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政策五大禁令心得体会精选 三农政策的看法(三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于三农政策五大禁令心得体会精选一
按照获得农民专业技术职称、高中(含中专以上)毕业学历、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者等基本条件来认定农村实用人才。据各村不完全统计上报,我镇农村实用人才391人,占全镇农业人口12950人总量的3.02%。具体划分如下:(1)从事行业岗位划分:生产能手195人、经营能人42人、能工巧匠26人、其他人才128人;(2)享受教育程度划分:初中以下学历291人、高中(含中专)学历95人、大专学历0人、大学本科学历5人;(4)按年龄段来划分:30岁以下15人、31至40岁149人、41至50岁168人、51至60岁45人、60岁以上14人;(5)政治面貌、职务划分:党员151人,村组干部97人;(6)按性别划分:男性350人、女性41人。
近年来,我镇大力实施“人才强镇”战略,面向农村、
服务农业,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推进我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进程。
1.开展农村实(2019年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用人才集中培训。组织各类不同对象参加“绿色”证书培训、ipm培训、农函大、农村劳动技能等培训。近三年,举办培训各类人员4109人,培训班21期,发放“绿色”证书317本。
2.促进农村实用人才快速成长。一是涉农部门帮助农村实用人才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设备。二是围绕粮油、蔬菜(食用菌)、畜禽等产业,不定期开展科技下乡巡回服务活动。一年来,开展科技宣传咨询4场,现场咨询人数达4620人。
3.发挥农村实用人才辐射作用。积极引导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创办各种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农村实用人才组织起来,引导他们搞好联合经营,改变农村实用人才分散状态,发挥群体优势,实现农村科技共享、共同致富。目前,我镇建立了荷兰豆协会1个,聚集农户60户,扩大了技术辐射半径。
我镇农村实用人才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中起到带头作用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用。仅举下列两名农村实用人才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事例来说明。
六街镇王家湾村委会单永福同志从20xx年注册“昆明天诚矿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500元,原有员工40余人,公司建立时从建筑和矿业开发生产开始,经过多年的经营管理、开拓创新、逐步发展、不断完善和改进生产、经营方式,现今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当地富有影响力的非公经济组织,固定资产已增至上亿元,员工已增至80余人;产业结构也从原来的单一型,转变为复合型多样产业结构,并集合养殖、酿酒、机械劳务、林业绿化等为一体的多种经营模式。形成了“公司 基地 农户”的经营格局,20xx年与镇内的大庄村委会签定种植合同1300多亩,实现经济总价值约为2500万
龙王塘村委会徐尧同志,于20xx年由5万元起家建大棚2个做蔬菜漂苗,发展到今天的产值达上百万元;月出售蔬菜育苗20多种60多万株;带动转移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多人。是当地有名的科技带头人,“土专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通过农村实用人才的传、帮、带,实现了专业化、规模化、节约化的大提升,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高,从而推动现代农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促使我镇农业持续增收得到保障。
近年来,我镇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资源开发和利用,推进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但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1.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从行业分布上看,生产能手较多,特别是从事传统种植、养殖的占较大比重,分别占49.9%,而农村能工巧匠较少,占6.65%。从享受教育程度上看,大专以上学历0人,高中(含中专)95人、占24.3%,初中及以下291人、占74.4%。大部分农村实用人才土生土长,靠自学成才,属实践型、经验型,对当地情况比较了解,但由于缺乏系统、全面教育、理论知识和基础薄弱,难以适应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的需要。
2.培训力度需要加大。近几年,虽然我镇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面广、载体多、培训人次数多,但也存在不足:一是多头培训。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缺乏整体规划,培训工作比较无序,培训资源没有整合,既有农口部门组织的培训,又有各种协会组织的培训,各类培训相互交叉,造成培训资源浪费。二是集中培训难度较大。农村实用人才分布在不同区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他们比较难处理好工学矛盾,腾出更多的时间参加培训。三是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由于农村实用人才技术种类繁多,集中教育培训的课程设置受到影响,课程设置还停留在种植、养殖等大众化项目上,没有根据行业和农事生产季节需求开展,特别是对企业经济、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培训不够,不能完全适应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需要。
3.作用发挥需要加强。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农村实用人才的思想观念滞后于经济发展,埋头致富,不愿带富,其发挥作用的范围受到局限,一般只能在家庭作坊劳作中得到运用,造成生产经营、大批量带动辐射的农村经济领域“领军人物”少。
4.激励机制、管理机制亟待完善。一是扶持政策不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在创业中普遍遇到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希望得到政府与社会的关心和扶持,以促进产业发展不断升级,但目前我镇扶持政策还不够健全完善。由于资金短缺的影响,农村实用人才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加上信息闭塞,生产的产品很难走进大市场。二是开展各类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活动不多,激励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三是镇、村没有相对应人员主抓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未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四是资金投入机制不健全。尚未形成以政府投入、社会和个人捐助为辅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围绕我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完善选拔、培养、服务、激励和管理机制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加农村实用人才总量,改善农村实用人才结构,提高农村实用人才能力,为农村经济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1.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逐步建立起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实用人才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形成“政府统筹、农业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体制健全”的新型农村实用人才科技教育培训运行机制。完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形成农业高、中、初级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农业远程教育体系,运用现代传媒实施教学,打破空间和地域限制,把学校办到农村实用人才的家门口,把知识送到田间地头;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教育体系。建议建立由镇政府主抓、镇农科站、企业办、水管站、林业站、农机站、文化站、农经站、科委、教委联合承办、参与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协调机制,成立一支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师资队伍,统一调度使用。充分利用县农广校、县劳转办、县科委等一切教育资源,在农业生产的重大环节,有计划地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开展多种形式、不同专业的培训或短训,有条件的镇、村可组织赴外地参观学习或培训。
2.实行“八个结合”。一是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有序地培养出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熟悉市场规则、能闯荡江湖的复合型农村实用人才,要始终把农村实用人才资源作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动力和保证。二是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把科学技术送到农村实用人才家中、送到农
三农政策五大禁令心得体会精选 三农政策的看法(三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