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排版格式的心得体会范本 用公文格式写心得体会(4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公文排版格式的心得体会范本一
版头有六个要素,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和签发人。这六个要素中,发文字号作为区分两份公文最主要的区别,也是考试中最重要、最常考的考点。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号、顺序号”三部分组成的,其中年份号必须用六角号括住,如果是大括号、中括号或小括号则是错的,改错时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在顺序号那里也容易出错,如在顺序号前面加“第”或标虚位等,正确的发文字号表示如下“国办发〔20xx〕5号”。
版头六要素
版头六要素并不是所有公文都必备的,有些要素是可能有也可能没有的,如份号,涉密公文必须有份号,而不涉密的就可有可无;密级和保密期限以及紧急程度也是,只有涉密的公文才需要写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的文件才需要写紧急程度,其他的则不需要;只有在上行文中才需要标注签发人,下行文和平行文则不用。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标注签发人,则发文字号和签发人分居红色反线上方左右两侧,左右各空一格编排。
主体
公文主体是考查的重中之重,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和印章、成文日期、附注以及附件等组成的。在标题这一块,专家提醒大家注意标题的三种形式,完整形式:发文机关名称 事由 文种;简略形式:事由 文种或者只有文种。在改错时,尤其要注意标题中的发文机关名称要和后面的发文机关署名一定要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根据正文确定发文机关后修改。在公文改错或者公文写作中,不建议大家把标题拟成只有文种的这种简略形式,这种有点投机取巧的做法,虽然不能称之为错,但是会影响得分,所以最好写完整形式的标题。
主送机关这一块,需要注意两点即可,一是主送机关必须是“机关”,而不能是个人,如果主送机关写的是“xx机关领导”一定是错的;第二是要注意主送机关为多个时它们之间的标点符号,一般遵循“同级不同类的用逗号隔开,同级同类的用顿号”这样的原则。正文部分,大家按照一般的语言要求语句通顺、表达准确、无歧义即可,但是要注意请示只能“一文一事”,如果出现了多个请示事项的,一定要把附加事项进行删除。
附件说明的修改需要结合正文来看,如果正文中出现了“见附件”的字样,而后面没有附件说明的,一定要把附件说明加上。在加附件说明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附件的名称不加任何标点符号。后面的发文机关署名和印章以及成文日期这一部分,需要大家注意两点,一是大部分公文都需要盖章的,大家在发文机关署名后面加“(印章)”即可,此时成文日期右空四格;二是成文日期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年月日标全,且不标虚位,如“20xx年11月6日”。
附注是在成文日期下一行右空两格用小括号标注的部分,有时有,有时无,所以无需刻意添加。不论是在公文写作还是公文改错里面,附件一般不会出现,装订时也是在后面,所以有人会认为附件是版记部分。大家一定要记清楚附件是公文主体的组成部分。
版记
版记主要由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组成。其中,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位于版心的最后一行,分列左右两侧,左右各空一格,印发机关与发文机关可以不一致,印发日期也可以迟于成文日期。
对于公文格式的掌握,专家建议大家拿出一张白纸把公文的各要素写出来,多写几遍,脑海里就会留下一份完整的公文格式。这样,不论是公文改错还是公文写作,格式这一块拿分就会易如反掌。
对于公文排版格式的心得体会范本二
第四章 公文的行文规范
第一节 公文的行文关系
公文行文规范的内容包括:行文关系、行文方向与方式以及行文规则三个方面。
公文的行文关系:是指发文机关与收文机关之间的公文往来关系。行文关系是根据机关的组织系统、领导关系和职权范围所确定的机关之间的文件授受关系。
1).确定行文关系的基本原则
1.国家行政机关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
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文关系,应根据各自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来确定。地方各级政府服从国务院(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各级行政机关行文关系的准则。
2.党的各级组织的行文关系,应根据各自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来确定。下级服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是党的各级组织行文关系的基本准则。
2).机关之间行文关系的划分
从党政机关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来分析,党政机关之间的各种行文关系大体上分为四类:
1.同一系统的机关,既有上级领导机关,又有下级被领导机关,上下级机关之间,构成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2.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下级业务部门之间具有业务上的指导关系。
3.非同一系统的机关之间,无论级别高低、既无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又无上下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关系,它们仅仅是一般性关系,或称不相隶属关系。
4.同一系统的同级机关之间的关系,属于平行关系。
第二节 公文的行文方向与方式
1)下行文:下行文:是指上级领导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对报属下级机关或业务部门的一种行文。
三种行文方式:
1.逐级下行文。是指采取逐级下达或者只对直属下级机关下达的一种行文方式。
2.多级下行文。是指党政领导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同时下达几级机关的一种行文方式。
3.直达基层组织和群众的下行文。是指党政领导机关直接发到最基层的党政组织或者直接传达到人民群众的一种行文方式。
2).上行文: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或业务部门向所属上级领导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的一种行文。
三种行文方式:
1.逐级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直接向所属上级领导机关的一种行文方式。
2.多级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同时向自己的直属上级机关或更高级的上级领导机关的一种行文方式。
3.越级上行文。是指在非常必要的时候,下级机关可以越过自己的直接上级领导机关,各更高一级的领导机关直至中央的一种行文方式。
3).平行文
平行文:是指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没有领导与指导关系的机关、部门、单位之间的一种行文。
第三节 公文的行文规则
行文规则:是指机关行文必须遵守的具体规定或准则。
1.注意隶属关系,尊重机关职权
2.大力精减文件,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范围
3.在一般情况下,党政机关不得越级行文
4.牵涉到几个部门的问题,部门之间要先协商一致或经上级裁决,然后向下行文
5.行文必须正确确定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
6.主送机关与公文名称要相互呼应
7.关于联合行文问题(必须是同级)
8.关于“请示”的行文问题(一文一事)
9.关于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厅(室)的下行文问题
(自己职权范围内和授权范围)
10.在报刊上发布的法规性公文,应视为正式公文依照执行
第五章 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上)
第一节 命令(令)
1).命令(令)概述
1.命令:简称令,是领导机关颁发的具有强制执行性质的指挥性公文。
2.适用范围: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奖惩有关人员;撤消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办法》)
3.哪些领导机关有权发布命令?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二.国务院。三.国务院所属各部、各委员会。四.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五.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
2).命(令)的特点
1.权威性。(一主体、二内容)
2.指挥性。 3.强制性。
3).命令(令)的类型
1.公布令。也可称发布令或颁布令,适用于国家公
布法律,国家行政机关发布根据法律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规章。
2.行政令。是国家行政机关为实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而发布的命令。
3.嘉奖令。是领导机关为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人员或集体而发布的命令。
4).命令(令)的写作
1.必须根据宪法、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发布命令。
2.要注意各类型命令写作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命令的内容单一、一文一事,篇幅较短。
命令结构:由标题、编号、正文、签署四部分组成。
编号方法:一种是单独编号(央政府和国家首脑);
另一种不是单独编号(地方政府)
a.公布令写法:说明公布什么法规,什么机关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时间开始施行。
b.行政令写法:正文一般由命令原由、命令事项、执行要求三部分组成。
c.嘉奖令写法:正文一般由先进事迹、嘉奖内容、号召三部分组成。
3.语言要准确、凝炼、庄重、有力。
第二节 议案
1).议案概述
1.议案:是有议案提出权的机构或人民代表,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的建议性公文。
2.适用范围: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有关机构及人员以及人民代表。
2).议案的特点:
1.行文关系及办理程序的法定性。
2.行文内容的单一性和可行性。
3).议案的类型
根据提出者身份的不同,议案可分为两大类:
1.由职能机构提出的方案。
2.由人民代表提出的议案。
职能机构:主要指国家权力机构的办事或执行机构。如政府、检察院、法院、各专门委员会等。
4).议案的写作:
1.提出的问题重要且已具备解决的条件。
2.要注意提出的权限和时限。
3.要注意行文格式和办理程序。
标题:由提议案人、议案内容、文种三部分组成。
正文:要说明提出议案的理由及具体内容。
议案的签署:提案人可以是机关,也可以是机关首脑。
议案审议表格:一般包括编号、案由、提议案人、议案内容、审议结果等部分。
第三节 决定 决议
(1).决定
1).决定:是党政机关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决策和安排的指导性公文。
2).适用:对于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决策和安排。
3).决定的特点:
1.性质重要性 2.政策性强 3.有约束力
4).决定的类型:
1.指挥型 2.个案型 3.知照型
5).决定的写作:
1.标题:由决定机构、决定事由、文种三部分构成。
(标题下用括号标出决定的日期及由什么会议通过)
2.正文写法:
a.指挥型:一般由决定理由、决定事项、执行要求三部分组成。
b.个案型:一般由个案事实分析(即决定理由)、决定事项、期望要求三部分组成。
c.知照型:只要把需要“广而告知”的决定事项一一列出即可。
3.决定的文字要求准确、鲜明、简洁。
(2 )决议
1).决议:是经过领导机构主持如开的会议通过的对重要事项进行决策部署的指导性文件。
2).适用: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
3).决议的特点:
1.表达群体意志。 2.有权威性和约束力。
4).决议的类型:
1.决策部署型 。 2.结果公布型。
5)决议与决定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下行的指挥性公文,在内容上方面接近,侧重于对重要事项的决策;在文字表达方面,风格也一致,都要求准确、鲜明、简洁。
不同点:1.形成的程序不完全一样。(决议必须由会议通过,而决定可以由会议作出,也可以由领导机构在职权范围内作出。)
2.内容的范围不尽相同。(决议多半针对全局性问题作出决策;决定既可解决全局性问题,也用以解决具体问题。)
3.发布形式略有不同。决议以会议名称发布;决定也可以会议名称发布,但多半以机关名称发布。)
第四节 指示 意见
(1)指示
1).指示: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指导工作的公文。 2)指示的特点:1.针对性 2.原则性
3).指示的类型:
按照指示内容涉及的范围,可分:
1.涉及全局问题,带普遍性的指示。
2.涉及局部问题,带特殊性的指示。
4).指示的写作:
1.标题 :一般由发文单位、事由、文种三部分组成。
2.正文:一般由指示根据、指示事项、执行要求三部分组成。
指示根据:包括理论根据、政策根据、现实根据等。
(2)意见
1).意见:是党政机关对重要事项发表的对工作有指导性质的文件。
2).意见的类型:
1.直接指导型。2.批转执行型。
3).意见的写作:
注意内的政策性、原则性,对下级的要求要明确具体,表达条理要清晰。
1.标题:一般也是发文单位加事由加文种。但如经上级机构批转或转发,则上级多半用“通知”的形式下达,而将“意见”全文附在后面。
2.正文:一般根据意见的多少,分部分或分条分点阐述,其第一部分或第一点,多半是提出意见的现实依据。后面部分则是对工作的具体要求及实施的细则、步骤、方法等。意见的内容,要原则而不空洞,具体而不琐细,要让下级知道怎么做,但又不致束缚下级的创造性。
对于公文排版格式的心得体会范本三
公文写作和处理的复习要点
一、根据要求撰写公文或修改公文。
作文分数约是这部分分数的一半左右,尤其要重视请示、通知、通报等公文的具体要求。
写作时要避免出现下面的错误:
1、标题部分:标题是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有的标题不全;有的文种不对;有的.批转性公文不是法规条文仍用。
2、主送机关:有的是多头主送;有的是请示平级;有的是直接送领导人。
3、正文:有的是一文多事;有的正文引用发文不规范;有的正文数字该用阿拉伯数字,却用汉字;有的是用词不当。
4、结尾:有的结尾不合作者本意;有的是不合公文格式要求。
5、标题上的发文机关与签署的发文机关不对应。
6、请示未获批准抄送下级。
7、该标明附件却未标出。
8、签署日期混用汉字与阿拉伯数字,或直接用阿拉伯数字。
二、《公文写作及处理》的知识点
1、公文纸一般采用什么型号?印章的正确位置?
2、办理公文综述包括拟办、批办、承办、查办,对吗?
3、会商就是开会协商公文的制发吗?
4、需要清退的公文有哪些?
5、公文的特点,公文根据行文方向可分几类?
6、国务院与省级人民政府可运用条例这一文种吗?
7、文摘与综述可适当作些评述吗?
8、合理的文件传阅路线形式是什么?
9、函、简报是否属于正式公文?
10、签发分为哪几种?
11、公文的处理时限
特急件:随到随办。
急件:一天内处理完毕。
普通件:三天内处理完毕。
超过处理时限的文件,由秘书室催办。
各级审核人员及会签人员均无原则在公文签呈上签名
三、作文:除公文写作外,还有一个大作文,在150分的试卷中占40——60分。
一般都是给材料作文,根据所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也有一种倾向认为作文应该写诸如摘要、综述等一类公文,这种观点也值得重视。
并标示日期,以明确责
对于公文排版格式的心得体会范本四
(一)圈阅即表示同意(签发文件除外)。
(二)如果文件上出现审批人姓名,审批人在自己姓名上划圈即代表签字;如果文件只出现审批人所在单位名称或职务统称(如:办公厅、人教司、署领导、司领导等),审批人应当在单位或职务上划圈并在近旁签字。
(三)批示应该注明年月日。
(四)批语对象是上级的,一般称职务;是平级、下级的,一般称同志。
(五)批语对象为多人的,区别以下情况表述:
1.如果是任选的组合,应按惯例排序,可用“并”字按一定标准分类。例:按职务分类如“××、××、××副审计长并××、××、××同志(司长)”;按性质分类如“××、××、××司(以上为署内单位)并××、××、××特派办(以上为派驻单位)”。
2.如果是工作流程组合,可按照流程顺序排列。例:“××局长并×副审计长”:“×主任并×副审计长、审计长”。
3.如果是多个对象承办事项,须明确主办人。例:“××负责(或牵头),××、××会同(或配合)办理”。
此外,审批公文应使用符合档案规范的书写工具。
公文排版格式的心得体会范本 用公文格式写心得体会(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