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高考中常考易错成语
导语:在中国文明五千年和汉语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成语故事璀璨夺目,蔚为壮观,它是文明的积淀,汉语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文化的瑰宝。下面请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素材,欢迎查阅,谢谢!
成语解释:高考中常考易错成语
1.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
2.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
3.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极点,含贬义。
4.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5.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6.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然,对,正确。
7.沆瀣(hàng xiè)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8.好为人师: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
9.鹤发童颜: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10.怙(hù)恶不悛(quān):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怙,依靠,依仗;悛,悔改。
11.令人发指:形容极度愤怒。发指,头发直竖起来。
12.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14.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15.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16.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17.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18.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19.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20.曾经沧桑: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
21.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蚕、鲸,名词作状语)
22.沧海一粟(sù):比喻非常微小。粟,谷子。
23.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如同水流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
,依仗;悛,悔改。11.令人发指:形容极度愤怒。发指,头发直竖起来。
12.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
成语解释:高考中常考易错成语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