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中国著名传统文化心得体会怎么写(四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中国著名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一
这天大家来到滁州,自然要了解一下滁州的来历,滁为地名专用字,无实际含义,但有首诗写的好,(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朝诗人韦应物在滁州西涧这首诗中道出了滁字的妙用,滁州西边有一条河流叫做西涧,早晨水涨,傍晚水落,这一涨一落的过程称之为滁,这天我们游览的琅琊山风景区,在1985年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1988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去。20xx年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4a级旅游风景区,全山森林覆盖率达79.3%,植物有672种,另外,山中还栖息了131种鸟类。琅琊山古称摩陀岭,相传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时,琅琊王司马睿避乱来到滁州,这以后他过了长江到了南京,成为东晋的开国皇帝,他认为滁州是他的福地,于是将自己当年的封地山东琅琊郡的琅琊二字,赐予了这片山岭。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约115平方公里,主景区约8平方公里,有狼牙墨苑、醉翁亭、欧阳修纪念馆、深秀湖、琅琊寺、南天门、这六大景区。立刻我们将要到达的就是主景区醉翁亭。
好!各位游客,此刻我们站在那里能够看到一股清澈的溪水,因溪水如玻璃般清澈透明,所以被称为玻璃沼,它的上游是琅琊溪,大家这边看一下,那里有两个泉眼,终年交替,只有一个泉眼流水,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长久以来推崇的谦虚礼让的传统美德。所以它名为让泉,醉翁亭记中|“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于两峰之间者让泉也”说的也是这口泉水。琅琊山上有很多泉眼,单单能说出名字的就有72口,这些泉水里内含丰富的矿物质和对人体有益的元素,所以我们滁州的百姓很多人喜欢拿着桶到山上取泉水回家饮用,期望以此到达延年益寿的效果。有这么一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们琅琊山就是凭借着这么一篇文章【醉翁亭记】而名于天下的。此刻我们来到的是醉翁亭的大门口,那里也被称作欧门,中间有醉翁亭三个字,以前在门口还有幅楹联,“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他的作者是薛时雨。薛时雨是滁州全椒人,清代光绪年间醉翁亭的修复者。薛时雨自幼苦读,才华出众,尤为仰慕欧阳修的道德文章。少年时,曾不顾路途遥远,经常从乡下独
中国著名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中国著名传统文化心得体会怎么写(四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