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沙坡头导游词通用 宁夏沙坡头的导游词(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如何写宁夏沙坡头导游词通用一
由银川市南门广场附近出发,经南薰东街、银横公路一路向东南约10.5公里即至鸣翠湖。而若由此继续向东,不到3公里便是黄河西岸。追溯这处湖泊的起源,便与它身边的这条大河密不可分。
宁夏地理学者汪一鸣对银川湖泊形成颇有研究。在他看来,黄河流经地势平坦的银川平原,无论地质时期或历史时期,河道均曾在平原上来回摆动。这种摆动,虽然年代久远,但仍有迹可寻——由黄河故道形成的湖泊,便是证据之一。
查看银川地图,在黄河西侧,惠农渠与汉延渠之间,有一些湖泊,如鹤泉湖、周家湖、阎家湖、清水湖、福家湖……它们大小一不,呈南北一线分布。在汪先生的研究中,它们均为黄河故道遗迹。鸣翠湖,也在此列。
同时,根据汪先生对这一线黄河河道历史上迁移情况的考证——自明代末期之后,河道主流才最终东移,迁至河床位置。可知,鸣翠湖水域,至迟在明代末期才最终定型。约420xx年左右。
历史:从古井遗址说起
“定型”之后的鸣翠湖,又经历过哪些变迁?我们不妨从园区内一处“古井”说起。
古井,是曾在这里存在过的一处名叫“道祖庙”的寺观的遗迹。我区已故文史专家贺吉德先生曾作《鸣翠湖道祖庙碑记》一文。文中叙述“鸣翠湖为古长湖中段,据方志记载,昔日长湖南北迤逦十余里,至明末清初,长湖淤竭为三,自南至北取名杨家湖、岛嘴湖、清水湖,长湖之名遂失。湖之西南有长湖村,即其遗孑……”
所谓“古长湖”,由上述引文可知,这是一个至少在明代还存在的湖泊。
宁夏明代志书中,“长湖”之称最早见于弘治《宁夏新志》“长湖:在城(即银川原老城区)南十五里。”此后的嘉靖《宁夏新志》、乾隆《银川小志》也持同样说法。乾隆《宁夏府志》的内容详细了一些“长湖:在张政堡,去城一十五里……”
鸣翠湖,位于银川原老城区东南约10.5公里,汉延渠之西。若以明清时里数折合今里制计算,志书中的“一十五里”约为8公里多。以今银川南薰楼(古时银川城南门)为起点,向南或东南方向延伸此距离,均无法达至鸣翠湖区域。而若以东南方向为准,这8公里多距离的终点,倒是可以落到一处名为“长湖村”的地方。
考辨:清代属“连湖”一部分
长湖村,位于青银高速之南,汉延渠之西,且在这一带南北分布着一系列诸如“长湖沟”“长湖一队”“长湖三队”等很多与“长湖”有关的地名。询问当地的村民,他们说过去这里曾有个长形的大湖,后来逐渐干涸变成了现的田地。
再考证明代张政堡位置,《银川地名志》(1988年版)在今掌政镇“史家庄”条目下记载“庄北为明代张政堡遗址”。其位置在汉延渠之西。对照《宁夏水利专刊》中一张1936年绘制的“宁夏全省渠流一览图”,张政堡的标注也是在汉延渠之西,与其紧邻的一处南北长的大湖,明确标示着“长湖”之名。
明时湖泊地图无考,但由上述证据推断,且有古今走向基本未变的汉延渠作为参照,明代的“长湖”,更可能是在今长湖村南北一线,而非汉延渠之东的鸣翠湖一线。
那么,古时的鸣翠湖有何名称?或者说属于哪一湖泊水系?这一点,在成书于1780年的乾隆《宁夏府志》中可以找到一些踪迹。该志所附“舆地全图”中,在汉延渠与惠农渠之间,今鸣翠湖所属区域,有着一片连绵、密布的大面积水域,上面标注着“连湖”的名称。若以此图为据,倒是可以比较准确地说,鸣翠湖,属清代这处“连湖”的一部分。
往事:“打芦柴”的记忆
明清之后的鸣翠湖,又有着怎样的变化?史料中也可找到一些踪迹。
查看《宁夏水利专刊》所附1935年的渠流图。昔日宁夏省城(今银川)周围湖泊远比现众多,由省城南关东门开始的宁盐路(今银横路前身),向东南方向蜿蜒伸展,穿行于诸多湖泊、河渠之间。当经张政桥过汉延渠,快至惠农渠上的永固桥时,道路由两处紧邻的湖泊间穿过,路北为“蒋湖”,路南为“陆家湖”。与地图比对,这片水域便是鸣翠湖所在。
53岁的顾维城是掌政镇本地人。他记得他年少时,还有一条被老人们称作“官道”的路,从道祖庙遗迹(今鸣翠湖观塔附近)南侧穿过。此处所谓“官道”,应该就是昔日宁盐路。也就是说,鸣翠湖,其实是由民国时期的“陆家湖”和“蒋湖”的一部分组成的。
顾维城的记忆里,他小时候常跟着父母去湖区“打芦柴”。这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及更早时期里,鸣翠湖于当地人的最大功用。昔日的鸣翠湖,芦苇长满湖区。每到冬季结冰,人们便走上湖面收割芦苇。芦苇夜间被冻至最脆硬时,最易收割,于仕维城和家人常常在凌晨3点左右就开始了冰面上的劳作……
也是因这“芦柴”的效益,旧时的湖区常被整个或“切割”成部分归为某户人家所有,也便有了冠以姓氏的湖名。查阅昔日地图与资料,这处水域,除了“陆家湖”、“蒋湖”,还有过“刘家湖”、“卢家湖”等名称。
后记:古老湖泊的今日命运
岁月更替中的鸣翠湖,经历了诸多历史与变迁。上世纪90年代,穿湖而过的青银高速(时称银古一级公路)建成,鸣翠湖被一分为二。20xx年起,鸣翠湖开始进行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并正式更为现名。经过退田还湖、湖泊清淤、恢复植被等措施后,鸣翠湖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20xx年6月,鸣翠湖被批准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如今,这里自然生态体系完整,人文历史景观丰富,成为塞上湖城的一处美景佳地。新的时代里,鸣翠湖开始了它另一种全新的命运。
如何写宁夏沙坡头导游词通用二
各位游客:
欢迎大家到青铜峡来观光旅游,很高兴由我为大家做今天的导游。
游客朋友们,首先,请大家随我到一百零八塔文物陈列室去看一看。这里摆放着许多修复古塔时从塔中发掘的西夏经文,泥塑佛像,砖雕佛像,内容十分丰富。
看完文物陈列室后,我们一起从塔的左面上去,再从塔的右面下来。一会儿大家上塔时要抚摸塔身,一层层地登上去。佛教把人生烦恼归结为108种,数一座塔即可消除一种烦恼,如果大家真能一口气数遍108个塔,你便能消除心中的烦恼。
大家顺着我的手指往上看:这组位于陡峭山坡上的古塔,因塔的总数为108座从而得名一百零八塔。一百零八塔原本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寺庙建筑群,但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这里的绝大部分的寺庙或被毁灭或被湮没,如今仅塔林独存。1987~1988年文物管理部门对塔群进行了加固维修,安装了金属宝顶和塔群护栏、台阶。1989年又正式划定了保护范围,并委派专人看护,这里才真正成为青铜峡的王牌景点。
现在我们已到了塔顶,让我们走到塔旁来观赏。108塔背山面河,沿山坡修建,从高到低按奇数一,三、三,五、五,七,九……十九排列,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塔群。这种布局的塔群建筑十分罕见,在我国现存的塔群中还找不出第二个,它也是全国第三大塔群,塔数仅次于河南高山少林寺塔群(约250座)、山东长清灵岩寺塔群(167座)。
看完塔的布局,我们再来看塔的外观造型。这每个塔的结构看起来都大致相同,塔的底座都是砖砌的八角形须弥座,塔心的正中还立着一竖木,里面填的是土坯,外面砌着青砖,塔体外表涂着白灰,整个塔的形状就像一把盖着宝珠的伞。有个游客告诉我说它跟北京妙应寺元代白塔的造型很相似,都具有喇嘛塔的特点。这些塔大小有别,顶端的那座单塔形体最大,有3.5米高,它的底部是个八角形的束腰须弥座,塔身象覆钵,塔顶如宝珠,东面还有个供人烧香的小门,一百零八塔中数这个塔最大。它下面的塔按比例缩小,大约有2.5米高,它们的塔身形状也逐层有变化,第2到第4层是尖锥形,5、6两层塔的形状就像个葫芦,7至12层大家看象不象个宝瓶。西夏灭亡后,一百零八塔就一直被冷落在这山野。1958年,在这佛塔以东的滔滔黄河上兴建了青铜峡拦水坝时,人们才意外地发现了这遗忘了数百年的一百零八塔。人们发现这些塔时塔心正中就立着一根竖木,而且这些塔也的确是用土坯砌的,最外一层的塔面上还有彩绘遗迹。后代的人重修时,又在土坯塔体外面另外包了一层砖,还给砖上抹了一层泥。从建筑学的角度看,这些塔上下协调,隐含着佛家“人生在世,有大造化,也有小造化;有大功德,也有小功德。只要用心修行,虔诚向佛,他的功劳便不磨灭。”的意味。
游客们,关于一百零八塔的建筑年代至今还是个谜呢!有人认为:从形状、结构上看它可能是元代建的。因为明朝的《大明一统志》等书都记载了一百零八塔在青铜峡,而且将它称为“古塔"。__时这里的一部分塔被毁,1987年重修时人们在塔的内外及塔基下意外地发现了一些写在丝绸上的西夏文字残片及元朝时期遗留的物品,才知道原来这些塔群是西夏时所建。据考古专家说:一百零塔建于西夏,兴于元代,所以明代人才称它为“古塔”,到明清时这里成为香火旺盛的佛教寺院建筑的中心,受到善男信女的养护与崇拜。
有的游客问我:为何一百零八塔要建在青铜峡?主要是这里风水好。大家看这塔的后面有青铜色的山做屏障,前面又有黄河润泽塔四周的草木。可能还有些外地游客不知道,在这塔群附近的黄河库区,有个被人誉为"候鸟天堂"的青铜峡鸟岛。每年春季,数万只候鸟从南方赶来,在这里生儿育女。绿草青山,飞鸟成群,也给这古老寂寞的塔群增添了无限生机啊!但考古专家却认为:党项族人在此修造佛塔,与佛教有关。西夏王国崇尚佛教,就把佛教定为国教。因此宁夏境内的寺、塔很多。银川承天寺塔(俗称西塔)、海宝塔(俗称北塔),还有一百零八塔都是西夏时留下的佛塔。
还有游客问我:西夏人建这么一座佛塔有讲究吗?讲究当然有。一百零八塔是佛教纪念性建筑,而“108”又是佛教最崇拜的数字。我国各地寺庙自古以来,都有撞钟祈福的习俗。佛教认为人有一百零八种烦恼,敲一百零八下钟,人听了之后便可以排忧解愁。
此外,民间对建塔还有这样的说法:明朝初期,108位将士在青铜峡阻击敌人的战斗中全部壮烈牺牲,为了纪念他们人们建了108座塔。那个最大的塔据说是为纪念一位战死的将军而建的。也有人说,当时抗击敌人的是108个和尚,108座塔是为这些和尚而建的。另外民间还相传,一百零八塔是穆桂英的“点将台”,“天门阵”。虽然这只是些传说,但却
宁夏沙坡头导游词通用 宁夏沙坡头的导游词(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