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第二课堂党史心得体会范本(八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22第二课堂党史心得体会范本一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教学安排:首先,通过视频初步感知黄山风光。使学生对黄山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奇松的特点。然后,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个问题,让学生研读全文,探究体会。并根据学生的讨论相机出示图片或视频,在问题的讨论中从整体上把握“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特点。接着,精读这段,落实训练点。最后,引导学生想象其他奇松的形态,把训练拓展到课外。
三、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在此基础上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在朗读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1.设境激趣,再现生活,触发情感
(1)回忆课文,体味美感。
我们已学过《九寨沟》这篇课文,感觉九寨沟确实风光旖旎,很令人神往。谁能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九寨沟的水给你的感受?
(2)欣赏黄山“四绝”的风景。
[多媒体演示:黄山“四绝”]
(借助“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解说,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形象快捷地让学生对黄山有形象、生动的印象,激起学生了解黄山的兴趣。)
(3)请你也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黄山给你的感受?
(4)看来,黄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有感情,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
过渡:通过欣赏,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那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5)指读、质疑课题。整理、分析,确定研究方向:黄山奇松“奇”在哪儿?
2.自主研读,创设情境,体会奇特
(1)小组研读课文,讨论:黄山奇松“奇”在哪儿?
(2)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自主学习相应部分。)
①位置奇。(提醒: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里?)
②形态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山奇松的形态特点,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节,加强体会黄山松形态奇的特点。)
3.观看录像,准备介绍黄山奇松的特点。
(1)观看“黄山奇松”的录像,谈谈你的感受。
(2)小组准备,以黄山奇松的身份作“自我介绍”。
(3)交流汇报。(在学生的自主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朗读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语句,加深理解这三种松树的特点。)
五、学习第二段
1.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一棵呢?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换词析义:乃至――甚至)
感受迎客松的地位: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会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
2.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有何奇之有呢?(出示语句)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指导朗读)
一奇在模样:优美、遒劲、郁郁苍苍、舒枝迎宾。(填表)
二奇在饱经风霜,却仍然
(师可作适当引导:松树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并不稀奇啊!)
那么“饱经风霜”四个字中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
充分挖掘“饱经风霜”一词的内涵:
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
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
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
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可是黄山松树不仅风撼不倒,雪压不断,而且根深叶壮,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还那么潇洒、秀挺。你说,这样的松还不能称为是奇松吗?
迎客送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却仍然充满生机,被誉为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实在是当之无愧啊!
指名试读,你想读出迎客松的什么?齐声朗读。
三奇在顽强的精神。
大家说得很好,你们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
(1)[多媒体出示迎客松的图片]
a.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你看,它正在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它会说哪些欢迎词?
(学生热情地说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b.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齐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c.学到这儿,你为黄山有这样的一棵迎客松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让我们带着对迎客松的赞美之情,再来欣赏一下。(齐读这一段)
(2)填空:
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认识到了(纪律)的可贵;
从至死不渝的“蚁国英雄”那里,我学到了可贵的(合作、奉献精神);
从黄山奇松那里,我学到了
(3)陪客松和送客松也是在同样的环境成长,模样也各有所奇。
写陪客松――绿色的巨人
送客松――独特、盘曲、天然盆景、展“臂”送客
略写――其他
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用意何在――盆景是园丁精雕细刻、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那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
齐声朗读
(4)这一段的第
一、二两句还告诉了我们去黄山要观赏三大名松首选何处――玉屏楼。因为――
(5)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
六、总结回顾
是啊,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黄山松便展现着千姿百态将黄山装点得更加神气、更加秀美。“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不松不奇。”因而我们将黄山这一独特的松树品种冠名为“黄山奇松”。
七、作业
1.刚才,我们去黄山游览了一番,此时,如果黄山旅游局的工作人员请你就黄山松写下几句留言,你准备写些什么?
2.小练笔:
请你查找一些关于黄山松的图片,选择一棵黄山松,仔细观察它的样子,并展开想象。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岔路学校)
2022第二课堂党史心得体会范本二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琥珀》,请大声读课题。
(出示课件:琥珀的化石)
师:这块琥珀给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生:透明,有一只小苍蝇和一只蜘蛛。
师:看到两只小动物,你能联想到什么?
生:我能想像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挣扎了很久。
师:(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想象是什么意思?
生:根据已知的事物去猜未知的事情。
师:这里还有一个词“推测”,和“想像”比,它们都有“想”的意思,那你怎么理解“推测”这个词的?
生:“推测”就是根据一种事实去想,要有理有据的想。
师:你们的想像和推测,和科学家看到琥珀所产生的想像和推理是一样的。你们真了不起!现在咱们做一个角色转换,你们不是六年二的学生了,你现在就是科学家,这篇课文的内容,就是你想像和推测出来的。(与学生握手)王科学家你好!(转向另一名女学生)张科学家你好!现在正缺女科学家。一会我们科学家要进行想像和推测,你说应该注意些什么,要有什么样的科学态度?
生:要特别认真。
师:对,就应该有这种科学精神。你呢?
生:我会做到细心,谨慎。
师:一名优秀的科学家就应该细心,谨慎。
师:相信自己行,自己就能行。下面就请科学家们好好默读你们刚才想像的这一系列情景,(幻灯打出:大胆想像)讲讲你们为什么这样想?你们愿意描述哪一段都可以,想描述事情经过、当时的环境、故事的结果都可以。(生读书,有的学生边读边画。)好,咱们请第一个举手的科学家来汇报汇报。你想汇报哪一段。
生: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的飞舞。后来,她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因为天气炎热是为琥珀形成过程做一个铺垫。
师:你想像的是小苍蝇来到树林的情景。你连她快乐的心情都想像出来了,是快乐的飞舞,天气是特别热,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小苍蝇快乐的心情和天气的炎热。
(生绘声绘色地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继续汇报。
生:“哎呀!”他想,“这位小姑娘的身子并不大,除去一双绿翅膀,一对触须,剩下的就很少了。不过少虽少,总还是一顿美餐。要是我不小心,被她的大眼睛看见了,她马上飞开,我的美餐就要落空,说不定会饿上一天呢。”
师:你来想像一下,蜘蛛现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生:是高兴,因为他好不容易才发现了一个食物。
师:那你能用高兴的语气表现出来吗?
(生用高兴的语气读)
师:是呀,蜘蛛的心里多高兴呀!吃掉这个美丽的小苍蝇,是多么让人高兴的事呀。也许老师和这位同学的年龄不同,体会得也不一样,可以我会这么读。(老师用一种成年人的语气读)
生:假如这是一只幼小的蜘蛛,我会这么读。(带着稚气的语气读)
生:我会用蜘蛛小心而又谨慎的语气读。因为他好不容易碰到这只小苍蝇。所以他怕她跑了。(生用小心而谨慎的语气读)
师:好啊,你想怎么表现就怎样表现,我们就来读出属于“自己的滋味”,好不好?(学生自由朗读)
师:小科学家想像的真丰富啊!继续谈。
生: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上渗出厚厚的,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
师:你想像的是当时的天气。为什么要选在一个炎热的天气呢。
生:因为天气炎热才会使松树滴出松脂。这也是琥珀形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原因。
生: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因为我觉得能形成这样的琥珀是非常凑巧的。
师:(打开幻灯出示课文第九段)你能在这段文字中找出体现事情凑巧的词语吗?
生:能体现事情凑巧的词语有:刚、突然、刚好、一齐。(幻灯相机打出)
师:事情多么凑巧呀,就像这位同学分析的那样。现在让我们将当时的情景真实再现,请你为动画配上合适的解说词。(生配解说词)
师:理解的好,读的也好。继续想像,还会有怎样情景出现?
生: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师:为什么要用这么长的时间呀?
生:因为没有这么长时间,是形不成的琥珀的。
生:后来又发生了变化。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片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地向树干冲刷,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就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海沙下面。
师:你能想到地壳的一系列变化,真了不起。祝贺你,张科学家。
师:通过科学家的想像,我的脑海里真的出现了琥珀形成的一系列过程。现在再请科学家“推测”以下几个问题。我要看看你们推测的科学吗?有充分的根据吗?请你们现场解答,大家来抢答。
(出示三个题目:①琥珀形成的条件②琥珀为什么能保存完整③科学家研究琥珀有哪些价值)
师:竞答题不多,先来抢答第一题:琥珀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生:琥珀形成的条件有:天气火热、老松树、小苍蝇和小蜘蛛、松脂还要不断下滴。
生:我要补充一下,刚才他说的只是松脂球的形成条件,这里还需要化石的形成条件:时间漫长、地壳运动、海水淹没了那片松林、松脂球被掩埋在泥沙下面。合起来才应该是琥珀的形成条件。(学生鼓掌)
师:第二题,自己独立思考再回答。
生:因为琥珀在地壳运动以后,一直被埋在沙滩下面。没有经过风沙、空气的腐蚀,所以他才会保存完整的。
生:别外,发现琥珀的人是个经验丰富的人。发现琥珀后,能够很好的保护好,展现在世人面前。
师:第三个问题是科学家研究琥珀有哪些价值?注意,“哪些”就不是一个方面。要想答得全面,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建议大家合作一下,合作产生大智慧。(学生合作学习)
哪个小组准备好了,请汇报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
生:1、可以研究发生在一万年以前的事情。2、可以研究昆虫的发展史。
生:我们补充一下,还可以研究当时的环境和当时的地质情况。
2022第二课堂党史心得体会范本(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