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广西消防支队冬训心得体会报告 广西消防支队冬训心得体会报告总结(7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22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对于广西消防支队冬训心得体会报告一

1949年12月1日,万冈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1951年8月,撤销万冈县制,其区、乡分别拨入凤山、东兰、田东、田阳县,1956年2月6日,成立巴马瑶族自治县,疆域以旧万冈县地为主,属桂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1965年8月1日,改属河池专区(1971年为河池地区),现辖燕洞、所略、甲篆、那社、西山、东山、凤凰、百林、那桃9乡和巴马镇。

巴马是革命老区,具有优秀的革命传统。巴马是百色起义的发祥地,是邓小平、张云逸和韦拔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和腹地,在中国革命史上曾留下辉煌而厚重的一笔。从20xx年代开始,巴马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牺牲和贡献。据资料统计,从1923—1949年,巴马在历次革命斗争中共牺牲1251人,被追认为烈士885人。按1949年户口人口统计,平均每7户就有1人为革命牺牲,每9户就有1位烈士。

巴马是举世闻名的“世界长寿之乡”。 巴马人的长寿现象源远流长, 1960年秋,武汉医学院长寿科学研究所专家根据广西区卫生厅和公安厅提供的线索,首次到巴马作长寿考察,巴马的长寿现象引起了国内专家关注。经过多次深入实地考察认证,1991年11月1日,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日本长寿专家森下敬一博士在东京召开的国际自然医学会第13次年会宣布巴马为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第五个被发现)。20xx年国际自然医学会成功举办了巴马首届国际长寿学术研讨会,并授予巴马“世界长寿之乡”认定书,这是国际自然医学会唯一颁发的一份世界长寿之乡认定书。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日本著名学者森下敬一博士称“巴马是人间遗落的一块净土”。长寿探秘已成为巴马吸引世人眼光的焦点。

巴马是广西的旅游名乡。除长寿资源外,巴马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境内有号称“天下第一洞”的百魔洞,“长寿宫”和“水上芦笛岩”百鸟岩为代表的岩溶洞群体及天坑群,有逶迤绚丽的盘阳河风光和湖光山色的赐福库区千岛湖风光,寿乡探秘游已列为广西十大旅游精品之一。另外,红色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是国家规划实施的“百色风雷,两江红旗”红色旅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有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旧址、韦拔群同志牺牲地香涮洞等一批著名的旅游景点。小平足迹游成为巴马发展旅游业的又一重点和看点。

巴马是“中国香猪之乡”。巴马是香猪原产地,香猪个小体圆,皮薄肉细,胴体精瘦,肌肉鲜红,肌纤维细嫩,脂肪营养丰富,素有“一家煮肉四邻香、七里之遥闻其味”的美称。巴马香猪具有悠久的饲养历史,早在宋朝就已作为贡品进贡皇室。1995年3月,巴马被国家物产经济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香猪之乡”。

巴马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巴马空气中富含对人体十分有益的负氧离子,一般地方空气中的负氧离子为每立方厘米5000个左右,盘阳河谷和一些长寿村屯每立方厘米高达20xx0多个,是国内大中城市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巴马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境内居住着瑶、壮、汉、仫佬、毛南等11个民族同胞,民俗民风淳朴,瑶族文化艺术十分丰富多彩,素有“有瑶无处不有鼓、有鼓无处不有舞”的说法。巴马有番瑶祝著节,壮族三月三歌节等。祝著节,家家杀猪宰羊、蒸五色糯饭,男女老少身着盛装,群集庆祝,唱笑酒歌把盏传情,跳铜鼓舞欢庆丰收,韵味浓烈。三月三歌节,青年男女带五色饭和红绿鸡蛋,成群结对赶歌圩。来到巴马,你还能看到蓝靛瑶抛绣球,土瑶射弩、打陀螺等古朴的风俗。

对于广西消防支队冬训心得体会报告二

黄姚古镇位于昭平县东北部,是一座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镇,古镇山环水绕,民居散落在山光水色中,石板街静静地徜徉在时光的隧道里,斑驳的古门楼在向世人诉说着遥远的历史,这座被誉为梦境家园的黄姚古镇,是外国人最值得去的古镇之一。

很早以前,黄姚只有黄姓和姚姓两户人家最先落籍定居,北宋开宝元年(972年),一位叫杨文广的将军率部到昭平平战乱时路经此地,给取名黄姚,黄姚自此传开。

黄姚是连接贺江和桂江横向通道上的一个陆路古镇,从古临贺县、富川县、冯乘县通往桂江的梧州存在着一条北陀古道,黄姚位于北陀古道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显要。明清时期,黄姚发展成为了比较繁荣的市镇。

走进黄姚,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奇山秀水般的桂林山水风光画。峻美的姚峰和一座座喀斯特地貌的石山下,是一片溪流纵横的平地和村庄。小珠江、姚江和兴宁河三条小河流环绕着古镇,古镇里分布着300多座明清时期遗落的古民居,村庄里一株株古榕古树和小河岸边一丛丛翠竹掩映着一座座古民居,还有一尊尊天然奇石很自然地分布其间,给人的印象是一幅天人合一的天然园林。

黄姚古镇的建筑风格是按照古代的九宫八卦进行布局设计的,没有人造的围墙,却有一道道以溪流和外围联结的房屋为界,一只只镇门、巷门、宅门守卫着古镇。在黄姚,山与水,桥与亭,民居与街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人类生存的一切功能包含其中,这样一座集安居、防卫、观赏、休闲于一体的古典式园林建筑在广西实为少见。

古镇中比较著名的古建筑有黄姚古戏台、宝珠观、兴宁庙、文明阁等 。抗日战争后期,宝珠观是广西工委和黄姚中学所在地。当时的省工委书记钱兴同志率领一批革命先锋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怀着“只要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坚定意志,以教书等工作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同时疏散到黄姚的还有何香凝、欧阳予倩等一大批文化界和民主人士,在黄姚还出版了《广西日报》昭平版。

黄姚的老街始建于明清时期,全为青石板铺垫,安乐街是主商业街,街道上铺的青石板又长又大,两旁的商业铺面是十分典型的岭南风格,至今仍保存完好。其它横街如金德街、亭秀街、天然街规模要小一些,但每一条石板街都幽长而光滑,没有几百年时光岁月的洗磨,就不会有连结着300多栋斑斑驳驳古民居的石板街。

古镇的另一个景致是河溪纵横,河溪两岸均用石墩砌筑成河堤,河堤筑有一座座的码头,向着石码头的是一座座恢宏的巷道门楼,透过门楼望去,又是一条条深深的巷道。河溪上建有多座石拱桥,石拱桥将一条条石板街连接起来,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最美观的是带龙桥和兴宁桥,弯月似的桥拱下,群鸭悠悠,碧水粼粼。

位于古镇东门外姚江边天马山上的文明阁,是一幅很美的图画,自明万历年间以来,历代建有步云亭、文明首弟、土地祠、天然亭、福绿亭、惜字炉、财神殿、大堂正殿、不夏亭、桂花亭、魁星阁等十多座亭台楼阁,这些亭台楼阁格调雅致,古色古香。历代文人墨客在文明阁上留有众多摩崖石刻和诗词题字,唐朝韩某人所题的“鸢飞鱼跃”和清朝进士翰林院编修刘宗标所题写的“小西湖”,书法苍劲有力,雕刻工艺精湛。

黄姚的中元节舞龙灯,是极少见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七月半有两个晚上,全镇人都集中到姚江边上,观看姚江水上舞龙灯。

对于广西消防支队冬训心得体会报告三

欢迎大家前来游览芦笛岩。很高兴为大家解说。芦笛岩是国家4a级景区,也是桂林山水的一颗明珠。希望我的讲解能伴随你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现在请大家随我到岩洞里游览。

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桃花江畔,在光明山的南侧山腰,距市中心约6公里。洞口原长有一种芦荻草,传说可以做笛子,吹出悦耳动听的声音,芦笛岩因此得名。 远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人来芦笛岩游览,芦笛岩的石壁上留下了不少古人的墨迹,但历代都没有开发。芦笛岩于1959年开始进行勘测与建设。1962年正式对游人开放。自开放以来,芦笛岩曾先后接待了邓小平、李鹏、朱?基、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卡特、联合国前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等8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也曾前来参观游览,所以又有“国宾洞”的美誉。芦笛岩洞深240米,最宽处93米,最大高度18米,游览路程约500米,游览时间大约40分钟。

芦笛岩中石笋、石柱、石幔密集如林,洞天高阔,气势宏伟,被誉为“大自然的艺术之宫”。芦笛岩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年代,l00万年前这里原是一个古地下湖,由于地壳运动,山体抬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湖变成了山洞。后来,地下水沿着山体中许许多多的破碎带流动,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钙。当地下水从岩石缝隙流到洞中时,二氧化碳溢出,钙离子就沉淀结晶,经过长年的积累形成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组成了一座大自然的艺术之宫。

狮岭朝霞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由许多钟乳石组成的壮丽图景:有挺拔的山峰,有茂密的森林,还有浓阴遮天的千年古树。每当太阳初升,就有成群的狮子迎着朝阳在森林里尽情地欢舞,使整个森林充满了蓬蓬勃勃的朝气。这里有一头大狮子,这是头部,这是身部,这是尾巴。它正看护着那边的一群玩耍的小狮子,这个景叫“狮岭朝霞”。

高峡飞瀑

请看这里有两座绿树叠翠的山峰,在两座山峰之间,一条银光闪闪水花儿四溅的瀑布飞泻而下。那宏伟的气概,就像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所描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个景叫“高峡飞瀑”。由于这条石瀑布形成的年代较晚,含杂质较少,结晶好,显得洁白晶莹。

圆顶蚊账

这里有一只小鸵鸟。它正看护着芦笛岩中特有的圆顶蚊账。这是账顶,这是账布。蚊账的一半已经整齐的折叠起来了。账顶叫石盾,像是古代的兵器盾牌,也有人叫它调色板;账布是折皱状的石幔。石盾是由从洞壁裂缝挤压出来的渗透的水形成,水流形成石盾上下两块圆形盾板,两块盾板中间是空的,水从盾板夹缝向外流出,又形成了下部的石幔,石盾和石幔就形成了一床圆顶蚊账。

半首诗台

这里有一个小平台,相传是古代诗人观景吟诗的地方。一天,有一位诗人远道而来,被芦笛岩神奇的景色迷住了,不禁诗兴大发,可是他只写出了半首就再也找不到适当的诗句了。这半首诗是这样说的:“天生芦笛千般巧,欲写奇岩下笔难。”后人便把它叫“半首诗台”。如果哪位嘉宾有兴趣,可以接着续写下半首诗。(广州一游客对出的后半首:扶石徘徊不忍去,将身化作洞中仙)

雪 人

这里好像刚刚下过一场大雪,前方堆起了一座雪人,这是雪人的头部,眼睛、鼻子、嘴巴依然清晰可见;这是身部,突出的地方是它的胳膊,由于天气冷,它把手已经缩到口袋里去了,也有人说它像一尊大肚弥勒佛。

塔松傲雪

雪人旁边的像是一棵上尖下圆的塔形松树,松树的枝叶上覆盖一层厚厚的冰雪,屹立在林海雪原之中,俗话说:“松无白雪不精神”,白雪青松,更显现出它那不畏严寒,傲视风雪的坚强性格。这个景叫“塔松傲雪”。芦笛岩内气温常年保持在19摄氏度左右,没有冰封雪飘的条件,这里的“白雪”是由含杂质很少的方解石结晶组成。

蘑菇山

现在您左边看到的是一座蘑菇山,山上长满了大大小小的蘑菇。山下的是小蘑菇,半山腰上有大蘑菇,长在最里边的是最大的蘑菇王,有一位老人经常上山来采蘑菇,您看,半山腰上老人正抱着蘑菇下山来呢!

瓜菜丰收

走过了一座蘑菇山,现在来到一座瓜菜山,这里有许多的瓜果和蔬菜。这是长豆角、莲藕、高脚白菜、花菜、东瓜、花生、萝卜、丝瓜,山下有个又大又圆的西瓜,这里还有广西的特产沙田柚。由于这一带是洞顶裂隙最丰富的地方,每当雨季就会有大量的流水、滴水、还有从高处落下溅散成雾状的水珠,这些富含碳酸盐的水联合作用,造就了这一幅幅丰收图景。

黄杨木雕

瓜菜山旁边的这座巨大的钟乳石,很像一座精美的黄杨木雕。也有人说它像海上的仙山——蓬莱。上面长满了各种奇花异草:有千年的人参、当归、还有珍贵的药材灵之草。您看,半山腰上两位老人正在喝茶聊天谈论着养生之道呢。

盘龙宝塔

这根石柱像是一座宝塔,塔身上盘绕着一条青龙,突出的地方是龙头,龙身弯弯曲曲盘旋而上,人们叫它“盘龙宝塔”。

鸟语花香

前方是一座大花园,请顺着手电光往上看,这里有一只白肚皮黑羽毛的小燕子,它正歪着脑袋往下瞧。在燕子的下面有一朵盛开的鸡冠花

广西消防支队冬训心得体会报告 广西消防支队冬训心得体会报告总结(7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我们...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