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物理线上课程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 物理课听课心得体会(九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22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最新物理线上课程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以学校和年级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训练能力、归纳能力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物理的学习方法,加强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进一步打好基础。做好学生的竞赛辅导工作,争取在物理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完成初中物理的复习工作,争取中考全面获胜。

三、具体措施

1、 坚持集体备课,加强各教师间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发挥群体力量。

加强教法研究和发挥最高效益。

2、 教学中应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逐步扩展。

3、 强化月考,关注教学成果。

4、加强试题收集与研究,了解并掌握中考试题和中考命题的趋势。

四、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以及能力训练为依据,复习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实验。

第二轮复习,以自编讲稿为依据,分类复习。

第三轮复习,收集整理以往中考试题,编制使用模拟试卷,进行综合练习。

五、实施计划表

最新物理线上课程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转速、周期等概念,会对它们进行定量的计算。

2、知道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定义,知道线速度与周期,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比值定义法来描述物理量。

2、会用有关公式求简单的线速度、角速度的大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知识,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际应用意义。

2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圆周运动这节的概念比较多,也比较抽象,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易到难,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

2、常见传动装置的应用。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模型导入

让学生观察教室吊扇转动时扇尖的运动。

活动2【活动】创设情境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让学生观察吊扇,的中点处,提问a、b两点哪点运动的更快呢?

学生回答:b点比a点运动的快。因为相同时间b点运动的弧长较长。

a点和b点运动的一样快。因为相同时间a、b点转过的角度一样。

教师总结:前两种答案都很有道理,所以这两种答案都是对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圆周运动。

活动3【导入】投影阅读提纲

1、结合阅读提纲阅读课本内容。

2、学生归纳知识点。

3、交流讨论,查缺补漏。 活动4【讲授】ppt:线速度

1)、定义:质点做圆周运动通过的弧长 δl 和所用时间 δt 的比值叫做线速度。

2)大小:v=△s/△t

活动5【导入】ppt:角速度

1)、定义:质点所在的半径转过圆心角δθ和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角速度。

2)、大小:

活动6【活动】线速度和角速度有什么联系 线速度和角速度关系的推导 活动7【导入】ppt:周期 ,频率,转速 周期 ,频率,转速的关系 活动8【练习】ppt:【练习1】

1. 温哥华冬奥会双人滑比赛中,申雪、赵宏博拿到中国花样滑冰史上首枚冬奥会金牌.如图 5-4-2 所示,赵宏博(男)以自己为转轴拉着申雪(女)做匀速圆周运动,转速为 30 r/min.申雪的脚到转轴的距离为 1.6 m,求:

(1)申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2)申雪的脚运动的速度大小.

活动9【导入】ppt:【练习2】

2.已知某一机械秒表的分针和秒针长(指转动轴到针尖的距离)分别为 1 cm 和 1.3 cm,它正常转动时可视为匀速转动,试求:

(1)分针和秒针的周期和转速;

(2)分针和秒针针尖的线速度大小;

(3)分针和秒针的角速度大小.

活动10【导入】ppt:

已知abc三点的半径之比为

求abc三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之比 活动11【讲授】ppt:.总结:传动装置中各物理量间的关系

1.共轴转动(如图 5-4-3 所示):

(1)运动特点:转动方向相同, 即都逆时针转动或都顺时针转动.

(2)定量关系:a 点和 b 点转动的周期相同、角速度相同

活动12【练习】ppt:

3.如图 5-4-6 所示的传动装置中,b、c 两轮固定

在一起绕同一转轴转动,a、b 两轮用皮带传动,三轮半径关系

为 ra=rc=2rb.若皮带不打滑,求 a、b、c 轮边缘上的 a、b、

c 三点的角速度之比和线速度之比.

活动13【练习】ppt:

4.(双选, 年佛山一中期中)如图 5-4-7 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半径为 r,a 为它边缘上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半径为 4r,小轮半径为 2r,b 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 r,c 点和 d 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传动过程中皮

带不打滑,则(

a.a 点和 b 点的线速度之比为 2∶1

b.a 点和 c 点的角速度之比为 1∶2

c.a 点和 d 点的线速度之比为 2∶1

d.b 点和 d 点的线速度之比为 1∶4

活动14【练习】ppt:

易错题】

5.(双选)关于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

b.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c.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为零

d.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率恒定

活动15【讲授】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活动16【作业】作业 课本p18 1 、2、3

4.圆周运动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4.圆周运动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模型导入

让学生观察教室吊扇转动时扇尖的运动。

活动2【活动】创设情境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让学生观察吊扇,的中点处,提问a、b两点哪点运动的更快呢?

学生回答:b点比a点运动的快。因为相同时间b点运动的弧长较长。

a点和b点运动的一样快。因为相同时间a、b点转过的角度一样。

教师总结:前两种答案都很有道理,所以这两种答案都是对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圆周运动。

活动3【导入】投影阅读提纲

1、结合阅读提纲阅读课本内容。

2、学生归纳知识点。

3、交流讨论,查缺补漏。 活动4【讲授】ppt:线速度

1)、定义:质点做圆周运动通过的弧长 δl 和所用时间 δt 的比值叫做线速度。

2)大小:v=△s/△t

活动5【导入】ppt:角速度

1)、定义:质点所在的半径转过圆心角δθ和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角速度。

2)、大小:

活动6【活动】线速度和角速度有什么联系 线速度和角速度关系的推导 活动7【导入】ppt:周期 ,频率,转速 周期 ,频率,转速的关系 活动8【练习】ppt:【练习1】

1. 温哥华冬奥会双人滑比赛中,申雪、赵宏博拿到中国花样滑冰史上首枚冬奥会金牌.如图 5-4-2 所示,赵宏博(男)以自己为转轴拉着申雪(女)做匀速圆周运动,转速为 30 r/min.申雪的脚到转轴的距离为 1.6 m,求:

(1)申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2)申雪的脚运动的速度大小.

活动9【导入】ppt:【练习2】

2.已知某一机械秒表的分针和秒针长(指转动轴到针尖的距离)分别为 1 cm 和 1.3 cm,它正常转动时可视为匀速转动,试求:

(1)分针和秒针的周期和转速;

(2)分针和秒针针尖的线速度大小;

(3)分针和秒针的角速度大小.

活动10【导入】ppt:

已知abc三点的半径之比为

求abc三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之比 活动11【讲授】ppt:.总结:传动装置中各物理量间的关系

1.共轴转动(如图 5-4-3 所示):

(1)运动特点:转动方向相同, 即都逆时针转动或都顺时针转动.

(2)定量关系:a 点和 b 点转动的周期相同、角速度相同

活动12【练习】ppt:

3.如图 5-4-6 所示的传动装置中,b、c 两轮固定

在一起绕同一转轴转动,a、b 两轮用皮带传动,三轮半径关系

为 ra=rc=2rb.若皮带不打滑,求 a、b、c 轮边缘上的 a、b、

c 三点的角速度之比和线速度之比.

活动13【练习】ppt:

4.(双选,2011 年佛山一中期中)如图 5-4-7 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半径为 r,a 为它边缘上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半径为 4r,小轮半径为 2r,b 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 r,c 点和 d 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传动过程中皮

带不打滑,则(

a.a 点和 b 点的线速度之比为 2∶1

b.a 点和 c 点的角速度之比为 1∶2

c.a 点和 d 点的线速度之比为 2∶1

d.b 点和 d 点的线速度之比为 1∶4

活动14【练习】ppt:

易错题】

5.(双选)关于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

b.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c.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为零

d.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率恒定

活动15【讲授】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活动16【作业】作业 课本p18 1 、2、3

最新物理线上课程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1、知道什么是升华和凝华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3、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1、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2、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2、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欣赏雪景、雾凇、霜景,并思考问题。

1、雪是怎样形成的?雾是怎样形成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2、复习物态变化“三角形”,引入新课。

3、展示学习目标

二、学习新知

(一)升华和凝华现象

1、根据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出问题,解释现象。

北方严寒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为什么?

这是固态冰变成气态水蒸气的升华现象。

2、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的表面会有冰花。思考:窗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侧还是外侧?

答案:内侧。并解释:室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凝华成固态冰晶。

3、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1)、樟脑丸越来越小是什么物态变化现象?学生答:升华。

(2)铁丝网上的霜是什么物态变化现象?学生答:凝华。

4、总结:升华是物质有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

凝华是物质有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

(二)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

1、观看实验视频:碘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总结,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2、分析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

3、从分子角度来看,吸放热使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发生变化,分子间距发生变化,从而使物质实现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

(三)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1、解释雪、霜、雾凇的物态变化过程

2、解释烧黑的灯泡的物态变化过程

3、解释飞机播撒干冰降雨中的物态变化过程

4、解释舞台上“雾”的形成过程中的物态变化过程

(四)达标训练

1、请指出下列物态变化名称

2、请指出下列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

(五)课堂小结

(六)基础试题

三、课堂测试

四、布置作业

1、课后作业

2、基础训练

最新物理线上课程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四

物理教研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把基础教育课程师资培训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做好高中物理教师培训工作,并为高中课程改革和教师培训做好准备。逐步实施常州市中学物理学科发展规划。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抓课题的研究,抓教学常规的实施,抓青年教师的培养。

本学期的重点工作是:搞好基础教育课程师资培训,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改变学习方式。常州市中学物理学

物理线上课程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 物理课听课心得体会(九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