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中的心得体会简短 家访的感受和感想(8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最新家访中的心得体会简短一
下面就谈谈本人的几点心得体会。
通过家访,教师可了解到学生的在家表现,日常行为,家庭教育,学习环境,学习习惯等等;教师能更好地提醒家长;家长也能了解到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了解学校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常规,这样家长能更有效地配合学校做好工作。 学生杨怡的家长对我的到来,感到十分意外和兴奋,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我给他们简要介绍了当前教育的理念与发展,汇报了我们学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以及我们班级是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面对面促膝畅谈,家长对我们教育人给予了高度评价与鼓励, 我对班级容量也很大, 有的活动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敬请家长谅解,对于我们学校的发展、班级建设有什么建议的可以尽管提出来。” 刘要东的家长说:“万万没有想到老师对学生是如此牵挂和关心,我们的孩子放在你们学校班级,就是放心,你们这是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我们家长一定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
很多家长对老师的到来,接待的非常热情,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学生本人感到: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老师的心中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总是在注视和关心着自己。学生朱攀说:“老师,您这次家访,给了我很大力量,我更加自信,我还要更加努力,在班上要做个好学生,在家里更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你看我以后的表现。”
这次家访,使家长和学生感到十分亲切,从内心深处非常感激教师。学生康菊见到我的到来,开始非常紧张,站在门口不知所措,害怕我是来向家长"告状"的,没想到我只字不提她表现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励她要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
进步。在轻松和谐的闲聊中,孩子越说越高兴,把自己的志向、思考统统都讲给老师听,家长也因此了解了孩子内心更深刻的东西,对孩子的表现越来越满意。最后,他们一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出大门口,并希望老师经常到家。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学生个体和认知表达水平。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事有原则的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但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家长说的多,做的少。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这类孩子需要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多指导。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从小又过于溺爱;现在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我和家长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地观点分析学生,同时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总之,家访让我受益非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我们只有通过家访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根本原因,这样我们可以从根源着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最新家访中的心得体会简短二
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强化社会管理、加强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等要求和省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关于在全省推行领导干部“民情家访”制度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省市有关要求,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弘扬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围绕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社会更和谐目标,在推进发展、体察民情、纾解民怨、改善民生中,不断强化群众观念,增进群众感情,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为党长期执政赢得广泛牢固的群众基础,汇聚起推动同城发展,加快绿色赶超的强大正能量。
“民情家访”的参与人员:局科级领导干部平均每月至少3次,“三送”驻村工作队员在每月15天的驻点时间内科学安排进行“民情家访”,其他干部至少每半年走访1次、每季度联系1次,深入群众进行“民情家访”。
“民情家访”的主要任务:
1.宣传政策法规。向基层群众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工程、维护稳定等政策的释疑解惑工作,帮助群众正确理解政策,真心拥护、自觉执行政策;向基层群众宣讲法律法规,帮助群众学法、知法、守法,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
2.了解民情民意。要深入农村、企业、学校等基层一线,采取开展“乡间夜话”活动、面对面交流等方式,清楚所访地方的基本情况、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困难群众等,了解群众需求、百姓疾苦、群众意愿,掌握群众思想动态、群众关注热点、基层各种矛盾纠纷等。
3.听取意见建议。到群众中去,听取意见,了解实情,掌握工作部署落实情况,检验政策和工作是否符合基层实际,有没有给群众带来实惠;听取群众对局机关工作的意见建议,研究分析,总结基层创造的经验,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工作水平。
4.化解矛盾纠纷。践行一线工作法,到矛盾纠纷多的地方去,化解矛盾纠纷,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被动接访为主动询访,变等待解决为现场处理,以民主协商、示范引导、说服教育的形式,充分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方式,与矛盾纠纷当事人进行法、理、情的沟通交流,最大限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5.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自身实际,力所能及地帮助基层协调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等问题,重点帮助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低保、就业、上学、看病、住房、环境卫生、社会保障等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6.增进群众感情。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增强对百姓困难的切身感受,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局科级干部家访对象:主要到“三送”驻点村、信访包案等联系点的服务对象和群众中家访,重点对产业大户、致富能手、低保户、困难党员、军烈属、残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家庭、信访户等进行家访,增强家访工作的针对性。
其他“三送”干部家访对象:本人所驻点联系帮扶的每户家庭。
家访的主要形式:
1.开展“乡间夜话”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利用晚上时间深入挂点联系乡村开展“乡间夜话”活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广泛听取他们对局机关的意见建议,帮助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利益诉求。
2.网络联访。充分利用网络听政、微博、qq、手机微信、短信、电话等进行联系接访,听取群众意见诉求。
3.定点接访。定期到县信访局和县96333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现场接访,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涉及面广的民生问题。驻村工作队员定点定时到乡镇、村“三送”信息与服务站、点接待群众,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反映,直接答复来访人的问题。
4.重点约访。在开展“乡间夜话”活动、网络联访、定点接访的基础上,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约请家访对象征求意见,深入了解情况,详细询问困难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协调解决疑难问题和复杂矛盾,理顺群众情绪。
5.定期回访。定期主动到反映问题的群众家中进行回访,了解所反映问题的处理过程及结果,听取群众对问题解决的满意度,督促相关部门改进工作,抓好落实。
1.收集民情。各领导干部在开展“乡间夜话”活动、网络联访、定点接访、重点约访、定期回访过程中,要及时全面记录收集群众反映的意见
家访中的心得体会简短 家访的感受和感想(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