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中感恩心得体会教师范文 感谢国学老师的感悟(3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国学中感恩心得体会教师范文一
二、活动时间:9月5日--9月8日
三、活动内容:
1、中秋月圆知多少。让学生收集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习俗、美食等知识、图片等,交流、讨论、展示中走近中秋文化。
2、赏月品月话月饼。中秋月圆夜,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赏月品月饼,三代人从品种、味道、价格、包装等方面话一话、比一比各自童年的月饼。
3、佳节感恩送祝福。(一年级)中秋节自制一张精美的爱心卡,写上一句祝福的话语,送给自己最亲近的人,传达感恩祝福之情。
4、追根溯源话中秋。(二、三年级) 搜集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诗歌、书籍,制作一张中秋节小报(a4)。
5、共建绿色家园。 (四、五、六年级)月饼盒的过度包装浪费了宝贵的木材、纸张和金属材料,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善用资源,倡议队员们巧用月饼盒,开展变废为宝小制作。
2022国学中感恩心得体会教师范文二
一、 指导思想
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 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文化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 教材分析
包含“经典驿站”、“人物长廊”、“名胜游踪”和“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 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知情。
人物长廊 展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有代表性的名人志士。领悟其智慧、风骨、胸怀、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为塑造人生信念奠定基础。
名胜游踪 展现齐鲁名胜中突出的自然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山文化”和“水文化”。了解山水中蕴涵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艺术乐园 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材基本表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文经典中的精华部分)、“人物剪影”(通过原点白描引出所要介绍的名人志士)、“诗话揽胜”(以古诗词的形式导入名胜概貌拉近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目标)、“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成长阶梯”(为学生提供一个总结评价、积累沉淀的空间)
三、教学目标
1、能将经典回放中的优秀国学篇目进行背诵。
2、能将与“经典回放”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主动的资料收集,并能进行分析,成为自己的另一份经历。
3、在日常生活中,将学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将经典回放中的优秀国学篇目进行背诵。
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将学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五、教学措施
1、通过家长检查、同学互查、教师抽查来巩固学生 对国学经典的诵读。
2、充分开拓班级展示栏的宣传功能,把学生好的国学个人感悟作品进行张贴示范,带动更多的学生热爱国学。
3、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学”诵读活动。
六、教学进度
每两周学习一课时,做到不间断。
课间和周末的时间,安排学生对国学的相关作品进行资料的收集及阅读,并请家长做好“亲子阅读”的工作,便于学生更好的、及时的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
2022国学中感恩心得体会教师范文三
国学是什么?国学实际上就是中国学的简称,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对中国固有传统学术文化的称呼。国学也叫国故,以前北大曾经出版过《国故月刊》。胡适提出过“整理国故”的口号。他说:“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台湾地区有些学者把它称为“华学”,出版有《华学月刊》,召开过“国际华学会议” 。
外国人对国学的称呼稍有不同。欧美,前苏联与东欧国家称之为“汉学”。英国汉学家斯坦因,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是研究“敦煌学”的,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是研究汉语音韵的, 马伯乐是研究中国的语言和历史的。前苏联汉学家康拉德和龙果夫,是研究汉语和方言的。著名的汉学家还有美国的费正清,瑞典的马悦然等。日本、韩国称之为中国学,还有“中国学会”的组织机构。
本站认为中国学应该是正名,汉学、华学都是别称,正如中国话,也称为汉语、华语一样。大体上说,中国人称之为国学,外国人多称之为汉学,实际上是同一所指。
从五四到当代,国内学者对国学一直存在着两种态度。一是“国粹论”者,一是“国渣论”者。前者崇古嗜古,认为古代学术文化都是“国粹”,后者则非古反古,认为是“国渣” ,要人们“爱惜精神,莫读古书” 。这两种态度,都是片面的。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复杂的,它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继承和弘扬精华,否定和扬弃糟粕。如果不去接触,不去探讨和研究,又怎么知道哪是精华,哪是糟粕呢?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历史文化遗产最为丰富,而且延续到当代的唯一国家。所谓东方文化,就是以中国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对于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外国人一直不断的在研究,我们自己如果弃之不顾,严加拒绝,那就等于无自知之明。
解放以后,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国学一度成了禁区,没有人敢于公然提倡。改革开放以来,情况有所改观,政府发出了“整理古籍”的号召,并成立了古籍研究所,整理出版了一批古籍,做出了不少成绩。此外,还设立了“中国孔子基金会”,成立“中华孔子研究所”,召开“孔子学术讨论会”,创办“孔子研究”杂志,出版《孔子研究论文集》。1989年和1994年,时值孔子诞辰2540周年和2545周年,先后召开了两次“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并成立了“国际儒学联合会”。1991年还成立有“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出版《炎黄春秋》杂志,并计划汇编《中华文化通志》。但总的看来,力度还是不够的。国学的不少门类还无人问津。有些高校的“古籍研究所”,还只是徒有其名,没有做出多大成绩。
长期以来,倡导国学的人认为关于国学不能复兴的分析和推断属于实用主义的,并认为国学之所以在近代以来的发展过程中受到批判就是因为实用主义支配了人们的头脑,而倡导国学就是要让人们摆脱实用主义的困扰。的确,正是由于实用主义盛行,很多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的东西被遗弃了。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面。问题的另一面是,近代以来,传统文化之所以被现代所代替,根本的原因在于传统文化得以存在和绵延的农业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而以工业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文明正在主导人们的生活。随着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我们有理由相信传统文化中那些代表人类共同美德和追求的东西仍将会得到保存和发扬,而那些属于传统时代的部分会被淘汰和遗弃。
已故历史学家陈垣生前告诫他的学生说:“现在中外学者谈汉学,不是说巴黎如何,就是说东京如何,没有提中国的。我们应当把汉学的中心夺到中国,夺回北京。”“今天汉学的中心在巴黎,日本人想把它抢到东京,我们要把它夺回北京。”“史在他邦,文在海外的现象,是令人不能容忍的。这是国家的耻辱。决不甘心就这样下去。”(参见刘乃和《书屋而今号励耘》)要实现陈垣先生的遗愿,首先要从高等学校做起。中国人民大学开办了国学院,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国学院的课程应该包括哲学系,历史系,中文系的精华。此外,学生的古汉语和外语要能够过关。古汉语过关,不仅能够阅读,最好能够用文言写作,以保证研究质量。外语过关,才能超越世界水平。
高年级国学知识竞赛题答案(1)
1.《胡笳十八拍》琴曲记述的是什么故事?(蔡文姬流落塞外)
2.《广陵散》根据《晋书 嵇康传》讲的是什么故事?(聂政刺韩王)
3.唐朝的宫廷乐舞是?(燕乐)
4.七国象棋的发明者是?(司马光)
5.中国最古老的围棋棋谱专著是?(忘忧清乐集)
6.《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
7.《楚辞》中有“兰膏照烛”一句。这里点灯用的“膏”是一种?(动物油)
8.《春秋》是按什么记事的?(年)
9.《繁星》、《春水》是谁的作品?(冰心)
10.《格萨尔王》史诗是我国哪个民族的优秀作品?(藏族)
11.《嘎达梅林》是哪个民族的叙事歌曲?(蒙古族)
12.《格萨尔王》是哪个民族的长篇叙事诗?(藏族)
13.《镜花缘》的作者是?(李汝珍)
14.《洛神赋图》是谁的作品?(顾恺之)
15《霓裳羽衣》是我国哪个朝代的宫廷乐舞?(唐)
16.《千家诗》收录的是?(唐宋诗歌)
17.《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社会风俗画)
18.《全唐诗》收录的是唐代?(4万8千多首诗)
19.《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庞统)
20.《清明上河图》作于?(宋代)
21.《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人?(西汉)
22.《史记》中的“世家”是给什么人作的传?(诸侯王)
23.《十面埋伏》是?(琵琶曲)
24.《史记》是?(纪传史通体)
25.《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编著的?(笔记小说集)
26.《水经注》的作者是?(郦道元)
27.《水浒传》中貌似关羽,胡子长一尺五,人称“美髯公”的是?(朱仝)
28.《水浒传》中阮氏三兄弟人称阮氏三雄,其中绰号“立地天岁”的是(阮小二)
29.《水浒传》中绰号“玉麒麟”的是?(卢俊义)
30.《水浒传》中人称“浪里白条”的是?(张顺)
31.《四季歌》起源于?(魏.晋时期)
32.《孙子兵法》共有多少篇?(13篇)
33.《四库全书》的总纂官是谁?(纪晓岚)
34.《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
35.《藤王阁序》的作者是?(王勃)
36.《西厢记》的作者是?(王实莆)
37.《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位于?(新疆)
38.《阳关三叠》是甚么时候的琴曲?(隋唐)
39.《周易》是哪家的经典之一?(儒家)
40.《窦娥冤》的作者是:(关汉卿)
41.阿诗玛是我国云南哪个民族塑造的艺术形象?(彝族)
42.“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语最早见于谁的文章?(鲁迅)
43.按风俗,“腊八粥”应在阴历哪一天喝?(12月初八)
44.按图索骥中的“骥”本意指的是?(马)
45.八股文的题目主要摘自?(《四书》)
46.巴金的作品有?(家)
47.把进化论介绍到中国,并整整影响了一代人的世界观的译著是?(《天演论》)
48."霸王别姬”的故事最早见于?(《史记》)
49."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由谁而来?(赵晋)
50.帮助商鞅在秦国人民中树立威信的是?(一根木秆)
高年级国学知识竞赛题答案(2)
51.“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我国古代落第著书终成大器的是:(蒲松龄)
52.被称为荷月的月份是?(六月)
53.被称为“三苏”的北宋文学家父子中的父亲是 ?(苏洵)
54.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九月)
55.被称为我国最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的石窟是哪一个?(甘肃敦煌莫高窟)
56.被称为“书圣”的古代书法家为(王羲之)
57.被称为我国“瓷都”的是指哪一城市?(景德镇)
58.被称为杏月的月份是?(二月)
59.被称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是谁创作的?(宋应星)
60.被称作东方威尼斯的是?(苏州)
61.被国内外人士誉为“中国三大国粹”的是?(京剧、国画、中医)
62.被赞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王维)
63."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语出?(《西厢记》)
64.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了多少年?(400)
65.鞭炮和爆竹哪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爆竹)
66."变脸”是哪个剧种的绝活?(川剧)
67.九宫格”的创始人是:(欧阳洵)
68.旧时我国的老百姓称什么动物为“仓神”:(鼠)
69.就体裁而言,正史都是:(纪传体史书)
70.康熙皇帝的庙号是:(圣祖)
71.科举考试中把考生的姓名糊没称“弥封”,它初始于:
(武则天)
72.科举中,会出现一人兼解元、会元、状元的“连中三元”,其分别是在什么考试中取得的?:(乡试、会试、殿试)
73.“孔”姓的来源是:(祖先的字)74.孔乙己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科举制度始创于何时?:
(隋朝)75.孔子曾说过:“微管仲,吾被发左衽”,这的“左衽”是指:(少数民族)
76.昆剧因何地而得名?:(江苏昆山)77.腊八粥”最早起源于:(佛教)78.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风水勘探)
79.“兰桂齐芳”的“兰桂”指:(子孙)80.狼毫”的原料取自:(黄鼠狼)
81.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庐山)82.李贺《梦天》诗云: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这里“齐州”是指哪里?:(代指中国)
83.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晚春)84.历史上“乐不思蜀”的是哪位皇帝?:(刘禅)85.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朝之间?:(北宋、辽)86.历史上曾有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在:(东林书院)87.隶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对吗?:(对)
88.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语出:(秦观)89.“两袖清风”原指的是谁的“两袖”?:(于谦)90.临风舒四翼,映水作双身”描写的是:(蜻蜓)91.“六书”指的是:(造字方法)
92.柳宗元的《三戒》包括《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和:(《黔之驴》)93.“六畜兴旺”中的“六畜”是指猪、牛、马、羊、狗、鸡六种,其中人工驯化最早的是:(猪)
94.六一居士”是谁的别号?:(欧阳修)
95.鲁智深到哪里出家当了和尚?:(五台山)
96.明清两代称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对吗?:(不对)97.明代以后廷试的前三名依次是:(状元榜眼探花)
98.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殿试”的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99.明 清两代科举考试中最高级别的考试是:(殿试)10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谁的诗词?:(苏轼)
国学试题
一、选择题
1.“四书”中不包括( )。
a.《大学》 b.《尚书》 c.《孟子》 d.《中庸》
2.《南华经》是( )的别称。
a.《老子》 b.《周易》 c.《庄子》 d.《抱朴子》
3.“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的名言。
a.张载 b.朱熹 c.程颐 d.王守仁
4.中国书法史上,有诸多不朽的佳作足以彪炳千秋,其中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
a.王羲之《兰亭序》 b.米芾《蜀素帖》
c.苏轼《寒食诗帖》 d. 颜真卿《祭侄文稿》
5.下列四个朝代中,时间最靠前的是( )。
a.北魏 b.南唐 c. 西晋 d.北宋
6.我国古代最早提出“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a.李斯 b.荀子 c.朱熹 d.董仲舒
7.《论语·为政》中,孔子所说的“而立”之年指的是()岁。
a.20 b.30 c.40 d.50
8.中国古代哲学中,有“阴阳八卦”的理论,这一理论出自()一书。
a.《尚书》 b.《论语》 c.《周易》 d.《孟子》
9.下列传统节日中,( )来源于二十四节气。
a
国学中感恩心得体会教师范文 感谢国学老师的感悟(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