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禄口机场疫情心得体会总结 一图读懂南京禄口机场疫情(五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南京禄口机场疫情心得体会总结一
大家好!红领巾广播开始播音了!我是播音员 。
乙:我是播音员 。
乙:同学们,老师们, 12月13日,代表一个民族最深痛的血泪史和耻辱。12月13日,曾开启了段让世界人民至今都难以相信的残酷岁月。今天的广播就让我们去缅怀这段历史吧!
甲:78年前的12月13日,日本军队攻陷南京古城,占领中国南京,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多万人。日本军队是何等的残酷,向着手无寸铁的普通民众下了这样的毒手?!在母亲面前杀死孩子,在孩子面前杀死父母……“杀光!烧光!抢光!”在这样的口号下,日本军队如梦魔一样,残酷地对待着南京城内的百姓。
乙:逝者如斯,可留在中华民族心中的痛是永远的。如今每年的12月13日,很多城市上空都会有警报声在回荡,它是在提醒我们牢记历史,毋忘国耻!
甲:如今我们生活的这个平静而富足的城市,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上一代所受到的屈辱。去年七月,一份来自对南京高校1000名学生的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人不知道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是哪一天,三成多的人不知道大屠杀发生在哪一年。同学们,假如问到你,你能说出来吗?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198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美国犹太裔作家伊利.威塞尔警告人们:“忘记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
乙:我们祈求和平,我们期待尊严和正义,但是当今世界民族的尊严还是需要实力来支撑,世界的和平还是需要实力来维护。强大自己,是维护民族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前提。我们记住耻辱,记住南京大屠杀这段悲痛的历史,也就是让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
甲:我们要牢记历史,牢记历史不仅仅是让历史活在教科书里,不仅仅是让历史活在博物馆里,应该让历史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沸腾在我们的情感里,喷薄于我们的建设祖国的行动里!
乙:同学们,记住“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我们为祖国把握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做自尊自强自立的——中国人!”
甲:还记得我校开展的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虚拟城墙捐砖活动吗?还没有参与网络公祭的同学回家请爸爸妈妈和您一起参与吧,向象征国力国防和人民意志的城墙进行虚拟捐砖、献花、点烛和寄语,以表达我们众志成城的爱国之情。明天中队会课将组织各中队开展“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主题中队会活动,让我们了解相关历史和国家公祭日的时间、意义,培养我们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优良品质。
乙:今天的红领巾广播要和大家说再见了!
合: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最新南京禄口机场疫情心得体会总结二
各位游客:南京夫子庙是一个以夫子庙为中心,集游览、购物、品尝风味于一体,展示古城风貌和民族风情的旅游地。夫子庙又称孔庙,文庙,是祭祀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
夫子庙建于宋景佑元年,是在东晋学宫的旧址上扩建的,夫子庙五建五毁,最后一次是1937年毁于日本侵略军的炮火。1984年,南京政府对夫子庙进行了大规模开发与建设,建成了以夫子庙为中心,以秦淮河为轴线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它有三大建筑群,一座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大成殿,另一座是大成殿后面的学宫,第三是古代科举考试遗址——江南贡院。
秦淮河,又叫龙藏浦,是南京人民的母亲河。内秦淮河流经夫子庙,全长10公里,这便是古往今来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赞美倾倒、寻迹访踪的“十里秦淮”了。唐朝大诗人李白、刘禹锡、杜牧等都曾为她写下诗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对“十里秦淮”有过生动的描写。
现在我们来到了秦淮河畔,自宋以后就成了孔庙泮池。河南岸的一段朱红色石砖墙,这就是夫子庙的照壁。照壁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长110米、高10米,为全国照壁之冠。泮池西侧有一座桥叫文德桥,因为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为了和东边的武定桥相对,故建桥锁住泮池以蓄文气,因为桥的方向和子午线的方向一致,所以每年农历11月15日左右,站在桥上俯视,可见月亮被分成两半,这就是文德分月的由来。每到此时,桥上赏月的人不计其数,由于原为木桥,所以桥的栏杆经常被挤坏,所以南京有一句俗话叫“文德桥的栏杆——靠不住”。泮池北岸有一座四柱三门的大牌坊为天下文枢坊。孔子乃天下文章道德之中枢也,故得此名。东侧这座楼阁式建筑,叫做魁光阁,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间。这座临街傍水的建筑曾两次被毁,1985年重建。西侧的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才荟萃之意。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也曾几经兴废。请大家继续随我往前走。这座门叫棂星门,这是孔庙的庙门。门是石结构的,六柱三门,棂星门东西两侧便是东市、西市。
走过棂星门,便是孔庙的正门,叫大成门,因为孔子对我国文献起了集大成作用,也叫戟门。庙院两侧是碑廊,廊内陈列了当代书法名家的碑刻30块。现在,请大家随我从中间的甬道走。甬道两侧立着孔子十二门生中的后八门生。在进大成殿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殿前的这个露台,也叫丹墀。丹墀之上有目前我国孔子的最大的铜像高4.18米。现在请各位游客随我进入孔庙主殿——大成殿。这是一座气势巍峨,重檐庑殿顶,屋脊中央有双龙戏珠立雕的建筑。这种规格的建筑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的画像;为画家王宏喜按照唐吴道子的孔子画像用一年时间画成。两旁是四亚圣的汉白玉塑像;东西两侧摆放有古代庆典时演奏的乐器。大成殿的四周墙壁上还悬挂着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称“孔子圣迹图”;是浙江乐清200多名匠师采用玉石、翡翠、黄金、珠宝等贵重材料,耗时三年雕成。总价值580万人民币。表现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光辉典范。
走出孔庙。我们可见四块石碑,第一块是《孔子问礼图碑》,记载了春秋末年孔子出于对周王朝礼乐制度的崇拜;从家乡曲阜去周王城洛阳考察典章制度的经历。图中是二人驾车,一组身穿古装人物在城门前欢迎的场面。这块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图文仍清晰可辨,是难得的珍贵文物。第二块碑石《集庆孔庙碑》,第三块碑石《封四氏碑》,讲的是元至顺二年,文宗皇帝诏示:加封颜回、曾参、孔伋、孟轲为四亚圣之事。第四块碑是《封至圣夫人碑》。
现在我们看到的建筑便是夫子庙的学宫。门楣上方题有“东南第一学”。后面是明德堂,明德堂是学宫的正堂,建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堂名为文天祥所书。现在的这块匾额是后人模仿文天祥手迹写成。明德堂是学子集会的地方,每月朔望(农历初一和十五)朝圣后,学子在此集会,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明德堂前院中新建两个亭子,东为习礼亭,内挂“礼运钟”,西为仰圣亭,内置“圣音鼓”。
接着是尊经阁、青云楼、崇圣祠。尊经阁原为上下两层,上存儒学经典,下为课堂。现为1988年新建的三楹三层仿古建筑,为南京民俗馆。青云楼为供奉历代督学使的祠堂和学宫秀才阅览经书的地方。
现在我们所站的地方便是江南贡院了。这里原是古代时南京规模庞大的考试场——贡院。贡院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是县府考试场所。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这里成了乡试、会试场所。眼前这座三层建筑,就是明远楼了。楼呈四方形,
南京禄口机场疫情心得体会总结 一图读懂南京禄口机场疫情(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