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成功的心得体会 关于名人的心得体会(2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关于古代名人成功的心得体会一
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4、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5、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7、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9、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列传》中国古代励志格言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5、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1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1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陆游《病起》
2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卜居》
22、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处事》
23、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24、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
2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2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28、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励志名言
29、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刚复害》
3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3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33、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3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36、丈夫不报国,终为贫人。——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37、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38、命为志存。——朱熹
39、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40、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41、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关于古代名人成功的心得体会二
1、知识目标:
⑴能读会写“碣、澹、竦峙、萧瑟”等生字词。
⑵理解、积累“澹澹、竦峙、萧瑟、听取、别枝、若、次、以、见”等文言词汇。
⑶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和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⑷准确朗读并默写。
2、能力目标:
⑴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⑵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德育目标:
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
1、朗读法:
本课所选的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极富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烘托点染,形象传神;有的以景寓情,蕴含理趣。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2、联想、想像法:
这五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
3、讨论、点拨法:
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投影仪。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观沧海》,感受诗中洋溢着的饱满激,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习王湾《次北固山下》叙事写景的哲理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从了解灿烂文学入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指导学习《观沧海》
1、解题: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后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诗作融会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没有联系。
2、诵读:
⑴放录音,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投影:
碣石(jié)澹(dàn)竦峙(sǒngzhì)萧瑟(sè)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⑵教师声情并茂配乐范读,通过富有魅力的节奏、韵律直观地再现诗的音韵美。学生轻声跟读。
⑶指名学生朗读(或集体朗读)。
3、研习诗歌:
⑴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
投影:
1、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
山岛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好极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沧海。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又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应理解为“鹊惊蝉鸣都出现于半夜明月清风的境界之中”。
⑵品评探究,领会诗的意境美:
①教师讲解: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
古代名人成功的心得体会 关于名人的心得体会(2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