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法教研心得体会和感想 初中道法研修心得(5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初中道法教研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努力形成科学、合理的法制教育体系,建立和健全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青少年法制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普法知识水平和法律素质,增强法制意识,努力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
二、目标要求
1、通过各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青少年增强守法、用法、护法能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社会公民。
2、针对初中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生活实际,注重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实践性和实效性。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接触社会、面向社会的需要,结合学生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开展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
3、着重开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切实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4、按照课程计划组织开展法制教育,以及组织开展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法制教育活动。并加强进行法律知识和行为规范考试、考核。对少数有不良行为的在校学生多做转化教育工作,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促使他们增强信心、好学上进。
三、方法措施
1、健全法制教育制度。
建立法制教育领导小组,校长总负责,法制副校长和德育主任做好各项工作的安排、组织开展教育工作。班主任等其他德育工作者密切配合做好学生工作。将法制教育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同时保证每学期举行不少于10课时的专题法制教育和法制实践活动。同时,重视教师队伍的普法教育,使广大教师在学法、守法、用法等方面率先垂范、为人师表。
2、完善法制教育体系。
突出法制教育的综合性,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联动的青少年法制教育运行机制,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进一步健全学校与派出所联动机制,利用家长学校,积极组织对学生家长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引导家庭开展各种学法活动,充分发挥好家庭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3、优化法制教育队伍。
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校内法制教育老师,优化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并做到常交流,常研讨。熟悉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学习、生活的实际状况,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例,便于他们有针对性地组织、指导和督促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4、发挥法制教育方法。
发挥广播、影视、报刊等大众传媒和互联网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充分运用一切能拓展学校法制教育空间。利用法制教育讲座、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等途径,通过播放录象、电影、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布置法制教育宣传栏以及听取违法犯罪人员现身说法等活动,对中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
5、强化帮教转化制度。
建立帮教转化制度,班主任、任课教师、党员老师等德育骨干队伍的作用,做到“每人都要切实责任,每人都有帮教对象,每人都当后进生的促进者”。在帮教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四定”,即定人、定时、定内容、定职责,在工作中多给后进生一份理解、一份关心、一份爱护,努力创造和谐、宽松的转化环境。争取主动,预防在前,限度地防止在校学生违法犯罪。
四、法制教育的组织保障
主动与政法、公安、工商、文广等部门联系,建立法制教育网络,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加强对网吧、游戏机室、歌舞厅等文化娱乐场所的审核和管理,建立和健全对业主进行定期法制教育的机制。
我校以增强法制观念、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为重点,多方面进行宣传教育活动。突出对后进学生、不良行为学生的帮教功能,从一开始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法制观。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社会公民。
描写初中道法教研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紧密联系当下社会实际生活的人文学科,它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正确的人生和价值观念为目标,融合了思想道德、心理健康、中国国情、法律等相关内容,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积淀,对学生日后的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专设课程,它与学校日常德育及党、团、少先队组織教育共同构成并驾齐驱的三条德育路径。下面就该学科的教学谈一谈我的一些感悟。
2018年9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的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教育的政治和阶级立场,爱党教育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努力渗透爱党教育,教育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坚定的政治立场。要极大程度地发挥革命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让学生学习和了解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精神、雷锋精神、欧阳海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实事求是精神、中国载人航天精神,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建设好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好中国。
青春期教育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一个重要内容,集中安排在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里。包括第一课《青春的邀约》、第二课《青春的心弦》、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四课《揭开情绪的面纱》、第五课《品出情感的韵味》,每一课有两个课时,共10课时内容。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等实际情况,适时对学生进行青春早期生理、心理、卫生等知识教育。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讲座,内容包括: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和家长和谐相处、如何与同学特别是异性同学建立友谊、如何正确看待一些不良现象、如何处理与家长和同学之间的矛盾等。可以要求学生对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和辩论,如:“早恋的利与弊”“做男生好还是做女生好”等等,教师在学生讨论中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之间达成科学的共识,用集体舆论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青春期教育要把握两条原则:1.生理教育不回避。特别是有关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的问题,教师要大胆讲解。因为这些正是学生羞涩和惶恐的
初中道法教研心得体会和感想 初中道法研修心得(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