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历史经验心得体会报告 围绕总结历史经验心得体会(6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写重大历史经验心得体会报告一
一、教材分析
高一上学期学习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二、学生现状分析
今年任教高一六、七、八、九四个的历史教学工作。通过初步接触和了解发现学生历史学科基础相当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没有养成,而且对历史学科一惯当作“副科”,非常不重视。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四、工作措施
1、强化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水平
就是要将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记忆牢固,理解准确。要注意研究在复习中怎样把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题问题、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要研究怎样整合教材,怎样加强三个必修模块内容之间的嫁接与联系,怎样整合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之间的联系;要研究采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让学生把主干历史知识扎扎实实地掌握起来,达到记忆牢固,理解准确,运用灵活。
2、加强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针对前面分析的学生在知识迁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思维能力、审题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要采取得力措施:
研究怎样实施问题意识教学,即怎样在复习教学中渗透问题意识,将教材中陈述性的史实,转换成问题性的素材,把说史变成问史和疑史,鼓励学生寻找史实之间的因果转化关系,把历史的知识序列变成史实的问题序列。
研究怎样提高学生理论认识能力,即学会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把理论观点转化为认识历史的思维方法,用以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研究采取什么措施和方法落实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即怎样把各种能力培养与具体的历史知识相结合,与一定的方法技巧相结合;怎样把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测试等各个环节和各种教学活动中,做到能力培养内容化、方法化、经常化,以期切实提高学生解答历史试题的基本能力。
研究采取那些措施和方法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做到:能够正确理解材料信息的含义;能够准确概括提炼有效信息;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3、加强学生行文答卷的规范性
初步设想通过老师明确要求和样卷展览、个别指导、限期做到等四个环节来落实加强学生行文答卷的规范性的训练。
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达到三个教学目标:一是放慢速度,夯实基础;二是理清线索,构建结构;三是注重能力,接轨高考。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全面整合教材内容,优化教学模式,以期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
五、专业成长计划
本学期继续努力学习,广泛涉猎本学科、现代教育技术以及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方面的理论,并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对素质教育和高效课堂要有更明确的认识,并积极参加投身教研教改,把成果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2-4周:第一单元
第5-6周:第二单元
第7-8周:第三单元
第9-10周:第四单元
第11周:期中考试
第12-13周:第五单元
第14-15周:第六单元
第16-17周:第七单元
第18-22周:复习准备期终考试
描写重大历史经验心得体会报告二
1928年时间轴
1月2日
朱德、陈毅领导湘南起义。
这次起义把武装斗争与工农运动紧密结合起来,在广大范围内积极发动群众,组织大批工农武装,保存与发展了工农革命军的力量。
1月22日
方志敏在江西弋阳、横峰发动领导了农民武装起义,开展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政权,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
2月
毛泽东率领部队在罗霄山脉中段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共产党组织和工农兵政府。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湘赣边界的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2月29日
周逸群、贺龙领导桑植起义。
桑植起义是继秋收起义、湘南起义之后在湘西北爆发的又一次武装起义,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为尔后建立红军第4军和创建湘鄂边苏区奠定了基础。
4月3日
毛泽东向全体官兵正式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三大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这奠定了红军统一纪律的基础。
4月14日
台湾苗栗人蔡智在工作中,发现并秘密抄录了“东方会议”的纪要文件,即田中奏折。他分数次寄回中国,交张学良转呈国民政府,最早揭露了日本侵华的野心。
4月28日
井冈山会师。
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这有利于壮大武装力量,保存、培养和锻炼了红军干部,开创了革命根据地的崭新局面。
5月10日
渭华起义。
这是中国西北地区发生最早、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暴动,也是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重要起义之一。起义打击了陕西军阀势力,锻炼和培养了革命骨干。
6月4日
奉系军阀张作霖由于乘坐的火车专列被炸而身亡,史称“皇姑屯事件”。
至此,统治中国16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
6月
红四军在朱德、陈毅指挥下,于永新、宁冈两县交界的龙源口歼敌一个团、击溃两个团。此后,井冈山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6月12日
斯大林在莫斯科接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主要谈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革命的性质,一个是革命的高潮与低潮。
6月18日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苏联莫斯科召开。
六大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党的两大问题:一是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问题上,指出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二是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问题上,明确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
7月21日
全国反日大会在上海召开。
7月22日
平江起义。
平江起义的胜利,打击了国民党在湖南的反动统治,壮大了红军力量,推动了平江以至湘鄂赣边界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
10月5日
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这篇文章成为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重要来源,是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1月25日
毛泽东撰写《井冈山的斗争》一文,文章分湘赣边界的割据、八月失败和军事问题等八个方面。
12月
毛泽东总结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经验,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
12月29日
东北易帜,张学良下令奉天总部上空升起中华民国国旗,并公开宣布支持国民政府,中国形式上统一。
东北易帜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
结语
1928年井冈山会师和红四军的成立,粟裕将军曾评价道:“两支铁流汇合到了一起,从此形成红军主力,使我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大旗举得更高更牢。”它不仅大大增强了井冈山的武装力量和有力地推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而且对推动红军队伍的建设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具有着重大意义。并且,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党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在国外召开。党代会六大的召开,解决了党面对的重要问题,基本上统一了全党思想,对克服党内存在的“左”倾情绪,实现工作的转变,起了积极的作用。
描写重大历史经验心得体会报告三
7月14日上午10点,党委委员同志做的题为“三尺讲台守初心,立德树人勇担当”的专题党课在四号教学楼四楼党建活动室召开。党委委员冯静华同志理论联系我校目前的实际,就如何结合实际,考虑学校长远工作,做好学校当前的工作做了重要解读。
党课上,党委委员冯同志讲到,信仰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追求和坚持。她带领党员重温党的历史,并强调读史的三点重要价值:明智,感恩,奋进。对于我们一线党员教师来说,要想真正实现坚定理想信念,就必须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提升精神境界。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足教师岗位上的党员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心存感恩,做到爱岗敬业。冯委员说在幼儿师范系有很多教师,她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平台,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她们对待工作正立足于此。
二是甘于奉献,坚持锐意进取。学校各项工作相当繁重,作为党员应淡泊名利,志在奉献。要树立奉献意识,规范自己追求利益的行为,自觉维护和发展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
三是做人们满意的好老师。教育者的初心就是三尺讲台,教好书育好人。作为教育者应不忘信仰之心,对教育事业负责任,同时怀有敬畏之心,不负教师称谓,敢于担当。更要不忘仁爱之心,对学生关怀
重大历史经验心得体会报告 围绕总结历史经验心得体会(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