标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但为了有个参考标准,大家可以去从书里找答案,或是查阅相关的期刊论文。看到合适的内容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在自己写的答案旁边,方便对照发现不足。做的多了就会培养出做题的手感。同时考研真题很容易和往年真题重复。所以一定要做真题,也许在考场上就会遇到一模一样的题目。
我二战时是从9月中旬开始认真做真题,每天一道,给自己规定完成所需时间。刚开始会出现写不完或是没话说的情况,这种情况只能说明你掌握的知识还不够深刻。写不完不是因为自己掌握的内容太多了,而是语言不够简洁,看上去一点都不专业,冗长的废话占了太多的时间。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建议去看论文中所使用的语言,尽量在以后的练习中做到专业简洁。没话说的话更要多看书和论文来充实自己。
另外中大的题目非常灵活,稍一不注意就会审错题。比如在2019年有道简答是“简述大众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看到“传播效果”和“三”,很容易想到效果研究的三个阶段即“魔弹论”“有限效果论”“宏观效果理论”,但其实这道题考的是认知、心理/态度、行动三个层面。《传播学教程》里有原话。所以一方面要认真看书,另一方面还要认真做题。
新闻传播学的题目倾向于结合时事,因此在复习的同时不要忘记多关注时事热点问题,对于问题多思考多总结。比如2019年的案例分析就考了删帖生意,2019年考了新闻寻租。这都是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现象。
(3)临场经验
考试涉及到临场发挥的问题,考试的时候会先发答题纸,广东地区的答题纸都是11页a4纸大小的答题册,接着会发一个装有题目的信封,题目很短,比如专业课一,一共六道题,但是不要因为题目少就答的太少,答题纸空白太多留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应该就不会太好。要想答的多,还是要平时积累。
虽然题目很少,但真正做起题来会发现时间非常紧张。因此在平时练笔时就要注意对时间的把握。
不同的题型对答题内容要求也不一样。通常来说,名词解释分值最小,可以写的少一点,案例分析题分值很高,算是大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绞尽脑汁,把相关理论以及拓展内容都写上,注意,案例分析一定记住要紧扣题目所给案例,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使答案更立体。
4 、总结
考研是很一件考验人耐心和毅力的事情,其中的辛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作为二战党,经历了第一年的懵懂,以及之后看到成绩时的痛苦,接着又要面对周围人的询问,以及自己对是否可以熬过二战的怀疑……
过了几个月的辛苦准备后再次走进考场反而踏实许多,以平常心来面对一切。祝大家也能度过低谷,战胜挑战!
对于考研心得体会和认识体育和感想二
1.为什么选择考研
谈到考研,首先希望我们都能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选择。人生的时间是有限的,青春更是如此,所以请慎重对待自己的每一次的选择,对自己负责。今年来研究生扩招,从近处看,缓解就业压力,我们也更容易考上;从远处看,三年之后我们仍然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这是扩招带来的必然后果。所以现在攻读硕士学位,并不是说前途一片光明。从就业市场来看,媒体已经人才饱和,聘任制也使得从事媒体工作并非待遇丰厚。
当然,开场所传递的信息让人感觉有些消极,但现实如此,本不应该回避。之前谈这么多,就是想明确一点:我们在看专业书之前,请做慎重地考虑。考研绝不是一件小事,下面我想讲考研的意义。
⑴改变专业的一次重要选择。
很多人抱怨自己本科专业不好,自己不喜欢。可以说读研是改变专业的最佳机会,以后很难再有既提升学历又改变专业的机会了。所以,如果这次选择不合适,或者凑合着选,将对就业产生很大影响。如果选择合适,本科的“专业不适”也没什么关系了。
⑵改变学校的一次重要选择。
就新闻就业来讲,学校的地位影响很大,至少需要保证是211工程院校。所以本科“出身”不好可以通过读研来弥补。
⑶决定发展方向的一次重要选择。
研究生学习阶段可以决定将来是从事实务还是理论研究,特别对于理论研究,是深入学习的必经阶段。
⑷为工作铺路,挑选将来就业城市。
一般读研之后就是就业,如果在读研城市工作会在就业时减少麻烦,降低就业成本。除非将来回家工作,对这个问题可以淡看一些。
2.如何选专业和学校
下面谈挑选专业和学校。我觉得应先决定专业,后确定学校。下面仅谈及新闻传播专业范围内,我所了解的情况。
我的观点是,学科层次越高,外延越广,所要复习的内容就越多。拿最简单的新闻学和传播学相比,传播学就会比新闻学涵盖的内容要多,起码新闻不会要求复习广告、公关理论。但传播学的视角就更开阔一些,高屋建瓴。总之,有利有弊。
选专业还是应主要考虑自己的兴趣,一来对就业有利,二来复习过程也不会那么枯燥。以我来说,我更喜欢以宏观的视角研究媒介现象,所以我选择传播学专业。
挑选学校:一般从以下方面考虑:学校的专业排名——一般上网一搜就能发现全国新闻传播专业排名情况。排学校的情况需要自己多去了解。好学校还是很多,也应该量力而行。
其实学校从排名上也看不出什么差别,可能我们会接下来考虑城市。我在挑选学校的时候,最难的就是面对这个问题,我一直考虑的是,我到底要去哪里。离家的距离、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在南方还是北方等等,制约因素又增添不少。城市的因素还包含就业环境,对学新闻的人来说,最好还是选择经济发达的城市。你读新闻史也能发现,发达的新闻业都在大城市。也只有经济发展快、信息变异程度高的地方才可能利于新闻业的发展。
所报学校的报录比——体现竞争的激烈程度;招生人数很关键,如果招10以下,对新闻传播这种超级热门专业来讲,如万人过独木桥一般恐怖,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的。而招生专业目录上的招生人数,是包含保送名额的,所以这一点要了解清楚。还可以看看真题和参考书目,只要看着不觉得压力特别大,一般就可以。
综上,要信息搜集全面,准确评估报考难度和自身实力,做一个全面的选择。
3.下面就谈信息搜集
⑴搜集渠道
网络——考研论坛是我使用最多的论坛。选择什么论坛也要看报考的学校。论坛上资料很全,历史遗留问题、普遍问题都会有解答,所以你能想到的问题,一般不会超出“大众水平”。所以你只要看别人的帖子,做一条会“潜水”的鱼就ok了。一般论坛上有所报学校的相关问题解答、真题、笔记、复习方法、答题技巧等等,虽然零散而无头目,但只要你有心,你绝对不会遗漏任何关键信息。
人际——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沟通。不要忽略考研过程中的信息搜集,在备考几个月过程中,人际上的交流比网络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因为你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这个时候最好像老师、同学求助,同学之间的交流是很有效的。考研过程也会有一些补充信息,你越擅于交流,你就能获得比别人更多的信息。特别是多和其他专业的同学交流学习公共课的经验,获益多多啊。这个是我特别的经验之谈,除了从别人那里了解你不知道的信息,请记得主动提供你知道的信息。只有在互相帮助中,大家才能互推互进。你会发现,你不仅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友谊与信任,这也是孤胆奋战中的一剂温热剂。要知道,没有谁比考研人更了解你的心情,大家总能在交流中唤起共鸣。另外,知识信息上的交流、情感上的交流都可以早些开始,它会成为学习中前进的动力。这一段我着墨如此之多,可见我是感触多深,而这一段常常被很多人忽略。
⑵搜集内容
学校历年报录信息、招生专业目录(最好和往年比较一下)、真题、笔记、报考学校导师论文(不是所有老师的都有必要看,结合指定书目推敲)等。
另外可以利用网络联系报考学校的在读研究生,他们确实可以提供很实用的信息,寻找方式多样。
最后我想说的是,信息搜集的能力是作为一个新闻人的基本能力,应该具备和重视。
对于考研心得体会和认识体育和感想三
2014年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_上海大学复试经验分享"
今年有幸考取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学硕),有感于网络上学硕复试经验帖过少,就把自己考研复试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今年复试最大不同是学硕和专硕分开进行,大家可以在学院网站上看到具体安排。复试的人数比例和从学长学姐处了解到的往年情况不太一样,今年总共是26个人进入复试,实际录取22人,大概是1:1.2的比例,并非想象中的1:1.5。复试总共分为3个部分,专业课笔试、专业课面试和英语面试,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取消了英语笔试,可能是考虑到让考生来回跑两个校区太麻烦,而且又不计入总分。下面会和大家详细说一下复试的三个环节。
一、专业课笔试
今年专业课笔试只有两道大题目,每道50分,果然又和往年不同。第一题是简述报刊的四种理论并论述其对当今媒体的借鉴意义。第二题毫无悬念的考了马航mh370失联事件,题目是选择传播学理论的一个方面来分析媒体在马航事件报道中的得与失。
二、英语面试
英语面试和专业面试是同时进行,不过是按倒序进行。我抽到靠后的签,所以是先去的英语面试。教室里有2位男老师,还有一位学姐做记录,看样子应该都是博
考研心得体会和认识体育和感想 考研 感想(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