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说故事心得体会范本 幼儿故事心得简短(七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幼儿说故事心得体会范本一
幼儿语言的发展和幼儿的想像的发展关系密切,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知能力,从而使幼儿的想像力也能得到发展,而认知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在以往的语言活动中常常是教师的语言多,幼儿的语言少,结果幼儿的思维和尝试的机会就少了,创造性也没有了,这样会大大阻碍幼儿的思维发展和语言发展。因此,要注意语言交往的发展、运用语言的能力,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培养幼儿创造思维能力。为此选择语言文学活动“老鼠三兄弟”,旨在让幼儿在欣赏、理解、体会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发展他们的想像力。
>
这个故事叙述了老鼠三兄弟看到鼠妹妹穿着破衣服就悄悄地让裁缝把漂亮的布做成了女式服装这样一件事,非常温馨和感人。故事所表达的精神对道德意识还往往处于自我中心的当今的独生子女应该具有较强的心灵震动。这一形象对中班幼儿来讲是能够接受和体验的,有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态度和良好的道德情感。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扩展孩子的词汇量。其二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受生活环境限制,缺乏与周围人相处的经验,普遍存在对周围事物缺乏感情的行为,所以这一内容既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
整篇童话语言通俗,主题单纯,充满生活情趣。更巧妙的是:作者设置了一个悬念“你给我做……”做什么呢?作者没有直接把三兄弟让裁缝做女式服装的对话告诉幼儿,这留给幼儿一个想像、思考的空间。
中班幼儿有意注意开始发展,复杂句发展较快,词汇增加,能用完整、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想说的事,喜欢欣赏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用恰当的语言、动作、绘画形式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扩展想像,尝试创编。希望通过这个故事来提高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表现能力,并寻求不同角度的思维方式。鼓励幼儿能大胆地想像,表现自己的情感。
>
1、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因此,我从能力和情感两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理解故事的情节、内容,感受作品中老鼠三兄弟乐于助人的角色形象。
(2)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运用各种词汇(时髦、灰溜溜等),并能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萌发幼儿懂得做事要多为他人着想,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道理。
2、重点:理解故事的情节、内容,感受作品中老鼠三兄弟乐于助人的角色形象。
3、难点: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一系列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或课件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
>
活动环节:
1、出示主要角色,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设问:三兄弟得到一块漂亮的布,他们准备用这块布做什么呢?
设计意图:幼儿的学习是建立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和新旧经验的结合上。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运用提问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讲述。既是启发幼儿积极地仔细地听,也是思维活动的开始。
目标:通过提问、讨论,引出活动的主题,激发幼儿对故事欣赏的兴趣,为下面的活动打下伏笔。
2、结合图片,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讲述故事到悬念处,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老鼠三兄弟会对裁缝说什么?
设计意图:悬念的讨论,不但给孩子创设宽松的语言谈论的氛围,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讨论,使活动更加具有趣味性,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想急于知道故事的结果。此时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作隐性指导,切忌每一个问题由教师提出,幼儿回答。这样幼儿会感到索然无味,被老师控制着,幼儿只能是被动地一问一答目标:这一环节中通过提问、讨论、观察、再提问,内容一环扣一环,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幼儿在你一语、我一言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它是解决活动重点、突破难点的一个关键的环节。此环节为幼儿提供了说话和表现的机会,将活动推向高潮,最终达到活动的目标。
3、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
设计意图:感受老鼠三兄弟的美好形象,使幼儿懂得做事要替他人着想。
目标:让幼儿通过视听结合的感受进一步地理解作品的情感脉络,解决难点。
4、活动经验的迁移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鼠妹妹穿着比我们好看?
设计意图:使幼儿进一步地理解作品的情感脉络。
目标:让幼儿通过视听结合的感受进一步地理解作品的情感脉络,解决难点。
5、活动延伸:可以围绕“如果你有一块漂亮的布,你准备怎么办?”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形式,让幼儿从自身出发,设身处地的想一想。
目标:让幼儿进一步强化幼儿关心、爱护别人的情感。
>
1、生活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故事所表达的精神对道德意识还往往处于自我中心的当今的独生子女具有较强的心灵震动。
2、先进的视听教育手段。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以看图片、看课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情境表演直接获得印象。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
3、讨论交流法的运用。“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幼儿语言的发展在于使每一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所以引导幼儿采用了“讨论交流”的学习方法,教师讲述故事到悬念处,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吸引幼儿在体验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使活动更加具有趣味性,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推荐幼儿说故事心得体会范本二
>
今天我所执教的这节活动是大班上册,语言领域的一首快板书——《吹牛皮》。《吹牛皮》这首儿歌是“我真棒”这一主题活动中的第一个内容,它是幼儿园语言领域课程中唯一一次呈现的一种以快板为艺术形式的儿歌。儿歌内容浅显,叙述了一种昆虫——两只蝈蝈见面后,互相吹牛皮,说大话,吹嘘了许多被自己吃掉的比自己大得多的动物,而最终丧命于一只大公鸡的故事。儿歌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铿锵的语言魅力,诙谐幽默的艺术效果,给孩子们全新的听觉感受,初步让幼儿了解这种传统的曲艺形式,并在学习说快板的基础上,感受快板书中的语言和节奏的特点。根据本次活动的预设目标,我制定了本次教育活动几个具体的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快板,初步感知快板的韵律和节奏。
2.能力目标:读出快板的风趣幽默,能根据节奏进行自我创编。
3.情感目标:学会快板书,表演出快板的乐趣,有尝试表演的欲望和兴趣。
重、难点是:学会快板书,有参与表演的欲望和兴趣,并能自我创编。
>
孩子的已有经验告诉我们,他们对快板这种曲艺形式并不熟悉,如果有个别孩子听说过“快板”这一名词,我猜想也是从电视节目中看到过或是听父母谈起过。但这首儿歌的内容浅显易懂、特色鲜明,孩子们听后一定会很高兴,毕竟快板的内容不乏风趣和幽默。大班的孩子语言发展迅速,对于绕口令、快板等这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多加练习会使他们在口齿伶俐、语感节奏等方面大有裨益。紧密结合《吹牛皮》这首快板的内容,怎样让孩子们会“吹”,想“吹”,大胆“吹”,能根据快板的句式特点自由创编,在既享受传统艺术形式带来愉悦的同时又使孩子懂得吹牛皮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依据孩子已有的经验和认知,设计了本次活动。
>
《指南》中提到:“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这首儿歌形式独特,内容简单,怎样让孩子乐学、学会,充分体现教得得法而不露痕迹,是我这节课要追求的目标。所以我设计了“比一比吹牛皮、听一听吹牛皮、学一学吹牛皮、编一编吹牛皮、想一想对不对”这一系列环节,围绕一个“吹”字,让孩子在愉快、主动地说一说、听一听、学一学,编一编等环节中,发展他们的听说及创编能力。ppt课件的呈现降低了这首儿歌的学习难度,较生动地展现了本首儿歌的内容,成为一个较好的辅助工具。
>
本次教育活动共设5个环节:
一、比一比吹牛皮
从孩子身边的生活出发,转变教师角色,以参与者的身份同幼儿比赛吹牛皮,挖掘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语言训练。例如:与教师比赛吹牛——看谁跑得快。孩子的积极性被调动,思维语言活动被激发到活跃的状态。让孩子从中了解到吹牛的本质:说大话,现实中不能做到。
二、听一听吹牛皮
教师用快板为孩子展示《吹牛皮》这篇快板书。带着问题倾听,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从而对文本内容有浅显的了解,初步感受快板这一曲艺形式不同于其他文体的诙谐幽默。
三、学一学吹牛皮
这个环节是突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着重利用让孩子回忆的方式重现文中两只蝈蝈吹牛的内容。在回忆时,孩子的回答是无序的、片面的,教师就要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将画面进行展现,帮助孩子理清思路,完成文本的回忆内容。期间,教师放下架子,而是成为孩子中的一员,鼓励他们互教互助,完成学一学吹牛皮这个过程。学会了,还要将学到的语言运用实践,这时教师趁热打铁,让孩子们带上动作演绎两只蝈蝈吹牛皮,他们赛出气势,赛出输赢,赛出快乐。使孩子的表达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四、编一编吹牛皮
《指南》中培养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教育建议提到:“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如: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鼓励幼儿用故事表演、绘画、泥塑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因此在幼儿兴趣最高的时候,适时切入创编儿歌情节既能训练孩子思维,又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感情升华,明理结束
最后的环节,既要让孩子们对这一曲艺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意犹未尽的效果,又要让孩子理解吹牛皮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所以我选择了让孩子们自己谈感受、谈认识从而明理结束这节活动。
教学反思
一、活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文本
任何教材的编排仅是个例子,最主要的是通过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以文本为载体,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语言的发展才是我们语言活动追求的目标。这节课,我不仅让孩子们在反复的朗读比赛中感受快板节奏的明快,语言的诙谐,还把活动的重点拓展到一个“吹”字上,跳出文本,自编快板,又突出一个“趣”字。整个活动孩子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有极高的表现欲望。
二、准确定位,成为孩子的游戏伙伴
本节活动,我以一个“吹牛大王”的身份出现。孩子们和我比赛“吹牛皮”,批评我吹牛皮是不对的,在他们的言语中丝毫没有感觉到我是一位教师,而是一位和他们游戏的朋友。放低身姿,走进孩子,努力成为一位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是我们永远追求的角色。
三、认真倾听,让自己成为课堂应变的高手
我在课堂中,用心聆听孩子的回答,答对了,有针对性地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跑偏了,还要把他拽回来;答错了,不能轻易放弃不管,还要给他改正的机会;没有回答过问题的,还要及时发现,找出来,让他们说话而且引导说得正确,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这节活动,是一篇典型的快板形式的语言活动,怎样让孩子喜欢这种艺术形式,并有尝试表演的欲望,可能还会有许多种设计形式有待我们去开
幼儿说故事心得体会范本 幼儿故事心得简短(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