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课后服务的心得体会精选 教师课后服务感想(二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主题教师对课后服务的心得体会精选一
《走进新课程》一书对反思是这样说的: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一、教学前反思:明确教学目标,左右相关教材,制定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素质放在首要位置,带来的是教育教学的新气息,同时将教育者的责任,上升到了新的境界。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建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因此我们的教学更应富有创新性、探索性和指导性。
1.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我们总感觉新教材内容不多,确有说不完的话题,如人教版必修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节的第一部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材内容虽然简化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没有出现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计算例题与练习,但在“学与问”中出现了相关的问题(计算),并且我认为学生也很有必要掌握这部分知识,也就是说教学中有必要下工夫去让学生掌握它。教材中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内容是在“科学视野”中出现的,学生需要掌握吗?我们打开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必修1,在第二单元的“物质的聚集状态”一节中有讲解,并介绍了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那么这部分知识我们能不让学生掌握吗?因此“我们研究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将它放在整个课程教学的体系中,来合理制定这一节课知识点的落实与拓展计划,综合拟定教学、教育和学生发展的任务(目标)”。我们必须查阅相关教材(各种版本),综合拟定一个单元、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落实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研究学生,制定发展目标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作为学习知识的主体有时却实在让我们头疼,上课了你得提醒他拿出教材和学习用具,你得提醒他该坐正了,拿笔了,或者一问三不知…等等。学生的主动性在哪呢?一言以蔽之他不知学了有何用,没兴趣。大量的事实证明:学生主动想做的事,就会越做越有兴趣,就会越做越好。兴趣是学习的原始动力、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收获,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明确自己的差距和前进的方向,促进学生的发展。使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化成自主的探索学习。自主学习能使学生开阔视野,他能主动的找教师、找同学帮助,上网、查资料,他会寻找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时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激励学生、帮助学生,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教授新知识前,首先必须激活学生长时记忆中相关的已有知识,把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科学、合理地去思考、判断和创造。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教学中反思:注重学生反馈,控制教学进程,优化师生行为
课堂教学中反思看起来有点为时过“早”,其实是我们调控教学过程的最佳时机。课前备课了、准备了,课前想好了你要问学生的问题,但学生是“一问三不知”。这说明你的设计不符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你就得改,就得变。我们可以反思你是否站在学生的角度在思考问题,你是否把自己当成学生在处理问题。我在教学中实践的“创设情境――启发引导――自我实践――讨论深化――归纳总结”的情境导学式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创设一个个问题的情景,让学生沿着情景的台阶去养成“问题意思”,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发解决问题的能力。
1.营造学习氛围
魏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绝活”,就是“商量、商量、再商量”,什么都商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出题考试,全都商量着进行。这是他长期以来形成的民主习惯,也是他在教育教学中刻意追求的境界。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师生都处于活动主体地位,其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真正的`学习主人,教师演变成学习的检查者。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我们的教学应创设课堂教学中的最佳学习状态,唤起学生参与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教学中民主平等的教学关系,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发展成合作教学关系,共同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
教师对课后服务的心得体会精选 教师课后服务感想(二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