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3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1-317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篇一

该帖被浏览了2040次 | 回复了17次

论文简介:

开学之后,我们进行了两周的课程认识实习,先后参观了曲江水厂、规划院、咸阳机场、钟鼓楼广场、大雁塔广场、兴庆公园、莲湖公园、高新科技开发区、北郊经济开发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书院门以及陕西省图书馆、美术馆、体

育馆等地。

西安曾是十三朝古都,经历代王朝兴衰,城市规划布局也日见完善。自从公元前11世纪,周原地区的周人把活动中心移至今西安城西南沣河流域。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其子武王后在沣河东岸建立镐京,统一华夏,开创了西安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到唐代整个城市布局已经很严整,分区也明确,并充分体现了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城市干道系统有明确的分工,设集中的东西两市。整个城市的道路系统、坊里、市肆的位置体现了中轴线对称布局。坊里制在唐长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坊中巷的布局模式以及道路的连接方式都相当成熟,并且在坊中考虑了城市居民丰富的社会活动和寺庙用地。唐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明初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由此得名。明太祖将次子朱木爽封为秦王,镇守西安。明将五代、宋、元的长安城向北、向东加以扩展,形成今天西安古城的规模。清代在西安城的东北隅

修建了满城,占有今北大街以东、东大街以北。其他街巷一如明代。

现代的西安城市也基本沿用古代布局,轴对称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市内规划分为九个区、四个县,进行了多次规划,城市布局日益成熟。通过实习,使我们城市规划有所认识,对所学课程——城市规划原理有了初步了解。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篇二

《城市规划》专题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思考题

1、现代城市的定义(包括三个方面):

2、雅典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城市干道系统有明确的分工,设集中的东西两市。整个城市的道路系统、坊里、市肆的位置体现了中轴线对称布局。坊里制在唐长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坊中巷的布局模式以及道路的连接方式都相当成熟,并且在坊中考虑了城市居民丰富的社会活动和寺庙用地。唐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明初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由此得名。明太祖将次子朱木爽封为秦王,镇守西安。明将五代、宋、元的长安城向北、向东加以扩展,形成今天西安古城的规模。清代在西安城的东北隅

修建了满城,占有今北大街以东、东大街以北。其他街巷一如明代。

现代的西安城市也基本沿用古代布局,轴对称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市内规划分为九个区、四个县,进行了多次规划,城市布局日益成熟。通过实习,使我们城市规划有所认识,对所学课程——城市规划原理有了初步了解。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篇二

《城市规划》专题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思考题

1、现代城市的定义(包括三个方面):

2、雅典宪章

3、城市规划的任务

4、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

5、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6、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包括14个方面)

7、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8、城市用地的特征

9、城市用地自然条件分析的内容

10、城市现有建设用地情况分析

11、城市用地的分类

12、工业对建设用地的要求

13、工业对城市污染的防治

14、工业协作区的内容

15、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局:

16、旧城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地方

17、旧城工业布局的调整措施

18、居住用地的选择

19、公共设施用地分类(按使用性质分8类)20、城市公共设施的布局要求

21、郊区的功能

22、确定城市性质应考虑的因素

23、非农业人口的含义

24、影响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因素

25、城市园林绿地的类型(综合分类)

26、城市总体艺术布局

27、城市道路系统的布置原则

28、城市交通运输的组织

29、港口位置的选择 30、机场位置的选择

31、外公路与城市布局的关系

32、如何选择城市的用水水源

33、给水管网的规划

34、排污方式及其特点

35、燃气管网在城市中的位置

36、如何对管线工程进行综合布置

37、城市竖向规划的内容

38、居住区规划的内容

39、居住区的用地组成 40、居住区的设计要点

41、城市中心位置的选择

42、中心区的交通组织

《城市规划》专题

土地利用规划图(land use plan)

在美国,指对一个社区或类似范围内日后的发展所做的规划图,其中标明用于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活动区或其他用途的土地的大小和位置。土地利用规划图常是确定具体区划的基础。

土地利用调查(land use survey)

在美国,指对某一些地区内不同类型的土地开发及使用情况的详细检查。是总体规划工作的一环。

城市用地评价(land use assessment)

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作的评价。

商业网点(commercial network)

指中国城市中商业与服务业机构的网络。一般按分等分级[例如市区和小区级]设置的原则,即在全市或一定地域范围内布点,以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并确立每个点的作用与经营范围,以及点与点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商业网点的规划是总体规划的一部份,其经营服务内容有副食蔬菜店、零售商店、药店、邮局、储蓄所等等。

城市改造(urban redevelopment)

利用来自公、私财源的资金,以不同的方法,对旧城进行改造,尤其是在实体方面,包括建造新的建筑物,将旧建筑修复再利用或改作它用,邻里保护,历史性保护及改进基础设施等。

地形测量(topographic survey)

将某一些区域的地形和实物特征加以测量并绘制成地图,以表示其相对位置和标高。

区位理论(location theory)

试图解释决定经济活动分布状况的动力和因素的一种经济理论,尤其是关于公司企业、农业、市镇及市镇内居民的空间分布形态等。中心地带理论和同心区理论是区位理论的一部分。

城市规模(city size)

通常指城市的人口数量。有时以城市用地面积为辅助标志。在中国,人口超过一百万的为特大城市(常为省或自治区的重要城市/或首府),人口在五十万至一百万以下的为大城市;人口在二十万到五十万以下的为中等城市;人口在二十万以下的为小城市。在美国,为人口普查的需要,人口超过二千五百人者称为城市,在二千五百人以下者称为地方。

天际线(skyline)

由许多高大的建筑物在天际形成的轮廓。为现代化大城市的一个特色,如纽约。

空间布局(space planning)

为提供满足人们居住、舒适和娱乐要求的空间而对建筑物内部的面积使用所做的设计工作。

城市网络

(urban network)

在某一地理区域内所有城市相互之间和它们与周围农村地区之间的多方面联系,包括与区域以外其他城市地区的关系。

临街面(frontage)

《城市规划》专题

1、一块土地或房产临街的一面;

2、土地房地产沿街的地界长度,以英尺或米度量。如五十英尺长的临街面。

古建筑保护(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buildings)

在中国,指对有历史价值的古代宫殿、寺庙、民居、工程构筑物等进行的保护。其中一部分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范围内,如北京的故宫,一部分则不在其中,如河北省的赵州桥以及各地的民居等。国务院对古建筑保护有专门的指令性文件。

文物古迹保护(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landmarks and sites)

在中国,指对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古迹,无论出土与否,进行的保护,包括墓葬、古代遗址、古刻、工程设施等,如北京的明陵、甘隶省敦煌的石窟。国务院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按国家、省、市、县分级,分别确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有指令性文件。

历史性建筑保护(historic preservation)

在美国,指对旧建筑物的修复和重新使用,既是保护国家建筑遗产的手段,又是建造新建筑物的替代办法。1966年的美国国家历史保护法案授权国家园林局拨款保护具有历史意义的市区,遗址和建筑物。

风景名胜保护(conservation of scenic spots)

在中国,指对于优美的自然风景区,包括名山、大川、名泉、瀑布、石林、溶洞等和历史上流传至今的名胜进行保护。国务院有加强风景名胜保护和加强管理指令性文件,各城市还对于在风景名胜区附近的建设如道路建设、建筑高度、建筑造型与风格等作限制性规定。

历史性市区(historic district)

在美国,指城市中被正式确定为具有历史意义的的部分,该地段不得拆除,必须加以保护并提高受保护产业的价值。

绿 带(greenbelt)

指围绕城市,由园林和农田等组成的带状地区。一般由官方机构规定,用以限制城市的扩展,防止人口稠密的建成区之间连成一片。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一、总 则

1、为了科学地统一和规范城市规划术语,制定本标准.2、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规划的设计、管理、教学、科研及其他相关领域。

3、城市规划使用的术语,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二、城市和城市化

1、居民点 settlement

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城市规划》专题

2、城市(城镇)city

以非农不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3、市 municipality;city

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4、镇 town.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5、市域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a city

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6、城市化 urbanization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7、城市化水平urbanization level

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8、城市群 agglomeration

一定地域内城市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

9、城镇体系 urban system

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10、卫星城(卫星城镇)satellite town

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

三、城市规划概述

1、镇体系规划 urban system planning

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2、城市规划 urban planning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3、城市设计 urban design

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4、城市总体规划纲要master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3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