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队长心得体会 煤矿安全队长心得体会100字(七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煤矿安全队长心得体会一
《煤矿地质学》课程的认识实习是有关地质科学的野外实习,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是加深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次实习是该课程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实习,能够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实习的主要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和描述记录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一)时间
20xx年x月2日至20xx年x月4日,野外实习共三天。
(二)小组成员
xxxx
(三)实习路线
(1)20xx年1月2日 星期四 晴
河南省xx市辉县市上八里乡薄壁镇鸭口村
(2)20xx年1月3日 星期五 晴
河南省焦作市龙洞乡xx村后沟
(3)20xx年x月4日 星期六 晴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常平乡向南100米左右
1、认识实习区常见的矿物和岩石,学会区分三大类岩石。
2、认识实习区地层剖面,了解地层划分,对比方法,熟悉地层时代。
3、认识实习区地质构造(褶皱、节理、断层)学会识别方法。
4、学会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断层)产状。
5、学会做标准的野外地质记录。
6、编写实习报告
第二章 地层
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层状岩石的总称,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地层可以显示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因此它和一定得时间含义相联系。所以在底层形成以后,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此种顺序称为正常层序。
区域内出露与发育的地层由老到新主要有:太古界变质岩系、元
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新生界第三~第四系,其中,二叠系下统,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
【分述】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再细到系、组)新生界
古生界为地球上首次大量出现生物的时期,距今约7.5亿年到
2.3亿年前,主要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在焦作地区因为地层遭到侵蚀,缺失了全部的志留系和泥盆系。其中寒武系和奥陶系为整合接触;奥陶系和石炭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石炭系和二叠系为整合接触。
2.1太古界(ar)
辉县市上八里乡鸭口盘山公路沿途的太古界可见底层为赞皇群
(arz),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为:在盘山公路边可以看到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花岗片麻岩、混合岩及小型岩脉或岩墙侵入岩体。
(1)
(2)呈黑褐色及黄褐色,鳞片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斜长石、黑云母和石英。斜长石占55%左右,灰白色,玻璃光泽,风化后呈土状光泽,黑云母占15%~25%左右,呈片状。石英占15%~25%左右,油脂光泽。
(2)角闪斜长片麻岩主要由斜长石、角闪石、石英及黑云母、透辉石、紫苏辉石等矿物组成。明显的片麻状构造是由暗色矿物、浅色矿物相同排列的条带表现出来。角闪斜长片麻岩,由中基性岩浆岩及富铁白云质泥灰岩经高级区域变质作用形成。角闪石占50%~60%左右,呈柱状或粒状,斜长石占20%~30%左右,灰白色,玻璃光泽,风化后呈土状光泽。石英占5%~10%左右,油脂光泽;
(3)花岗片麻岩(肉红色),其矿物成分主要是正长石、石英、黑云母、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可包括三种不同类型:
①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碱性长石片麻岩;
②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花岗质混合片麻岩;
③与造山运动同时在强应力作用下,由压力结晶作用形成的片麻状花岗岩。
(3)混合岩由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岩石。它是变质岩和岩浆岩之间的过渡岩类,混合岩的矿物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定向排列。 在盘山公路观察到的混合岩:含有一定数量近于平行的浅色长石英质或花岗质脉状体的混合岩,多呈厚度不等的层状特征特征,围岩中大量的侵入体(脉状、条带状)与围岩组合在一起形成岩石,围岩称为基体,侵入岩称为脉体,主要有石英脉和长石英质岩脉。岩浆沿着与岩层层面垂直或斜交的断面侵入,形成了规模较大,似墙状的岩体
对于煤矿安全队长心得体会二
即将逝去,这一年以来,在领导和同志们的指导、关怀与帮助下,我坚决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一个党员的政治素养,时刻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作为导向,坚持“安全
1、认真学习煤矿相关的规程措施,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不忘“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先后多次学习了各采煤及掘进工作面的作业规程,了解并熟悉了各种作业的工艺流程。通过对各类针对性强的安全措施的学习,初步了解了在特定作业过程中容易引发事故而值得高度重视的环节。通过对我矿《岗位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编制,也对部分工种的作业内容及责任有了初步的认识,比如安检员、瓦检员、爆破工、检身工等等。当然,煤矿“三大规程”之一的《煤矿安全规程》,作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准绳、衡量标准,我更不敢丝毫的懈怠,经常学习熟悉掌握,努力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在“三大规程”的学习之余,我仍就密切关注国家、省及其他各大安全相关网站,及时了解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与煤炭行业动态,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
2、高度重视矿井防突工作,不断充实防突知识。我矿瓦斯等级在末升级为煤与瓦斯突出,升级后的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加大,防突任务重,突出治理措施的探索和应用是安全生产的重点。因此,可以说矿井防突知识掌握的多少、理解的深浅,将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现场突出防治的能力与水平。今年随着8月1日起《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颁布施行,我对《防突规定》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进一步看到国家对煤矿瓦斯治理工作的重视,更加清晰的了解了两个“四位一体”的真实内含(即: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区域防突措施、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区域验证;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工作面防突措施、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安全防护措施),明确了法律法规对突出矿井
的要求: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区域防突措施不到位,严禁采掘活动;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必须始终坚持“以风定产、先抽后采、监测监控”十二字方针,必须严格执行两个“四位一体”防突措施。
3、继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不断延伸拓展知识结构。坚持走“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的学习路线,工作以来我先后购买了《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辅导教材》、《矿山压力显现及岩层控制技术》、《煤矿瓦斯突出灾害防治技术》、《煤矿防治水技术》等相关专业书籍,时刻不忘多看、多记、多了解,努力为日后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认真完成好领导安排的“五优”资料收集、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等工作,逐步熟悉科室相关业务。我矿顺利通过了省煤炭工业管理局的“五优”矿井验收,为了断续保持“五优”水平不降低、不滑坡,矿高度重视“五优”矿井保持工作,为了迎接省局对“五优”矿井的复验,我积极按照标准要求对所需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以迎接省局验收。严格按照矿、科领导的要求继续加大对基层单位精细化管理的考核力度,一如既往的坚持旬报表向企管科通报制度,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工作在安全工作中的现实意义。
5、了解现场薄弱环节之所在,明确安全管理之重点。做任何事情总会有出发点,而安全监管也不例外。只有抓住了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才能控制好事物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日常接触质量标准化、
精细化、各级监察监管部门查出的各类存在的问题,使我
煤矿安全队长心得体会 煤矿安全队长心得体会100字(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