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生数学课后的心得体会及收获 学生数学课后的心得体会及收获感悟(七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22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学生数学课后的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我所执教的《植树问题》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共安排了三个例题,两端都种,两端都不种,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本节课我主要研究的是三种情况都种的植树问题。经过深思熟虑,我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着力想解决好以下问题:

如何让学生经历一个“将复杂问题转化为一个简单的问题来研究,再运用所发现的规律来解决复杂的问题”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对五指的手指个数与手指缝之间关系的探究,在直观形象的手指演示中学生直接感知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创设了问题情境使学生了解了间距在生活中的应用;在突破本课难点部分我通过一棵一棵的种树的课件演示使学生产生了对植树问题中这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是否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棵一棵的种太麻烦了….”学生产生了这样的思想,确定了“转化的需要”,接下来,实施策略的产生与方法可行性验证;学生给出了例题不同的答案,此处留空白,让学生通过学具的摆、数、画等方法探究出棵数与间隔数之间存在:棵数=间隔数 1,反过来验证例题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的观察、思考、操作完成了数学思想的建模。但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植树问题屡教不会?”我进行以下反思:

首先,我只是在奥数课上系统讲解了植树问题,在我们的数学课本中没有作为一个知识点出现,只是出现在练习题目中,所以我们没有在课堂上拿出时间进行系统的讲解。

其次,无法将脑海中的数学模型与实际的植树问题联系起来。虽然记住了“五根手指四个空”但是却无法与实际的安装路灯、插彩旗以及种树等问题联系起来。他们不知道手指的间隔与种树、安灯和插彩旗有什么关系。

再次,当我们在讲解植树问题的时候,我们往往是这样讲解的:“同学们,600米的小路,每隔5米一棵树,咱们现在求间隔?”学生很容易列式:600÷5.然后我们问这样结束了吗?学生说:“没有,还要加1”。只是在一问一答的模式中教学,从来没有让学生自己通过画一画的方式来种小树。如果在讲解的时候。结合手指,然后让学生结合实际来画一画,数一数到底间隔数和数学的棵树之间的关系,自己动手发现的规律远远比我们告诉的记得牢的多。

有了这次植树问题的教训,以后再遇到像“植树问题”这样的典型问题时,我一定会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然学生通过充分的动手体验去获得知识,这样远比老师告诉他的效果好!没有一堂课是完美的,我的这节课依然如此,但是我相信,只要不放弃努力,不放弃前进的脚步,我们会继续不断的探索下去。

有关学生数学课后的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一、大数的认识(10课时)

1亿有多大?………………………………………………………1课时

二、公顷和平方千米(3课时)

三、角的度量(4课时)

四、三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

1.口算乘法…………………………………………………2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7课时左右

五、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课时)

六、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3课时)

1.口算除法…………………………………………………2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 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七、统计(3课时)

你寄过贺卡吗?………………………………………………… 1课时

八、数学广角(4课时)

九、总复习(5课时)

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本册教材是第二学段的开始,第一学段教学时用过的一些教具和学具有的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钉子板等。第二学段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这里介绍几种,供参考。

1.多位数计数器 教学“大数的认识”时使用(见教科书第3页)。可以自制,制作原理和方法与一年级下册的计数器相同,只是要把数位扩展到千亿位。也可直接在市场上购买。

2.多级数位顺序表 教学数位、计数单位、大数的读写时使用(见教科书第20页)。可以自制,制作原理和方法与二年级下册的“万以内数位表”相同,只是要把数位扩展到千亿位,加上数级、计数单位等的内容,并可在表的下面贴上一张白纸或连接几排插袋,便于进行读、写数的练习。

3.计算器 教学计算工具的认识、大数的四则计算时使用。计算器一般分成算术型计算器和科学型计算器两种,算术型计算器可完成基本的四则计算,但是不能自动识别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科学型计算器比算术型计算器的功能有所扩展,可以进行乘方、开方、指数、对数、统计等运算,能够自动识别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本套教科书以信利牌(truly)p-127型小学生专用计算器为例,介绍电子计算器的构造、功能和使用方法。

4.算盘 教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时使用。教师应准备一个算盘教具,有条件的学校可再准备几个算盘学具。

5.用硬纸条做的角和平行四边形 教学角的度量和平行四边形时使用。通过操作理解角的大小变化,测量角的大小,理解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转化关系。

6.量角器、三角板、直尺 教学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使用。这几种教具和学具要求有很高的精确度,自己很难制作,可在市场上购买。

7.其他教具 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用小棒作为算筹记数,找两把扇子认识平角和周角等;根据教科书第57页的“格子乘法表”制作表格。教科书第120页思考题的学具,如果计数器不能代替,可以自己制作类似的便于操作的学具。

有关学生数学课后的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已将近一年的时间了。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5分 钟的学习效率,这对于刚刚接触高中教学的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对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注意知识 前后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

学生数学课后的心得体会及收获 学生数学课后的心得体会及收获感悟(七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想要好好写...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