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跳水比赛心得体会范本 跳水比赛心得体会范本怎么写(七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21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跳水比赛心得体会范本一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飞天凌空教学设计通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飞天凌空教学设计通用1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2、学习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3、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富有层次的描写和清新优美的语言。

2、学习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赛场上,中国健儿奋力拼搏;站在领奖台上,国旗下、金牌旁,国歌声响起,那一刻,耀眼夺目!今天,让我们跟着夏浩然、樊云芳的镜头,走近跳水池畔,欣赏中国跳水姑娘吕伟演绎的1、7秒的神话。

二、介绍相关知识

新闻特写,记录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场景,具体描述,生动形象地展现新闻事实。新闻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

新闻特写主要有事件特写和人物特写,事件特写以写事为主,人物特写以写人为主。本文是一篇人物特写。

三、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掠过:lüè屏息:bǐng翘首:qiáo悄然:qiǎo一刹那:chà

2、解释词语。

修长:细长、苗条的。

从容不迫: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投影或板书

四、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敏锐精细的观察、迅速准确的捕捉以及多种修辞手法,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了我国运动员吕伟夺魁的美妙瞬间。

2、小结。

五、作业

朗读课文,体会本文富有层次的描写和清新优美的语言。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

用简炼的词语概括吕伟跳水的分解动作,并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

明确:分解动作:起跳、翻空和入水。

相应的描写:第二自然段起跳;第三自然段腾空;第四自然段入水课件展示

二、读课文,品味语言

1、(1)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曲。以静反衬动,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2)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跳水姑娘比作仙女般优美绝伦。精彩的比喻不但增加了特写的文采,而且使动作更加可视可感,调动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

(3)“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侧面烘托了吕伟夺取桂冠中美妙的表现,同时也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凸显出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

三、作业布置

从篇幅、报道对象、时效性、表现手法等角度,区分消息与特写的不同。

板书设计

“飞天”凌空

新闻特写新闻:新闻性、时效性、真实性

(特点)文学:形象思维、生动形象

飞天凌空教学设计通用2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文体特点。

2.把握吕伟表演“5136”的全过程,体会她跳水动作的飞动之美。

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吕伟表演“5136”的全过程

难点:

(1)体会她跳水动作的飞动之美。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导学流程】

一.导

二.学

1、知识链接

2、自学教材(7分钟)

(1)自主研读课文(7分钟)

(2)自学要求:大声读课文4分钟;读准字音;了解文章大意3分钟

(3)自学指导:勾画相关重点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4)注意事项:端正坐姿,零抬头,零游离。

三.测

1、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细致刻画的?

2、本文记叙吕伟跳水过程时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分别记叙了什么内容?

四、议

1、小组讨论“测”中未能解决的问题。

2、作者写吕伟准备工作时,为什么要写白云与飞鸟呢?

3、作者是如何写出吕伟跳水动作的“飞天”之美的?请简要分析。(可从选词、修辞、写法等角度进行品析)

4、结合最后一段说说这篇特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展(“测”2板展,其余口展)

六.评

七.总结归纳

飞天凌空教学设计通用3

导学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重点)

3.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学法指导一:

【动词的作用】

动词的作用可以表达为:准确生动地+描绘了……过程(……技巧)+显示了/写出了……性格(形象)+表现了……心情(品质/精神/感情)

学法指导二:

【文章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铺垫、前后照应、直接、间接描写、欲扬先抑等。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对有着“跳水皇后”之美称的郭晶晶,这位美女我们大家是再也熟悉不过了,可是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跳水比赛中夺得金牌的女运动员又是谁呢?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去一睹她的芳容吧!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优雅(yǎ)掠过(lüè)翘首(qiáo)屏息(bǐng)

一刹那(chà)慷慨(kǎi)哧地(chī)悄然(qiǎo)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

酷似:好像。

慷慨:大方,不吝惜。

轻盈:形容女子动作、姿态轻柔优美。

由衷:指衷心的,出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

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3.背景介绍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听课文录音。学生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交流点拨】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能不能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交流点拨】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

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

步骤三品味语言感受魅力

在文中第二部分,记者用诗画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字里行间,盈溢着动态美,请同学们认真读二三四自然段,品味动词的精妙。

【交流点拨】1.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对吕伟起跳、飞天的动作进行细致的刻画,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

学法指导三:

【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等。2.第三段中“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第四段中“哧地插进碧波”对吕伟转体,入水的动作进行了近镜头的特写,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震撼人心。

步骤四精读课文探究写法

1.认真通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效果?

【交流点拨】开头起笔不凡,采用了动静结合,对比烘托的写法。先是“静”中的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再用“飘浮的白云、掠过的飞鸟、翘首的观众”这些动感的环境加以烘托,动静相宜,充分展现了吕伟的沉着冷静,坚定自信和观众的高度关注,为吕伟的起跳作了一个巧妙的铺垫。文中还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对吕伟起跳前的沉静自若及起跳、腾空、入水一系列动作的慢镜头回放采用了正面描写。而对记者的赞叹,观众的掌声、欢呼声,游泳场的气氛的描写则是侧面描写,这样结合起来写,更有力地烘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出色完美,技艺精湛,精彩绝伦。

2.课文除了运用侧面描写,对比烘托的写法外,还善于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交流点拨】运用的有比喻,如“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此句把吕伟跳水的动作比作“旋风”“流星”,表现了吕伟空中转体三周的动作完成得非常迅速,完美,无可挑剔。

运用的有拟人。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此句把时间拟人化了,赋予了人的情感,说“时间”特别慷慨,把“时间”写得有情有意。从而展现了吕伟跳水动作既快又潇洒。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在一秒七的时间里,记者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相宜,侧面烘托,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怎样写好现场短新闻?

用“五官”采写是写作现场短新闻的基础,作者深入到现场后,不能像个木偶,必须充分发挥“五官”的作用去观察现场。

眼:要像一部摄像机。要把事件主要人物的肖像,行动,细节乃至现场的景物摄下来。

耳:要像一部录音机。要把主要人物的话原汁原味录下来,其他人物有意义的话录下来。

鼻:要成为“新闻鼻”。要嗅一嗅现场空气的气味是否正常,尽可能感受是什么气味。

口:要成为“新闻嘴”。要张开嘴伸出舌头舔一舔,看是什么味道。

身:要勤莫偷懒。要注意感受现场的冷暖,对有关东西要掂一掂,感受轻重,对有关路程,迈开腿去量一量,看看有多远。

五官感受的东西越多,写出来的稿子就越生动,否则就是一杯白开水。

【附:板书设计】

“飞天”

凌空“飞天”前——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飞天”时——凌空翔舞,从容不迫,自天而降

“飞天”后——沸腾,如梦初醒,惊讶不已对比

烘托

侧面描写

飞天凌空教学设计通用4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作特点。

2、把握新闻特写语言文学性与客观性有机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指导学生熟悉新闻特写语言的特点及运用技巧,为学生写出“新闻味”的作品奠基。

教学难点:

品味学习本篇新闻特写语言之真实美与动人美的有机结合,在客观叙述和少量修饰语中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教学创意:

改写对比了解特写,小组探究补白领悟,拓展演练以学助写,比较阅读落实特写。

教学流程:

一、补全消息,温故知新

(一)下面这则1982年的消息不完整,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消息的结构和特点,将标题和导语补充完整。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二)吕伟11岁开始练习跳水,14岁进入国家队,15岁获得全国少年冠军,16岁拿下亚运会金牌,许多专业媒体都将“跳水皇后”“跳水女皇”的称号送给了她。

在当时有关吕伟的众多新闻报道中,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飞天”凌空》是很有特色的一篇,学习它作为新闻体裁的独特之处。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一来对前面消息的学习进行训练夯实,二来补充交代了相关背景,激发学生兴趣,三来为后面对新闻特写特点的探究做铺垫。)

二、文题切入,批注美点

(一)聚焦文题聊“飞天”

“飞天”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凌空”是高升到天上或耸立在空中,这一标题用比喻的修辞,把运动员吕伟高台跳水比作飞天凌空,我们能读到哪些信息呢?

明确:吕伟跳水如仙女般优美绝伦,也表达了作者对其动作的感叹和赞美。

(二)自读课文寻美点

自读课文,小组内分享交流能具体表现吕伟跳水如“飞天”般美妙的文段。

(三)小组展示品美点

小组推举代表品读、赏读描写细腻精彩的美文佳句。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此环节以文题为切入点,在优美语句中直观感

跳水比赛心得体会范本 跳水比赛心得体会范本怎么写(七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好的心得体会对...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