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上课实录
每每诵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股温馨浪漫的气息总是扑面而来。下面是再别康桥上课实录,一起来看一下吧。
多媒体展示:
两卷新诗,廿年老友,相逢同是天涯,只为佳人难再得;
一声河满,九点齐烟,化鹤重归华表,应愁高处不胜寒。
师:这是一副挽联,作者是郁达夫先生,所挽对象为著名诗人徐志摩。“两卷新诗”指的是徐之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而“九点齐烟”是济南郊区九座小山的总称,此借指徐之遇难地,他是因飞机失事遇难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诗人,走近他的代表作──《再别康桥》,走近他多情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师:请××同学试读一遍好吗?
生:读(放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
师:第三节“青荇”的“荇”应该读xìng而不是xíng,课文注释也有说明。
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那么从文章的眼睛推断,这首诗抒发的大致是什么情感?
生:离别之情。
师:离别何处?它是个怎样的地方?
生:离别康桥。关于康桥,注释①有简单的介绍,我读一下。
师:展示相关的图片。
师:临别之际,诗人向哪些对象──做了道别?
生:云彩、金柳、青荇和潭水,等等。
师:抒写离别之情的诗歌,可谓数不胜数。例如: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但离别的对象一般都是人,而《再别康桥》却由人间向“云彩”“金柳”“青荇”和“潭水”等自然物转移,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脱俗的清新感。
师: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称作意象。诗中的“云彩”“金柳”“青荇”和“潭水”等物象就属于意象。那么,上述物象中寄托着诗人对康桥怎样的情感呢?我们先看第二节,第二节写的是“柳”。那么在诗人的眼里,“柳”是什么柳?其“影”又是什么影?
生:柳是“金柳”,影是“艳影”。
师:“金柳”为什么像“别何处?它是个怎样的地方?
生:离别康桥
再别康桥上课实录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