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身心健康指南心得体会总结 儿童健康心得体会(九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对于幼儿身心健康指南心得体会总结一
一、做好新生入园的接待工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入园第一天的接待工作是关键中的关键。
入园第一天的孩子,心情往往会很紧张,甚至害怕,会紧紧地拉着妈妈的手不放松,这时的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笑脸迎接幼儿,亲切的摸摸孩子的头,脸或者亲亲他、抱抱他,让幼儿感觉到老师很喜欢他,这样紧张会消除很多的。
二、找准哭因,因人施教,对症下药
面对幼儿不停的哭闹,有的教师可能会不知所措,无计可施,我觉得对待幼儿啼哭的办法就是要因人施教,对症下药。
由于性格、家庭教育的不同,幼儿啼哭的原因、情况也尽不相同。这就要采取相应的方法来止住幼儿的哭泣。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因对环境陌生、不适应集体生活而哭闹的幼儿,哭起来声音往往较小,低声哭泣,教师应多注意在行动上亲近他,给他以安慰、满足他的社会需要,让他熟悉集体成员,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
三、适当的精神鼓励激发幼儿入园的积极性
新入园的幼儿年龄虽小,但他们的自尊心、好胜心都较强。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及时给幼儿适当的精神鼓励,会大大增强教师的吸引力,诱惑力,幼儿对教师依恋情感会更强。幼儿入园的主动性、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
如:对入园不哭闹的幼儿,在他们的小脑门上贴上聪明豆,或者给他们一朵小红花以示鼓励。最后,教师对入园活动进行小结,大张旗鼓的表扬按时入园、不哭闹的幼儿。这样,不仅给其他幼儿树立了榜样,而且,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增进了幼儿对教师的依恋。
总之,幼儿教师要具备一颗博大的爱心,包容之心,对待幼儿要亲切、有耐心,精心准备与幼儿的每一个活动,努力缩小与家园之间的距离,增进师幼之间的感情,取得家长的信任与配合,就能使幼儿逐渐喜欢幼儿园,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对于幼儿身心健康指南心得体会总结二
宝宝天生都是富有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明能力的,爸爸妈妈所要做的,只是和宝宝一起玩耍,共享其中的乐趣,而不是去指导他。平时可以适当购买一些有多种用途和玩法的简单玩具,这些玩具最容易激发宝宝创造新形状、新组合、新事物的能力。爸爸妈妈无法催生出宝宝的创造能力,只能够多多观察。因为宝宝天生就具有创造力,无需催促。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使儿童头脑中有更多事物的形象,这是想象力发展的原材料,是想象力发展的基础。经常有计划、有目的地带孩子观察自然环境,参观动物园、博物馆、公园、植物园、美术馆,启发他们认识自然景色,有条件的坐坐火车、飞机、学游泳,让他们体验到坐飞机看大海的感觉。只有让孩子亲自去感受,亲自去实践,才能丰富他的想象,提高他的智力。
(2)培养幼儿想象力要多启发引导幼儿进行想象,因为幼儿知识贫乏,想象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较差,还不会在头脑中创造新的形象。如绘画时,他想象动画片中的怪兽、《狮子王》中的狮王和小狮,在图画中画出各种各样的狮子,能够描述整个动画情节、想象力通过看动画片更加丰富了。
(3)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培养想象力。游戏是孩子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在游戏活动中模仿成人的各种活动。如当医生给病人打针治病、玩家家以树叶当菜,学妈妈怎么做饭,炒菜,学当妈妈,给娃娃洗澡、睡觉,并且想象怎样像“妈妈”一样来爱护“小孩子”,哄他睡觉,用手帕当被子给娃娃盖好,不让“小女儿”生病。这样,幼儿的想象就在有趣的游戏实践中发展起来了。
(4)绘画在幼儿想象力的培养中起重要作用。绘画是眼手协调,手眼脑配合的智力活动,通过对具体形象的观察、记忆、比较来发展认识能力,通过分析概括配合发展思维能力,通过想象、幻想、虚构来发展创造力。
(5)在美工、泥塑教学中给幼儿以充分精神自由,即想象自由、表现自由、创造自由,让他们利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对作品的夸大和美化,让他们感受到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极大乐趣。所以,在画画、泥工、玩具制造中,在传授知识和基本技巧的同时,要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和自我创造,这就可以迅速提高幼儿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从而提高了整个智能水平。
(6)音乐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对幼儿来讲,音乐与游戏学习同等重要。音乐发展幼儿听觉感受性,培养幼儿审美感知能力。通过唱歌、听音乐可以提高幼儿对音乐特性的辨别力,幼儿会逐渐听懂音乐,想象音乐意境、领会音乐的美。音乐教育还是感情教育,孩子在唱歌、欣赏音乐中,那和谐、明快、动听的旋律,直接沁入孩子的心灵,使他们产生音乐形象,而幼儿在不知不觉美的感受中受到了教育。良好的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儿童的想象力、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情感和自我表达能力。
(7)玩具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如拼图玩具、拆装玩具等,凡小儿自己动手玩的,小儿可以想出多种玩法。例如给孩子一个火箭玩具,孩子就会回忆起他看到的电影和动画片,参观科技馆见过的模型火箭、画书中的火箭形象,想象自己坐飞船、上月球的图象等。
对于幼儿身心健康指南心得体会总结三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或许是农夫的写照。而对于幼教,个性是实幼幼教的写照,那便是“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进入实幼的半年以来,那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个个精彩的观摩活动,使我更懂得了“累”字的内涵,懂得了“爱”字的结构,懂得了该怎样去教我的孩。
二十年前,一个爱做梦的女孩,蹦蹦跳跳地来到她向往已久的地方。她喜欢唱歌,喜欢画画,更喜欢她的幼儿园老师。阳光明媚的午后,她总是重复着同样的一个梦。
二十年后,女孩的梦实现了,她最后又回到她喜爱的地方,她依旧爱做梦,只是梦不再是儿时的简单和满足,幼教的职业,使她的梦有了更多的内涵和情绪。这个女孩,就是我。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孩子是幼儿园幼教应具备的美德,也是幼教的天职,作为一名实幼的幼教,当然更就应做到这一点。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幼教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爱的力量是神奇的,它能够不断地挖掘,好似泉涌。因此,我总是毫不吝惜地将我的爱播洒给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沐浴在爱的泉水中,愉快地学习、生活。
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要求独立行动、独立自主的倾向。因此,幼教务必以幼儿为本,决不能把自我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要充分理解孩子、信任孩子、欣赏孩子,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呵护他们的创造潜能。
一滴水就是一个海洋,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孩子越小,年龄差异就越大,我常常提醒自我要面向全体幼儿,落实“两个优先”“两个关注”,学会去观察了解孩子某一年龄阶段的一般特点,把握个体特点,才能在活动过程中及时解读幼儿,调整自我的教育行为,让活动真正适应并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期课改对我们幼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期课改的核心是让课程适应并促进孩子的发展。课改的教材涵盖了幼儿的基本经验,但不能涵盖每个幼儿的生活经验。作为一名实幼的幼教,我们不能依靠教材,抓住日常生活中随时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有价值的事情,用整合的观念对教材、教案进行选取、创造,不断拓展教育活动的资源。
实幼是一个示范性幼儿园,那里藏龙卧虎,人才济济,进入实幼,我更懂得了压力的内涵。不管是老幼教还是中青年幼教,娴熟的教育技巧和灵活的教育机智,都使我产生了深深的距离感,以前沮丧过,以前烦恼过,但仔细想来,沮丧和烦恼只是剩余,只有执着的追求才能使人进步,我想,这才不失实幼人的本色。
对于幼儿身心健康指南心得体会总结四
人,作为一个鲜活生命的存在,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往往在环境的刺激下,或是内心的驱动中慢慢的发现问题,探究思考,不断成长。我们新教师生长在现代化建设发展最快的年代里,接受了最新鲜的事物,所以展现了各具特色的个性。然而,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伟大的职业,其荣耀之处不在于身份地位的光鲜,而是教书育人的靓丽。我觉得三天的岗前培训是极其必需且必要的,它将我们个性的思想凝聚在一起,探讨21世纪的新教师该遵循的师德规范,引导我们了解为人师所具备的人文素养,让我们在上岗前真真切切的告诉自己:我是一名教师,我是一名社会人了。
三天的培训,我认真聆听了特级教师们的精彩讲座,他们深切的与我们分享了十几二十几年的教学经历,分享了教师成长路上的喜怒哀乐,分享了一个个与孩子相处的感人瞬间。不难发现,每一个名教师的成功之路都是有相似之处的,我觉得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1、关爱幼儿,爱生如子
请允许我这样拟定标题,因为我是一名幼儿教师,对待那群懵懂的孩子,我不能称之为儿童,他们年龄尚小,幼稚可爱,他们活泼乖巧,如儿似女,所以,他们是幼儿。每一位老师都告诉我们,让孩子喜欢你,信任你,依赖你,那必定是基于你爱他们。对于幼儿教师而言,爱是幼儿园中永恒的主题。记得大学毕业论文答辩时,一位同学研究的主题是“学前教育专业招收是否要考察技能?”在她振振有词的答辩后,老师反驳她:“你觉得幼儿教育中教师最主要具备的素质是什么?”台下的我们及台上的她不约而同说:“爱!”老师开心一笑:“你们心里都明白,所以我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招收可以不需要任何技能,这些都可以后天培养,最主要的要有爱才行!”台下掌声一片。
师生情、师生爱,这该是多么珍贵而又美丽
幼儿身心健康指南心得体会总结 儿童健康心得体会(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