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大讨论个人心得体会及感悟 创新大讨论总结(3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推荐创新大讨论个人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坚持“三个围绕”
一是围绕服务中心抓党建。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把政治工作的重点、经济工作的难点、群众关心的热点作为人大机关党建工作的着眼点。当前是万州抢抓机遇,推进“500亿万州”建设,实现加快和率先发展,为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和三峡库区经济中心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区人大机关党委始终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的第一要务,着重围绕人大会针对产业发展、就业和再就业、社会保障、移民安稳致富、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万州等带有长远性、根本性、全局性和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事项适时作出决议决定开展机关党建工作,推动万州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是围绕实施监督抓党建。坚持在人大党组的领导下,发挥好机关党委的核心保证作用,认真学习贯彻实施《监督法》,依法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把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建设法治政府作为人大实施监督的重点,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人大执法检查的重点,紧抓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把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与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应对实施西部大开发、国家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三峡大移民的机遇与挑战。
三是围绕固本强基抓党建。坚持用科学理论和现代知识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提高素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对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突出“三个创新”
一是机制创新。区人大机关党委既隶属区直机关党工委的领导,又接受区人大会党组的直接领导。区人大机关党委下属4个党支部,其中离退休党员单独成一个党支部。党员中包括现任人大会党组成员、机关全体党员和离退休老党员,副处级以上党员108人,其中副厅级以上党员20人。独特的机构模式和人员构成情况决定了人大机关党建工作既与其他部门的党建工作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因此,区人大机关党委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形成了在人大党组的直接领导下,由机关党委总体负责,各支部分别活动,办公室和各委员会协调配合的局面,健全完善了党建工作的运行机制,努力确保机关党建和人大业务工作在时间分配、计划安排、工作成效等方面同步考虑、同步安排、同步运作,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二是内容创新。机关党建是教育人、引导人、凝聚人、塑造人的工作,目的在于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促进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的完成。因此,区人大机关党建工作内容力求做到“三个着力”和“四个结合”:即着力提高党员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着力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结合规范运作程序,结合增强监督实效,结合发挥代表作用,结合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实现机关党建工作的新突破和人大工作水平的新提高。
三是方式创新。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各种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展人大机关党建工作的领域和空间,使党员干部在活动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增强凝聚力。充分发挥人大机关离退休同志“政治、人才、法制”三大优势,在离退休老同志发挥余热方面作足文章。建立健全竞争激励和奖惩机制,激发人大机关党建工作活力,不断开创人大机关党建工作新局面。
推荐创新大讨论个人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教育应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人才首先要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个人在头脑中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新联系或新答案,用以组织某种活动或解决某种问题的思维过程。它要求个人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结果,并创造出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
因此,它是智力高度发展的表现。而传统教育制度的弊端主要在传授知识时采用灌输式,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忽略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这种形式在物理思维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下面就对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谈一点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求知欲,也叫学习兴趣,是力求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渴望获得科学知识不断追求真理。求知欲作为内在力量促使人致力于从各个方面去认识对象,了解对象产生的原因,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它是活动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首先在于是否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问号更像种子,在未知的原野上开出一朵又一朵创造之花。如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开始时,教师将一块黑板擦轻轻用手在讲台上推动,问学生:“黑板擦为什么会运动”学生答:“因为它受到力的作用”;马上停止推动,黑板擦静止下来,又问学生:“黑板擦为什么停止了运动”学生答:“因为它没有受到推力的作用;”再问:“空中飞行的子弹是否受到推力的作用它为什么能继续飞行呢”……这样通过步步设疑,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知慧的火花。
又如讲“重力”这一节时,提问一:什么叫力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提问二:手推铅球,铅球离开手后,在空中运动过程受到向前的推力、重力和空气阻力等,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提问三:竖直向上抛出的一小球,速度越来越小,这主要是受到空气的阻力,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提问一是复习以前的力学知识,提问二是制造悬念。引导学生注意常犯错误:“受到向前的推力”,为以后的物体受力分析和牛顿运动定律理解打下基础;提问三启发学生直觉思维。
通过设疑引入课题,创设情景,制造悬念,启发学生创造思维。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好奇心和兴趣来说,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整个身心都投入到解决一个又一个问号的情景中,层层迭进,波澜起伏,体会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布鲁纳的理论认为:人们同周围世界的相互作用,都涉及对现有类别有关的刺激输入进行分类,如果刺激输入与人们已有的类别全然无关,那么它们是不能被加工的。即使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问题的了解不是空白的,而是早已印上了千奇百怪的东西。这些“前科学概念”中当然包含了理解和误解。
这时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与该知识有关的实验和教学教案,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比较,透过种种非本质的表象,看清实质性的问题。如关于浮力的问题,学生早已知道浸在水中的物体要受到浮力,但常常认为木块浮在水面是由于木块受到浮力大,而铁块沉入水中是由于没有受到浮力或受到浮力小,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常给正确概念的建立和巩固造成许多困难。
但如果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恰如其分地利用学生在这些司空见怪的问题上的似是而非之处,出其不意地在他们面前展开一幅新画面。比如,针对上述学生对物体浮沉的错误认识,设计一个小实验,测出漂浮在水面的木块所受的浮力小于沉入水中铁块的浮力大小。这一情景与学生头脑中原有概念冲突的矛盾,将会激起他们在自然界奥秘面前的惊奇感,促使他们主动思考,探究一个“为什么”的答案,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善于利用,巧妙设计,就可以变不利为有利。又如提出:人离镜越远,像看起来就变大。是不是距离变化了,镜中的像大小也变化了呢这个结论显然与正确的平面镜成像规律是矛盾的,但这是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这时请学生用两支等大的蜡烛做平面镜成像实验,发现象和物等大,原来的观念就站不稳脚跟,然后再提问:“为什么太阳看上去那么小”于是学生就“顿悟”原来是视觉引起的错觉。
又如:“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等等许多物理概念,在物理教学中一直干扰物理概念的形成和掌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与这些“前科学概念”作斗争,同时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展开他们丰富的想像力。
3、演示实验的美妙绝伦,使学生在惊叹之余体会到物理学的魅力所在,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通过一个三棱镜,将一束太阳光分解成绚丽的七色,使无数初入物理学殿堂大门的学生如痴如醉;通过一个静电起电器,使人体的头发由于静电斥力而竖起,显示出电力线的形状,使学生惊叹不已;如先将一个剥去外壳的鸡蛋,置于较蛋稍小的玻璃瓶上,鸡蛋静止在瓶口上不动,接着拿去鸡蛋将洒精棉花点燃后投入瓶内,燃烧片刻,使瓶中空气稀薄,再将那只鸡蛋置于瓶口,可观察鸡蛋慢慢地被“吞入”,最后落瓶中。面对这些意想不到的现象,不但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够激发他们探索其中奥秘的积极性和丰富的想像力。
物理概念相对来说都是比较抽象的,因而它建立往往需要足够的感性经验,需通过一些典型实验,使学生获得生动,鲜明的感性认识,从物理现象的特征出发,提出物理概念,使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例如,在建立“惯性”概念时,事先演示两个小实验,“打蛋入杯和杯底抽纸”。提醒学生观察,当塑料片在棒击下飞出,而鸡蛋掉入杯中。一只盛满水的玻璃杯放在讲桌边缘,而杯底压一条纸将其突然抽出,杯子不落地,这时兴趣盎然,教师自然导入惯性概念教学。
物理教学中可以从多方位多角度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只要我们根据具体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正确地应用科学的方法,并采取有效、合理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方面会有成效。
推荐创新大讨论个人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一、背景与起因
平房区作为哈南工业新城的核心区,随着近年来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街道社区党组织作为联系服务群众最密切的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越来越多,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已不能满足广大党员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诉求。为有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步路”,彻底破解封闭式区域党建旧格局,平房区委提出了“一核多元、区域联动”的区域化党建新目标。20xx年7月,全区首家试点新疆街道新谊社区综合党委正式成立,迈出了哈南“一核多元、区域联动”区域化党建探索的第一步。
一是组织管理条块分割,凝聚力量少。受现行社区治理模式的制约,社区党组织对自身政治领导核心地位出现了模糊认识,行政化趋向日益明显,特别是面对处理协调党组织领导与居委会自治、团结驻区单位参与共建、引导凝聚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各类组织时,缺少有效的协作机制,致使工作中时常出现诸多阻力和困难,党组织功能和作用发挥不明显、不到位,甚至出现软弱涣散问题。究其根源,在于互不隶属的单位管理组织模式极易造成组织生活流于形式,组织活动各自为战,党员缺少归属感和荣誉感,造成资源低配和封闭循环。
二是党员结构复杂多元,管理难度大。社区自管党员主要由社区居委会党员、退休老党员、待业高校毕业生及部队退伍党员构成。近年来,随着哈飞、东轻等驻区国有大型企业转型转产,致使相当多的企业离职党员转入社区。哈南工业新城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不断加快,大量非公企业落户投产,却未及时建立党组织,造成外来务工党员成为“隐身党员”,党员教育管理出现“真空”。此外,征地拆迁后回迁城市居住的农村党员也处于村、社区党组织管理的盲点。党员队伍来源广泛、构成复杂、流动无序等特点日益明显,居住或组织关系落在社区的党员群体职业身份、隶属关系、利益需求不尽相同,虽然他们中大多拥有为社区服务的愿望和能力,但缺少一个有效的机制将分散力量进行有效管理和聚合。
三是协调机制不畅缺失,服务功能弱。20xx年初,经组织、民政等多部门联合开展的社区党建大调研了解,社区党员群众的诉求主要集中在民生服务不到位和社区开展活动单一两大方面。与民生关系密切的区属、市直部门因以条为主的行政管理方式,缺少有效的协作机制,造成工作效能普遍不高。社区组织在面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工作局面时,尚不能有效发挥自身功能,有效统筹各类资源,造成服务群众工作缺位。因此,社区居民易于对政府服务民生工作产生积怨,对居住社区缺少认同感和归属感,造成社区建设难以形成合力。
二、经过与做法
为破解区域化党建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平房区委以新疆街道为试点建立了“一核多元、区域联动”的街道(社区)综合党委,探索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驻区共建单位、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密切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是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在坚持原有组织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打破了原有以条为主、条块分割的封闭式社区党建模式。在横向上创建了以街道(社区)综合党委为组织核心,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群团组织等共同参与的组织设置新模式,在纵向上理顺了原有街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党群温馨小组—党员家庭“五位一体”的党组织网络,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全覆盖。目前,依托综合党委全区已新建非公和社会组织的党组织44个,村改居党组织3个,吸纳驻区共建单位37家。平房区委已连续两年把建设综合党委工作列入全区基层党建项目任务书,并按任务分解定期督办,推进落实。
二是延伸党建工作触角。按照区委要求,全区7个街道全面借鉴研究综合党委的实践经验,激活基层党组织 “神经末梢”,重新划分了网格党组织202个,组织带领100余支网格党群温馨小组,通过网格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推动实现社区管理的扁平化,组织服务的全覆盖。目前,25社区已通过组织开展“哈南先锋、红色义工”“志愿服务我先行”“周六志愿服务日”“创建文明楼道”等志愿活动163次,3500余名在职党员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120xx余件,促进党员8小时以外志愿服务常态化。还通过网格筛查,对全区7644名党员身份进行了再普查再登记,为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深化共驻共建机制。社区综合党委在继承发扬“区厂联动、和谐共建”好做法、好经验基础上,深化了社区党建共驻共建机制。在综合党委的示范作用下,全区各街工委完善了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和区域化党建协商合作机制,已组织跨区联合、政区合一、区厂联动、街社校企、城乡互动等活动34次,共同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300余件次。通过共驻共建活动,也锤炼了党员干部务实清廉的好作风,各共建单位已经把社区作为培养锻炼党员的实践基地,通过开展活动密切了党员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增长了基层一线服务的本领。
三、成效与反响
自启动 “一核多元”社区综合党委建设以来,全区各领域党组织和社会力量找到了深度合作的“红色动力引擎”和“绿色惠民通道”,相互配合、扎实有效、务实创新的开展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和较好反响。
一是组织基础更牢固。全区首家试点的新疆街道新谊社区综合党委有9名委员,分别来自社区、企业、学校和政府机关等,便于民主议事、统筹协调、责任分担。综合党委管理15个基层党组织,党员380名,成立了群团组织,为开展党的活动筑牢了组织基础。今年,全区又新成立了8个以非公经济组织为主体的综合党委,充分利用了非公经济组织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通过组织平台和工作渠道,实现了社会群众对党的思想、政策、精神和文化的理解,为企业创造市场商机,从而赢得了广大企业和居民对综合党委工作的大力支持。
二是服务内容更实在。社区综合党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便民服务和社区活动。在社区“亮身份、比觉悟、践承诺”活动中,党员志愿者开办了残疾人托养服务站、“四点半小课堂”,在职党员设立了民生大厅党员示范窗口、士官楼腾迁党员先锋岗,极大激发了在职党员践行“两学一做”为民服务的热情。以公益众筹的方式,社区综合党委先后4次举办的“沃德隆爱心大集”,满足了近千名居民购买低价优质食品的消费需求,给社区百姓带去了看得见的实惠,也给企业商户带来了收益。建设“社区综合党委·友善墙”,党员志愿者捐出了300余件衣物、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让辖区有需求的困难居民得到了帮助。36家地产、食品等非公企业党组织积极参加“当创业先锋、为企业增效,当创优标兵、为党旗增辉”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让利于民的实际举措,提升了企业信誉和形象,打造了平房区非公党建新名片。社区综合党委还在哈南市民广场、建文广场等地组织开展了全民健身、文艺汇演、义诊等活动,受到百姓热烈响应。
三是参与力量更多元。随着社区服务活动深入开展,社区综合党委的“磁吸”效应日益明显,辖区各方力量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积极发挥各自优势。驻区电力、自来水、中润物业、龙江银行等13家共建单位,纷纷推出24小时便民惠民服务,有效保障民生。区城管、残联等单位先后为辖区居民解决破损路面回填、偏远小区路灯建设、残疾人坡道修建等实际问题12件,受到居民一致认可与好评。“两代表一委员”作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区党建工作中来,全区432名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积极到中心社区的“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开展驻室工作,一年来已接待群众来访789人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32件,有效监督推动党务、政务服务效率提升,增强了基层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创新大讨论个人心得体会及感悟 创新大讨论总结(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