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和方法 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和方法怎么写(九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在本书第三章中阐述教师要转换思路,倡导服务意识。素质教育要求“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倡导教学相长,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初中课程改革强调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然而,尽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主体发展教育”已经提了很多年了,教师口头上也接受,但一到课堂上学生忙来忙去还是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那有什么主体地位可言,必须转变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变“教育者”为“服务者”,教师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教育要以人为本,给予学生的应该是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创造力,丰富学生的个性。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几千年来,教师只是传道者,传统教育认为教师就是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因而以前大家都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学高为师”,但现在这些观念都受到了挑战!有的“学富五车”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就是比不上文凭不如自己的老师;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走出校门却比不上“差生”。
这是因为现代科学知识量多而且发展快,教师要想在短短几年的学校教育中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况且现在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他们可以看书、看报、看电视,甚至上网聊天下载信息,“打开窗户看世界”,教师作为学生惟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了,学生不再只囿于课堂。所以现代教师不能再把知识的传授作为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发者、辅导者、合作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做到“授之以渔”。这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切实加强促进学生学习的服务意识。
面对初中课改形势,面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笔者认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基本保证”。这就需要教师增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服务意识。
而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不只是知识传递的关系,而是有着共同话题的对话关系,在对话中师生进行着知识与智慧的交流,精神与意义的沟通,师生双方作为完整的人,以整体的人格相互影响,双方在对话中共享着知识与经验,共同体验着美好的人际关系,共同感悟着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不是单纯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不是单纯的认识与被认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一种在共同的学习情境中的“相遇”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生双方都作为自由自主的人投入共同创造的教学氛围中,相互吸引,相互接纳,各自独立而又相互理解与回应,师生双方不是获得“认识”,而是体验到生命的涌动、精神的拓展。在这种关系中,师生相互尊重,彼此信赖与激励,教师理解生命的独特性,充分尊重学生的相异性,对学生个性给予接纳和肯定,对学生的不同思想、不同见解能够宽容与支持,教师不只是面向学生的说话者,更是体谅学生的倾听者,教师总是为学生彰显各自的生命力量、发展各自的独特精神提供一个广阔、融洽、自主的空间,让学生的心灵得以自由舒展、生命意义得以真正实现,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身也体验到了生命的活力与价值,获得了工作乃至生命的意义感。
每个学生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然而,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对“差生”,特别是学习和纪律都不好的“双差生”,往往是另眼相看。在课程改革的探究式教学中,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和学习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极少发言的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其次,探究式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合作探究或大班集体探究,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朗、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权,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一开始给学生补基础,然后适当的放慢教学节奏,对学生进行了悉心的教学和辅导。若没有这一种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意识,高高在上的“教育者”是不会取得好成绩的。
为每一个学生的美好未来打好底色,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这是教师崇高的职责。高中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发挥,这就对教师所提供的教学服务质量有了一个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要求教师。
第一、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个人素质。
第二、要有良好的教学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第三、巧妙的运用教学方法。
第四坚持教学过程的科学化,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第五、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围绕提高公民素质的总体目标运作。
第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是否愿学、乐学,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情感作为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
第七、能够提供优质的课前、课后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接受服务的消费者——学生和家庭、社会感到满意,才能使学校提供的服务得到认同。
教育的服务也要以人为本,其实是对学生的一种精神关怀,应该是教育本质的回归。“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教之情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以人为本的服务,就是要能够管好学生的心,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老师能够把学生视为亲人的时候,就有情可发,也有情可感了。采取“牛不吃草强按头”的强制办法,硬性灌输,不设身处地的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不是和学生站在一起来解决学生面对问题,不问疾苦一味的指责抱怨学生求全责备,不会换位体验学生每天的需要苦衷和感受,这样的教育何谈服务。不去承担责任的服务不是教育,由此可以产生许多的偏见和成见,师生之间也难以建立起码的信任和尊重,这样是难以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的。
在新课程改革中,广大教师要把增强服务意识提升到一个崭新领地。教好书、育好人是培养“四有”新人的落脚点。作为教师,就要以服务学生为前提,了解青少年心理变化和认知特点,为学生的终生成长提供最好的、最优质的服务,创设一流的学习环境,提供一流的服务,培养一流的学生,是课堂教学中始终都要努力的方向。在复杂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为自己定好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既要教书育人,又要服务育人,这样才能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有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根据市文明办《关于在基层单位开办文明道德大讲堂的通知》精神,按照县文明办的要求,针对我校师生生活的状况和实际需求,为深入推进我校思想道德建设,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xx届x中全会精神,以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通过宣传发动、典型推广,重点讲授,普及讲堂,推动思想道德教育,积极营造“做文明三高人”的浓厚氛围。
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教育形式,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为主要教育内容,在全校倡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五种行为,打造一批“文明礼仪标兵”“新安好人”。
二、工作目标
1、师生道德素质有大改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开展“四德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在全校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2、文明礼仪有大普及。大力开展现代文明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以生活礼仪、公共礼仪、职业礼仪等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文明礼仪进学校进课堂活动,通过大力普及礼仪知识,使广大师生自觉学习礼仪知识、遵守礼仪规范、提高文明意识。
3、职业道德有大提高,形象有大提升。通过开办道德讲堂,进一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通过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自觉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通过教师的为人师表、敬业奉献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4、工作作风有大转变。通过开展行为道德规范宣讲,教育引导全体教师改进作风,提升效率,真正使开办道德讲堂的成果能够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推动全校各项工作上。
5、使我校的“三心”教育深入人心。“三心教育”即为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对在校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推动“道德讲堂”进校园,吸引和拉动学校、家庭、社会成员共同参与道德建设,努力达到“教育一代人,引导两代人,影响三代人”的目标。
三、工作原则
1、以小见大。通过身边的小事折射大的道理,以小的不良文明行为习惯为抓手,启迪开导大家讲文明守礼仪。
2、突出主体。面向全体师生,培养师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尊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鼓励青少年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助自立自强,促进青少年健康文明的整体氛围的形成。
3、注重实践。以学生的亲身实践、参与活动、体验感悟为主要方式,通过主题班会、团队日活动及开设活动课、实践课、讲座等多种渠道开展工作,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4、重点落实。要使学校“道德讲堂”与学校各类教育活动相互补充,与家庭、社会教育共同完善,必须把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上。
5、讲堂常态。学校研究制定好宣讲计划和各类制度,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宣讲活动,促进道德宣讲常态化、形式多样化。
四、总体要求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制定,认真组织实施,确保讲堂运行。
加强宣传推广。学校要开辟专题专栏,及时报道开讲情况,扩大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加强督查考核。将参与“道德讲堂”活动纳入年度师德考核内容,积极推进。
注重资料积累。每次开讲要做好资料整理和归档,深入经验,不断丰富讲堂内容。
五、具体做法
(一)开展“四德教育讲堂”建设。四德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1、社会公德建设主要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等,以“礼仪”为核心。
2、职业道德建设主要包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办事公道、热心服务、奉献社会等,以“诚信”为核心。
3、家庭美德建设主要包括:夫妻和睦、孝敬长辈、关爱孩子、邻里团结、勤俭持家等,以“和睦”为核心。
4、个人品德建设主要包括:友善互助、正直宽容、明礼守信、热情诚恳、自强自立等,以“友善”为核心。
(二)、在全校宣讲并倡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五种行为。把这五种行为内化为自觉的意识,付诸于实际的行动,彰显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
(三)、主要建设好三类“文明道德讲堂”。
1、教师道德讲堂:主要对象是全体教职员工。以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伦理道德等为主要内容,丰富思想道德建设内容,使教师在主动参与中得到提高。
2、学生道德讲堂:主要对象是全体学生。以倡导“三心教育”(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为主要内容;以孝老爱亲、
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和方法 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和方法怎么写(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