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们美丽的祖国心得体会 我们美丽的祖国心得体会100字(八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1-313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有关我们美丽的祖国心得体会一

1、会认识本课生字20个,其中15个会写。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段落。

3、能读懂课文的主要资料,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陶冶对自然美的情趣。

4、领悟作者观察与描述景物特点的表达方法,积累稳重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理解春、夏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教具准备:中国政区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激趣

1、谁明白小兴安岭在哪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出示地图)

2、引导:让我们借助课文。了解那里的美丽景色。

二、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在自己读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3、提出读不懂得问题。

4、学生交流自读状况:

(1)指名读、正音、理解词语问题。

(2)小兴安岭的哪些景色你最感兴趣?让学生按自己的认识具体说说,表达要明白。

(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资料。

三、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体验和感受

导语,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

1、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景色最美,为什么?找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读、品味、体验,读出感情。

2、交流体验与感受。鼓励学生主动的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词句,并说说喜欢什么,说出真切感受。

(1)你喜欢那个季节的景色,它给你什么美的感受。

(2)老师要步步引导和抓住时机点拨,让学生在多读中有所感悟,并与其他学生交流感受。

二、领悟表达方法

1、回顾全文,思考、讨论:作者描述小兴安岭的景色。是按什么顺序?开头和结尾写什么?

2、读了课文,欣赏了小兴安岭的景色,你感觉作者抓住了什么来写四个季节的景色的?

师:抓事物特点表现它的景物的美丽,表达作者对大自然、对小兴安岭的喜感情绪,及其读者的向往。这种方法同学们要不断的领悟、学习运用。

三、积累、运用

1、结合课后题思考,练习3,从中找出课稳重自己喜欢的词语读读,体会用词的准确。

2、生字的识记与书写

四、布置作业

观察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抓住特点,模仿这一课“总分总”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后小结:

本文资料浅显易懂,文质兼美,不必泛泛地引导理解,完全能够让学生透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彩段落和优美句子,积累语言,到达以读带讲的效果。然后让学生学以致用,模仿写作,一箭双雕。

有关我们美丽的祖国心得体会二

梁弄位于浙东四明山麓,姚江之南,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和宁波市的中心镇。全镇辖17个行政村,1个社区,区域面积94.5平方公里,人口3.25万。抗日战争时期,以梁弄为中心的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是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有“浙东小延安”的美誉,浙东区党委、浙东行政公署、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等都驻在梁弄。面积3万平方公里,目前遗留下来的革命遗址和革命建筑物主要集中在梁弄,包括中共浙东区委旧址、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旧址、四明山革命烈士碑等革命遗迹。

1943年梁弄战斗胜利后不久,浙东区党委进驻梁弄,从此,梁弄成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浙东区党委在此领导浙东军民团结奋斗谱写了抗日救国、拯救民族危难的光辉历史诗篇。

梁弄,弄堂弯弯、流水潺潺、青瓦褐檐、九十九条小巷条条都通,她就像陈年佳酿,须细细品味,据说是姓梁和姓冯的两位祖先最先到此定居,原名梁冯,以后不知何故就变成梁弄了。是个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镇。方能知其醇香。梁弄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抗战时期是四明山革命根据地的心脏,历史上还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驿站,李白、皮日休等诸多诗人驻足于此。镇内有五桂楼、宋墓石雕、马蹄形街等历史古迹和浙东根据地纪念馆、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旧址、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等革命胜迹,自然人文,相得益彰。

进入古镇,沿着“正蒙街”东行,虽然是条新街,但只觉古风扑面而来。这条街仿明清风格而建,和镇里的老街十字相交,沿街多是两三层的房子,屋檐山墙错落,与浙东第二藏书楼遥相呼应。并且百年老校镇中心小学就在近旁,仿佛故意向人们炫耀其古朴文风和悠悠历史。

走了几十米,向右一转,是一条解放前的老街。在这条古街上,可以看到完整的江南山乡的生活习俗,同时又能体会到山乡人物的文风雅韵。一条街上便有许多杀羊、打面、烧酒的作坊等。还有依然开门迎客的老店柜台等等,所有这些浓缩了江南山乡的社会文化。

走进老街的老屋,仍可看见人们睡着古老的床,挂着百年条幅,甚至吃饭的碗也是年代不短,他们仿佛生活在过去的历史中。如今镇里在老街里居住的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人,而让他们仍住在这里仿佛是为了保护老街老宅所采取的措施。

走到老街尽头往左转就到了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司令部旧址位于梁弄“小源和”内,系余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司令部旧址是为了纪念根据地创建五十周年重新修葺,1993年3月成立新四军浙东纵队史料陈列室,陈列革命历史文物30余件,历史照片160余帧,图表10余张。

梁弄的弄堂大多是无名的,冠名的只占少数。它们中有的以姓氏为号,如“姚家弄”、“大黄弄”、“西孙弄”等;有的以店号为名,如“盐店弄”、“豆腐店弄”、“柴行弄”等;有的按方位取名,如“后弄”、“下横街弄”等;有的按古迹取名,如“秀房弄”、“五桂弄”、“洞门弄”、“牌仙弄”等;其次还有“学堂弄”、“墙里弄”、“井堂弄”、“大池头弄”……这些弄堂长短不一,宽窄有别。宽的至多一两米,窄的两人对遇只能侧身而过,抬头望之,简直是“一线天”。

弄堂多了,弄口的水井、水沟也自然多。旧时没有自来水,人们靠吊井水过日子。可谓“幽幽古弄,眼眼水井”。说到井水,冬暖夏凉,比自来水好多了。夏季里,各井台边围满了提水用水的人,或洗汰,或凉身,或玩耍,或饮水……隆冬里,井水冒着腾腾热气,洗衣刷被,汰菜淘米,剖鱼杀鸡的都有。老话说:“干不了的吊水桶,凉不过的弄堂风”。不错,在照不着阳光的弄堂里,来一阵风,给炎炎暑日频添几多凉快和惬意。在那弄与弄交汇的岔口处,几条石凳,数枝垂柳,一处小池,三两只鸭子,还有吐着粉红色舌头的狗儿,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逸和谐。摇摇扇子捶捶背,讲讲故事搞搞笑。开阔处的几家小店,烟酒百杂、酱油味精,货源还算充足。左邻右舍有点急用,用不着走七弯八拐的弄堂去大的商店购物了。

老街长弄,青瓦褐檐,马头风火墙,卵石小径给古镇以幽雅古朴。她似陈年佳酿,须细细品味,方知其醇香。小时候,我们最喜欢探究那半条弄堂在何处,到底有多长。后来我们终于见了它,原来只不过是条“断头弄”,原路进,原路回。蛛网似的弄堂深处,有典雅古朴的四合院“小源和”,有著称“中医世家”,百里闻名的黄氏“庆云轩”;还有市内首屈一指的百年老校“正蒙学堂”;有藏书仅次于宁波天一阁的浙东第二藏书楼———“五桂楼”,或曰“七十二峰草堂”;有闻名遐迩的“浙东韬奋书店”;有清乾隆年间的举人宅第“旗杆墙门”和“大厅”;有官至中国台湾道台的“洞门里”……弄堂深深藏“金凤”,神奇至斯,刮目看之。

小时候常挂在嘴边的童谣还在耳边响:“草籽炒年糕,吃得到余姚,余姚一条弄,转弯到梁弄,梁弄一条街,直落到横街……”

古镇弄内,藏龙卧虎,人才辈出。据笔者约略所知:南宋时,有同科中举,蟾宫折桂的黄必腾兄弟五人,号称“五桂”;有“藏书之富甲越中”的五桂传人黄澄量;有筹资办学的热血男儿黄廷范;有捐田赠房助学的“裹脚女人”经褚氏;有感动四周的孝子黄骥……

如今,随着马蹄形新街和正蒙新街的相继建成,一部分原有的弄堂“一切为二”,成了“非”字形。还把许多的小弄名称进行了归并,眼下有名号的弄堂已不超过二十条了,但是弄堂依在,神韵犹存,数量也不减当年。

梁弄是全国百个红

我们美丽的祖国心得体会 我们美丽的祖国心得体会100字(八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