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周年心得体会图片范本 建党一百周年心得图片(4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主题建党百周年心得体会图片范本一
历史的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无数先驱者已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人间,绽开了一片灿烂的红色。弹指一挥间,百年如一天,黯淡与辉煌、幻灭与重生,永恒的悲怆与不朽的豪情,时刻铭刻在我们蓦然回首之间。
96年的奋斗不息,96年的前赴后继,中国共产党历经沧桑,经历了初创时的艰难、北伐战争的洗礼、土地革命的探索、抗日战争的硝烟、解放战争的炮火,又历经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十年"文革"和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一次次面临历史的重要关头,又一次次实现了历史性的抉择。不管是雪山草地大渡河的凄风冷雨,还是井冈山太行山的腥风血雨,不管是延安窑洞西柏坡的斜风细雨,还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惊风急雨,中国共产党始终紧紧地同全国人民团结在一起,与中国命运的脉搏一起跳动,从单薄走向厚实,从年轻走向成熟,带领中华民族走上了伟大的复兴之路。
九十五年过去了,当年那个只有50多人的小党,而今已经发展成为拥有8000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了。我,作为这个光荣组织的一员,又该怎么做呢?
今年3月至6月,我非常有幸作为团省委工作组的一员,和统战部郑李辉、青创中心段俊杰、研究室朱逸寒一起,在吴朝安书记的带领下,参加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的“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活动要求我们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这三个月,我实实在在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一直以为自己很了解农村,对农业也不陌生,以为自己知道农民的想法;参加了“三万”活动之后,才真正明白自己的肤浅,时代不停地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不知不觉地已经落伍了。在这里我要跟大家讲述一个亲身经历的小故事。
4月2日上午,我和吴书记走访天门市岳口镇徐越村七组时,遇上一位老大爷,他叫徐水堂,今年101岁。他有两个儿子,分别盖了两栋小楼,两个儿子、媳妇和孙子都在外面打工。老两口除照看两栋小楼外,在家还种了6亩多地。在了解他家的基本情况后,按照惯例我们问他对党和各级政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时,老大爷说,我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感谢党、发自内心的感谢党。他说,我是一个从旧社会走过来的的人,旧社会我是泡在苦水里,现在我这一大家子过的很安逸,那真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现在我们老两口还能种地,种地国家不仅不收税、还有补贴,粮食和零花钱都不成问题;另外政府给我们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看病可以报销;现在就连安装自来水,也只需要交上400块钱,政府补贴1600块,今年下半年我就可以吃上自来水啦!当我们笑问他儿子们每次回来给不给零花钱时,老大爷爽朗的一挥手说,我不要他们的一分钱,他们回来我吃不完的粮食随便他们拿,不要钱!
凭心而论,老大爷的家庭环境在徐越村只能算个中等水平,而徐越村是我们四个联系村中各方面条件最差的。在我们走访的1630户农户中,虽然不少农户提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几乎所有我们走访的农户都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党和政府是真心帮助农村、真心扶持农业、真心关心农民!
开朗的老大爷在让我感动的同时,也让我有了一些愧疚。回想起我以前的工作表现,看到了老大爷身上的“大”,也感觉到了自己身上的“小”。“三万”活动对我来说真是一场及时雨,它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洗涤了我思想上的污垢。三个月的时间,对我来说,很短又很长!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今天的我们,告别了金戈铁马、硝烟弥漫,告别了树皮草根、野菜粥糠,告别了东躲xz、家破人亡;当我们坐在冬暖夏凉的办公室里,当我们走在热闹繁华的大街上,当我们举家团圆欢聚一堂的时候,有没有像徐大爷一样有一些感恩呢?当我们为生活琐事而烦恼的时候,当我们为一时的得失而斤斤计较的时候,当我们抱怨这抱怨那的时候,有没有像徐大爷一样去开朗面对呢?
20xx庆祝建党101周年演讲稿20x
建党百周年心得体会图片范本 建党一百周年心得图片(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