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抵制传销心得体会总结 打击传销的心得体会(5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22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2022抵制传销心得体会总结

贺州市市委、市政府、公安、工商、教育等部门领导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为了进一步加大我市对“传销”违法行为的打击。x年,根据上级部署,并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制定了确实可行的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成立了由市政法委书记李国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

市公安局、市工商局等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确保打击传销专项整治行动的顺利进行。尤其是和公安经侦支队保持密切联系,一有情况就立即联合出击。在打击传销专项行动中,注意排查参与传销的身份,如发现是学生,加以宣传教育。200 7年以来联合公安等有关单位进行了15次打击传销活动的行动,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488人次、车辆96台次,捣毁传销窝点20个,遣散传销人员293人次,收缴用于传销的书籍资料一大批。没有发现有学生参与传销行为。

组织开展防止传销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

1、印制了打击传销联系卡20xx份,联系卡上有工商及公安部门的举报电话,联系卡发到车站、社区及市场和各所学校,使群众、学生和涉嫌传销的外来人员能及时反馈和举报有关传销活动的信息,并及时返回家乡。

2、印制了禁止出租房屋给传销人员的通告20xx份,告知出租屋主,不得为传销人员提供居住场所及培训场所、货源、保管、仓储等条件。

3、出动宣传车1辆,到各社区及街道、市场、学校,宣传《禁止传销条例》和《直销管理条例》,使禁止传销概念家喻户晓。

4、加强媒体报道。与市电视台、电台及报社联系,由媒体跟踪报道打击传销的信息。本局通讯员在《广西日报》、《南国早报》、广西电台、广西新闻网等省级主要媒体发表打击传下新闻稿件5篇,腾讯网、新浪网等主流网站转载20多篇。通过多方面,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学生增强识别传销的能力,增强防范意识,自觉抵制传销

在校园里设置12315联系站,共聘请义务监督员、志愿者70名,及时掌握学生参与传销的动向,发现线索,向工商部门举报,及时掌握案情,防止学生参与传销行为。毕

2022抵制传销心得体会总结

剖析“圈子文化”-法律

剖析“圈子文化”

近来,官场中的“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受到舆论高度关注。“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的背后其实是一种附庸思维一一不论实际情况如何,总想着去跟对人,甚至认为这比工作成绩、个人表现都重要。当下,附庸思维已经跨出官场,渗透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社会病。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18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74.2%的受访者表示身边存在“山头”、“圈子”现象,75.9%的受访者坦言当前社会以“山头”、“圈子”为代表的附庸思维普遍存在。更有47.3%的受访者表示正因“山头”、“圈子”或附庸问题而苦恼,47.2%的受访者认同,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跟对人比个人努力更重要。

“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更是社会病

对于“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80后公务员小张不但深有感触,而且深受其害。工作5年来,小张因为工作换过两个单位,都遇到过“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问题。有时,就算实际上根本没进入哪个“圈子”,也会因工作上的关系或者校友、老乡等关系,被别人当做某个“圈子”的成员。而“圈子”叉与工作机会等实际利益密切挂钩。他坦言,在刚入职的那段时间,这方面的问题给他带来了非常大的困扰。

在某科研机构工作的刘东(化名)也遇到过这类问题。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机构有3个不同的“圈子”。这几年来,不同“圈子”的人争来斗去,搞得单位乌烟瘴气。一旦某个“圈子”的人占据了优势,就会重用“自己人”,其他的人不管能力如何,都会或多或少受到压制。这种环境下,工作好坏的评价标准被扭曲,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根本无心科研,为了自身考虑,也只能被动地加入“圈子”。

在北京某酒店工作的赵兵(化名)认为,像他们这种既不是国家机关,也不是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地方,“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的问题也很严重。在他们酒店,从经理到主管、领班再到普通服务员,都在拉帮结派。“圈子”形成的因素有很多,最典型的就是地域和同乡关系。如果有人不喜欢这种文化,大家会认为他不合群,经常会被分到脏活累活。

他们遇到的问题并非个例。时下,“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病。

如何抵制“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

公众如何看待“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调查中,39.7%的受访者认为是“理性选择,无可厚非”,45.8%的受访者认为是“畸形思维,贻害无穷”。

至于“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流行的原因,68.9%的受访者认为在于拉帮结派思想根深蒂固,55.2%归因于“官本位”的文化土壤,48.2%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个别干部喜欢搞人身依附,46.8%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许多人将进入“圈子”视为成功捷径。

附庸思维在社会蔓延将产生什么危害?受访者首选“潜规则盛行”(67.4%),接下来是“系统内部帮派林立”与“很难就事论事”(54.6%)。其他还有:“组织内部分化”(53.8%)、“滋生腐败问题”(48.3%)、“扭曲评价标准”(38.6%)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学者艾君看来,所谓的“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并不是当前社会独有,在我们几千年的传统社会中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比如历史上的门阀、朋党等。只是在当前,这一文化顽疾又与新的社会现实相融合,带来了新问题。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郭世佑表示,当前,对于干部任命,“一把手”权力过大,很多时候就是领导一句话的事儿。这就导致,如果跟对了人,就会使获得提拔重用的成本大大降低,所以许多人会把进入某些“圈子”视为成功捷径。

郭世佑说,从被提拔者的角度来看,凡是有能力、有才华的人都希望遇到伯乐,被赏识和重用,这是人之常情。但关键问题是,当有人主动提拔你的时候,你可能不知道他在拉“山头”、搞“圈子”,更不了解他实际上有没有贪腐等违法违规行为,这会导致不但捷径没有走成,反而带来很大的风险。

艾君认为,反腐工作提出要打击“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非常及时。从这样的举动也能看出,反腐不仅仅是抓几个官员,更是对深层官场文化甚至是社会观念的触动和改变。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反省身上有没有这种观念,如果有,就应该坚决改正。

普通人特别是年轻人如何才能抵制“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郭世佑忠告:年轻人应尽量凭真本事吃饭,提升自律能力和法律意识。特别是当诱惑很大时,要明确哪些该要、哪些不该要。现实中,如果发现领导不正派,就不要跟着他冒违法的风险。一旦有侥幸心理,就可能一发而不可收拾。此外,为人处事要正直,还要有智慧。比如应该学会善意地提醒领导,做领导的诤友,而非一味迎合奉承,甚至同流合污。

(摘自2015 03 03《燕赵都市报》)

2022抵制传销心得体会总结

20xx年,我局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完善工作制度、健全组织网络、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惩防并举,积极开展打击传销和“无传销社区(村)”创建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非法的传销活动得到了有效遏制。截止11月底,我局共受理涉嫌传销举报8起,出动执法车辆29车次、执法人员195人次,捣毁取缔传销窝点5个,驱散涉嫌传销人员132人次,组织人员进社区进广场开展宣传咨询受理举报投诉活动5次,向市民发放印有打击传销内容宣传资料350余份,张贴宣传画30份,录入涉嫌传销人员身份证123人次,创建“无传销社区(村)”1个。

从健全工作机制入手,完善打击传销领导责任机制。20xx年,我市和我局相继成立了打击传销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打击传销实施方案,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和目标措施,同时作为辖区“打传”联席会议办公室,我局主动加强与综治委、公安、各社区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取得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将打击传销工作纳入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进一步加强了与公安部门的沟通联系,不仅互通各打传人员联系方式,而且相互提供“传销人员信息库”和“传销黑名单数据库”等有关信息,做到资源共享,形成了更快速、更透明打击传销工作的互通互联机制。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打击传销联合执法行动,形成了部门联动、密切协调、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为深入推进打击传销活动,我局始终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长期抓的工作思路,划定责任区,层层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建立和完善日常监管、投诉举报、综合执法、区域协作、应急处置等一系列制度和监管网络,一是打击传销内部信息网络。根据市局、分局二级执法信息网络和12315投诉举报网络,建立内部打击传销工作信息快速通道,对涉嫌传销的线索快受理、快分流、快反馈,便于及时组织查处。二是全方位的打击传销监管网络。发挥其群众工作的优势,在各分局和部分社区建立“打击传销工作联系点”,将市监部门打击传销的举报电话和联络方式,张贴到社区居委会和居民小区的公共场所,鼓励群众举报。形成市监、社区、群众纵向联动的打击传销监管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联打联防的工作格局。

积极发挥工商所片区网格化监管的作用,实行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有机结合,有分局、派出所专管员、社区联络员联合巡查相结合,对各地段的宾馆、会议中心、出租房屋等传销易聚集的场所进行拉网式不间断的巡查,使传销分子无处藏身。同时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在各小区显要位置都张贴了举报电话,鼓励群众发现问题,积极举报。

充分发挥短信平台、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作用,广泛采取开辟专栏、悬挂横幅、张贴宣传画、组织人员进社区进广场现场设点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咨询活动,提高广大群众识别和自觉抵制传销的能力,今年分两次在华地百货、大润发等户外广场设立宣传点(台),会同公安等部门进行“打击传销,规范直销”的宣传。同时利用社区宣传栏,开展《禁止传销条例》、《直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重视校园无传销创建,年年组织开展防止传销进校园活动,教育和引导在校学生及广大群众自觉抵制传销和举报传销。今年寒暑假期间,利用学生返家之机集中开展宣传,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能力。

自20xx年开始,我市综治办、工商局、公安局、溧城镇政府出台《关于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通知》,通过在城区社区(村)推行“五个一”机制,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对“打传”工作起到了较好效果。真正形成一套“政府牵头、部门联动、人人参与”打传工作体制,切实把打传工作落到实处。今年,我们继续加大力度发动基层社区村组织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已创建1个,有3个社区村正在创建中。

一年来,我局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打击传销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当前我市传销活动体现出“三性”,一是流动性更大,住所、培训点经常转移,甚至由室内转移到室外,使其很难跟踪;二是隐蔽性更强,由原来上百人集中变为十人左右集中,使其更难发现;三是欺骗性更强,文化程度越来越高,使其在组织、培训中更具有煽动性、迷惑性,使其很难识破。因此,下一步打击传销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进一步加大打击传销力度。我市及周边地区仍有传销活动存在,一些不法组织打着直销经营旗号,发展人员,组织网络,从事传销活动,现在还出现向青少年人群特别是在校学生蔓延,打击传销形势十分严峻。为此,我们要加倍提高警惕,克服厌战情绪、松懈情绪,严防死守,决不能让传销活动回流反弹。树立长期作战思想,保持高压态势,加大打击力度,在巩固和深化前期整治效果的基础上,继续把打击传销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好、抓实。

2、进一步抓好责任制的落实。克服短期行为,切实建立完善打击传销

抵制传销心得体会总结 打击传销的心得体会(5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大家想知道怎...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