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言心得体会精选 智慧的感悟话(八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智慧之言心得体会精选一
一直想通过学习提高自己,一直想多聆听收看专家的视频讲座,一直想到一些优秀的单位看看,现在,终于能足不出户就能学习了,心情是高兴的。虽然不是实地学习,虽然不是现场聆听,但“望梅止渴”,也是一种慰藉和幸福!
曾经历了第一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绝望和无奈,在坚持中终于有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和欣喜,更有了后几天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苦追求与学习。白天因准备新园各项工作、处理杂事耽误了时间,就晚上补上——常常是到深夜仍乐此不疲——学习被指导老师和专家推荐的文章,留下自己的有真情实感的评论;查看自己的作业被同行浏览情况,查看作业后面指导老师和同行留下的评论,努力做到有评论必回复,达到交流切磋的目的;看看本组老师们的作业情况,便于在第二天观看视频前后进行鼓励表扬。
在学习中,也记下了自己的一些感想和收获:
1、理论,有时是很枯燥的,但静下心来学进去,却也是别有洞天,感觉优秀的理论确实会指导我们的实践,如建构主义,如现实主义,如“最近发展区”。
2、在王军教授的报告里,通俗细致的给我们做了讲解。师德,一个关系到人生幸福的的大问题!每一个人都是在别人评价里,认识自己的。要经常积极标定每一孩子。希望他怎样就怎样标定这个孩子!通过观看《汤普森和泰迪的故事》,让我们意识到对孩子积极地标定将会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人生!
3、很多所谓的先进的外国专家理论,其实就隐含在我们传统的教育智慧中,就蕴含在我们的生活里,这需要我们去学习,去体悟。比如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就是“跳一跳够到果子”,就像我们上楼,把现有发展水平当成第一节台阶,把第二节台阶当成可能发展水平。当迈上第二节台阶时,原来的可能发展水平就是现有发展水平了,第三节台阶就成了可能发展水平了。仔细想想,就是时时给人希望,让人充满激情而已。
4、聆听华爱华专家对《3—6岁儿童发展指南》的解读,尤其是在观看关于区域环境创设与组织的视频中,使我受益匪浅,感触最深!
5、马老师在处理豆豆和周周的矛盾时,耐心的与孩子们沟通:倾听孩子(了解了事情的缘由)——等待孩子(当豆豆和周周不愿讲时,她等待孩子,让她们自己考虑是不是想解决问题)——移情(问孩子“你试过了吗?”“你要不要试一试?”)——角色扮演(编排了“大发雷霆”的情境表演)——彼此原谅(互相拥抱)。这样的解决方式,让孩子学会了在今后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我想这就是“未来的价值”。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所设科目,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计划或方案,是幼儿在幼儿园所获得有意义的经验。课程的重点是通过活动帮助和促进幼儿探究、体验他们的周围世界,强调照顾到幼儿的个体需要。马老师的做法不正体现出幼儿园课程的真谛所在吗?
6、学习总是有用的,不只是对幼儿园,不只是对孩子有用,你学到的知识,对自己的家庭,对自己的孩子和亲人,都是有用的…………
六天的研修,听了不少,感悟也不少,在匆忙的学习中,在欣赏名园做法的眼花缭乱里,我知道,无论学习多少,无论感悟多少,其实都应落实在自己的工作实际中,落实在自己的幼儿园里,真正促进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全面发展,这才是最重要的。于是我想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真是一个美好的境界!
推荐智慧之言心得体会精选二
最近一段时间,每天晚上给自己一个目标,看10页的书,于是,每天坚持着。刚拿到这本《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我在想,必定是比较理论,比较枯燥的一本书,因为封面上写着,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但是,事情往往不是人所预料的那样。这本书非但不枯燥,不形式化,反而很有吸引力,因为,其中有大量的一手的经验,一手的案例,我深深被吸引了。
每天细读10页,每天在思考着,斟酌着,其中的一些新的理论,一些新的思想。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之前,我对教育的所知几乎为零,但是,从一些教育的书籍和杂志上,也或多或少地了解到一些;但是,当真正地进入教育领域,我发现,现实与我所想的并非十分相同,甚至连相似可能也牵强。
于是,我在刚开始产生了许多的疑惑,对孩子的一些行为也产生了好多疑问,脑子中突然多了许多的“为什么”;但是,有的“为什么”,我至今也没有找到答案,或者说找到解释这些现象的缘由。
有了问题,作为教师,也应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现在想想,我当时对孩子出现的情况,我理解吗?我是责备他们的啊;我当时处理这种情况的方法对了吗?我苦思冥想,不得其解。于是,我在思考着:我是教育的智者吗?于是,按照书本,开始对照起来了
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的第七章中,它提到了教育机智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教育机智做什么?教育机智如何实现它的目的的?其中,教育机智是如何实现它的目的的-----这一节中,我按书上的内容,与自己进行了对照,由此也得到了一些想法: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最最直接的就属言语,也就是通过说话,谈话的方式,与别人进行心灵的碰撞。但是,看似平常的说话,它确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说话也需要艺术,因为声音可以是刺耳的或者温和的,高傲的湖者谦虚的,贬低的或者鼓励的,漠然的或者关心的,令人压抑的或者令人振奋的,尖酸的或者愉快的,让人躁动的或者令人镇静的。而且,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音质,音调的变化。因此,要想成为一名智者,必须能够熟练运用语言,并且注意说话的语音和语调。
由此,我想到了一件事情,上学期,我们班级里有个学生,回家作业老是催好几次还是没交,我有点火,于是提着嗓音,对他说:“***,你怎么老没带作业,是不是没做好啊?你到底打算怎么办?还要不要学这门课了---?”但是,他一言不发,只是低着头。
后来我后悔这样处理,于是,过了两天,我又找了这名学生;我放低了声音,叫着他的名字:“***,老师一直想不明白,像你也算班中遵守纪律的学生,上课也比较认真,为什么作业老是交不上来呢?----” 他看着我:“老师,我记性不是很好,老是忘带,我尽量下次不忘记---”后来,他每天在一个小本子上记上回家作业,并前晚整理好书包,从此,他再也没迟交或不交作业,成绩也比以前进步了。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中说:沉默上机智的最有利的调和剂之一。沉默也有许多种,有的是“沉默的谈话”,有的是沉默的力量起了不小的作用。想必年轻的老师或多或少都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在上课铃响起,走到教室门口,学生依然在讲话,依然在打闹,而没有静静地做在座位上,等待老师来上课。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有经验的老师,你可能就站在教室的门口,学生马上安静了;可恰恰我是一名年轻老师。于是,在前几次的时候,由于缺少经验,想啊,铃声想了,我就一定要走进教室,然后要上课了,可学生怎么喊也不安静下来。
于是,急了,开始大喊安静,但是效果可想而知。但是,现在,我有了一件法宝——沉默。于是,我有心的进行训练学生。铃声响了,我并没有进教室,而是站在教室的门口,等都安静地坐好了,再走进教室。进了教室以后,也没有马上开始,而是沉默,然后环视教室,用一、两分钟的沉默来压制学生兴奋的神经,从而保证一节课的遵守纪律,而且效果良好。
俗话说“沉默是金”,我想“沉默是金”,教师的沉默有时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处理一些学生问题的时候,也可适当的沉默,不要马上处理。
有的学生事后冷静下来,想想可能自己做得不对,可能会来主动承认错误,那么你也许有意外的收获。因此,在必要的时候要学会沉默。
机智还有许多的实现它目的的方法,但是,我牢记着,作为教师,应该做个教育的智者,做一个尊重孩子,爱护孩子的老师,为自己的学生着想的老师;教师的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而不是“狂风暴雨”,“雷电轰鸣”;因此,想做一个合格的甚至优秀的老师吗?那就努力让自己成为教育的智者,并为此而坚持不懈,孜孜不倦吧!
推荐智慧之言心得体会精选三
暑假有幸读到《教育的智慧》这本书,收获真是不少,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主流。身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教育的智慧》就如同一盏明灯,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认识,并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了热情与信心。特别是书中有一些精典的语句,影响着我: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林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不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疼爱自己的孩子,母鸡为爱护小鸡而奋起,狗为护幼崽而狂吠,这些都是一种本能的反应;父爱和母爱虽然比动物对幼崽之爱要丰富和广阔得多,但就其本质来看,也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本能性行为。然而对学生之师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是爱;这种爱是神圣的爱,是一种促使学生成才的真情。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是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能长期地坚持这种性质和功能的师爱,我们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就必定能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我的学生一定会进步、会成才。”这是我们作教师必须坚持的一种信念。如果一个教师认为:“一个班级的学生中总是有好有坏,教师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都教育成好学生。”那他就很可能慢慢放弃对班上学习不好的学生的教育。我们不能武断定论:“我把你一碗清水看到底——你好不了啦”。因为这种判断是与教育效能感相悖的。因此,我们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并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一个学生,以感染他们、改变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
“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应该从培养思维品质入手”“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的重点必须放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这些内容给了我很多启示,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播知识的同时灵活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它的教育智慧是真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我们常常说,教育需要智慧。何谓智慧如果说教育的智慧之源来自于可教的信念,那么,教师智慧的表现则主要靠自身的品格和才学去影响学生。鲁迅先生因为藤野先生公正无私的精神和崇高宽广的胸怀而对先生非常敬仰。鲁迅每每念及总有说不尽的感激。只有让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持久不息的学习热情,教育者的指挥之源才能被表现的淋漓尽致,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师才是完美无缺的。
智慧的特征是什么智慧的特征是喜悦,欢乐,幸福。充满智慧的人总是快乐和幸福的。喜悦是智慧之花,幸福是智慧之果。追求智慧就是追求幸福,享受智慧就是享受幸福。智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有一种幸福生活,这主要表现在对知识教育和知识化生存的超越上。
教育的智慧实际上是教师的智慧,教师的智慧又表现为一种人生的境界。作为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持续精进才能领悟到教育智慧的真谛,才能了达到灵魂工程师高远而旷达的人生境界。
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可见学生的智慧是靠老师去开启的,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智者。那么世界上所有的老师就一定都是智者了么?我看不见得,至少我觉得自己就不是一个智者,只是一个比学生“多半桶水”的学习者。在我看来,智慧人人都有,当然有先天的因素,但是也有部分是由后天决定的。
教育制度的改革对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曾不断的探索、深思,但是闭门搞研究终究是不会有所突破的
智慧之言心得体会精选 智慧的感悟话(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