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教好家长心得体会精选 家长对尊师重道的感想(8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描写尊师重教好家长心得体会精选一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六(1)中队的,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民族之魂——尊师孝亲》。
尊师孝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孩子都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尊师孝亲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为人之根本,是立志之基石。
记得有一年的三八妇女节,我在家中给妈妈洗了一次脚。当时我在脚盆中准备好了水温适中的热水,等着妈妈下班。谁想那天妈妈正好临时加班,我等着等着就睡着了。妈妈加班回来把我叫醒时,洗脚盆里的水已经冷了。我赶紧倒掉一些冷水,添上半盆左右的热水,用手试了试水温,正合适!我拉着妈妈的手让她坐到床上,蹲下身子,然后将妈妈的脚轻轻的放到水盆中,“水温合适吗?”我抬起头,“正好,正好!”妈妈的回答中带着些许激动的语气。我先给妈妈的两只脚都用毛巾擦了擦,浸了浸,然后便揉搓开了。大概过了十分钟,洗的差不多了,我用毛巾将妈妈的脚擦干,最后再把水倒了。倒完水回来,瞥见妈妈的眼眶红润润的。妈妈将我的头抱在她的胸口,不住的说:“乖女儿长大咯!~”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是我们一生都报答不完的。我们小学生在平时应该怎样来用实际行动感恩父母呢?我想到了以下几点: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减轻父母负担的同时还能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多好呀!比如穿衣服,洗脚洗脸,刷牙,咱们女生还要自己梳头,等等。
2。在家中主动承担一些家务,比如扫地,擦桌子等等;如果碰到父母生病了,更要多承担一些家务,照顾父母。
3。对于父母的教育,要多从父母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能理解父母。不要与父母顶撞等等。
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学校咱们要尊敬老师!遇到老师要问好,在课上要认真听讲,老师要求的事,要尽力去做好,这些都是尊敬老师的方式。作为一班之长,我还是老师的小助手。平时用帮助老师管理好班级这种方式向老师致敬!
这普天下最平凡的人是父母,最平凡的职业是老师。这普天下最伟大的人是父母,最伟大的职业是老师!从来没有一种文字能写尽父母和老师的爱,因为他们的爱已经贯穿了我们生命的全部!尊师孝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学们!让我们继承这美好品质做一名孝亲的好儿女,尊师的好学生!
描写尊师重教好家长心得体会精选二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争当尊师爱校的文明学生》
一个人,无论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他都不会忘记老师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所花费的心血,饮水思源,怀师感恩。一代伟人毛泽东,曾对他的老师徐特立说过:“您现在是我的老师,今后您永远是我的老师。”
煌煌史书,有许多关于尊师重教的记载,列列青卷,更有数不清的尊师传说。《吕氏春秋劝学》中,有这样一句话“疾学在于尊师”,说的是要很快学到知识,重要的是尊重老师。孔子学徒三千,每一个都对老师倍加尊敬,为了感恩,他们四处奔波,传播孔子的仁政。
由此可见,尊敬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今天,为了求知,我们相会在这里——美丽的育才中学。它是我们成才的摇篮。在这里,它为我们插上飞翔的翅膀,为我们撑起一片灿烂的蓝天,使我们可以“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亦可“宁静致远,埋首苦读”。
因此,作为育才中学的一名学生,我们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尊师爱校的文明学生。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对老师要尊敬、有礼貌,见面要问好。要做到关心集体、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爱护公物、遵纪守法,勇于同各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不正之风作斗争。
我们要争当尊师爱校的文明学生,就要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纪律,使校园到处充满文明之风。
我们要争当尊师爱校的文明学生,就要集中精力,刻苦学习,出色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多更扎实的本领。
同学们,让我们将心底的那份对老师、对学校的挚爱以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我们以尊师爱校为动力,以理想、信心为针,以勤奋,拼搏为丝,去编织自己彩色的梦!
同学们,展望前程,任重道远。让我们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振奋精神,团结一致,做个文明有礼,尊师爱校的好学生。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描写尊师重教好家长心得体会精选三
天地间有一朵奇葩,春天倚着她幻想;夏天倚着她繁茂;秋天倚着她成熟;冬天倚着她沉思;然这株奇葩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恩师。从小到大,我们从他们的身上汲取了太多太多的阳光和雨露,虽说大恩不言谢,然对于这没齿之恩,我还是想由衷的说一声:“谢谢!”你们的哺育之恩;谢谢你们的教育之情,谢谢你们二十年来无私的奉献,谢谢你们对我们的心酸劳瘁。
教育子女被父母认作是世间最伟大之任务,但亦是最艰辛使命。母亲在儿女三、四岁之前与儿女寸步不离,让其听闻、晓其理性,感触到自己对父母的孝顺、友悌兄弟姐妹,相亲相爱;同时让子女看到自己的父母怎么对待长辈、晚辈,不让孩子有负面的影响。孩子天天阅之,自然效法。此为古人所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所以婴儿从小就学会孝敬,并养成一生的习惯,德行就自然间流露。这个德行记载就出自《弟子规》,此为正确之观念、缜密之思惟、强大之价值观,是家庭生活之规矩,人竞遵守,这是中国教育之特色。
父母所授为人生教育之最初阶段,孩童七岁入学,老师着手教其孝悌忠信。贵在言传,重在身教,深入浅出引导孩童,讲解为什么要孝顺父母、孝顺公婆、友爱弟兄。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孩童方可懂得做人的道理。孩童学习之内容,也定会在日常生活当中去落实。在校事奉老师,洒扫应对,学习生活,接受教育。在校奉事
老师,回家奉事父母。遂家国和睦,天下太平,人丁兴旺,盛世空前。学校教育也是建立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是家庭教育的延续。二者相互依存,互为表里,老师会把学生孝敬的根保护好,不让根变质,不让行为越轨,后教其学生诗书礼仪。塑其苗,后成其材,所以老师是护持孩子成就之使者,遂得社会大众之尊敬。
纵观古今,中国古代的王侯将相,让其子女在学堂里念书,对圣哲孔子的神位、画像,顶礼膜拜,对老师则要施行跪拜礼数,这就是古人对孝亲尊师的最初诠释。帝王带头做,教人孝顺父母、奉事师长、孝亲尊师,上行下效才养成社会上良好的风气。人人知道尊重老师,人人知道尊重学术、德行,则社会安定、世界太平。然疏忽了这些小节社会就会有所动乱
敬老尊贤,孝亲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古老的祖先们以这个理念代代相传,教导下一代至少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中国历来倡导以孝治国,上至肉食之仕,下至匹夫之民,无不推举孝廉之仕,无不主张养父母、恩师之志
然而在浮躁的当今社会,教育比过去困难很多,五伦失掉没有人教,疏于教育,忙于赚钱,家庭教育没有了,而后代的孝根没又扎好,学校教育又有了严重问题。遂子女不懂得孝顺父母、奉事师长、友爱兄弟,自私自利。然当今社会信息化水平高度发达,知见超过父母、老师,却没有智慧判断是非利害,必定随顺烦恼习气,胡作妄为,危害社会,所以子女背叛父母、学生背叛老师,在今天到处都可见,孝
亲尊师的埋没,也是整个社会动乱的根源!今天人与人的往来都是利害,然而利害所维持的关系不能长久。所以不教怎么行?家庭如何维持,社会安宁从何谈起呢? 对孝亲尊师的培养,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们如果不再加紧努力认真去做,就会完全丧失了,我们是文化的最后一道防线,全心全力去做,不为自己,只为拯救快要被邪恶吞噬的优秀文化,为把已死的人心慢慢复苏醒过来,重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全心全力做好这件好事,以大爱来爱护社会,爱护一切大众;照顾好老人,教育好孩子。
有人说,我们90后是垮掉的一代。我不敢苟同。再稚嫩的臂膀,也将承担国家的重任;一时的迷茫,绝不代表一世的沉沦;一两个人的失败,更不可能代表一代人的堕落。让我们从细微处体味真情,从伟大的中华传统中汲取养分,从孝亲尊师中学会成长。
那就让孝亲尊师的血液还在我们的内心永恒的流淌吧?我坚信,文化的血脉永远不会断绝;经典的光辉亦不会泯灭。纵使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历的事是那样微小,那样平凡。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领悟到很多。“孝亲尊师”,从我做起,从细微处做起。只要我们有一颗虔诚而真诚的心,一双善意而善于观察的眼,一双体贴而坚定的手。对于老师,对于父母,我们都可以做的更好。我们的一个眼神,一声问好,一次微笑,都会令他们感到欣慰。而我们自己也将从“孝亲尊师”的具体行动中,感悟那人生之道。善意,理解,尊重,宽容,这一切,都将为我们的人生指明道路。
终于一天,我们每个人的名字,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我们每一份的贡献,都将于神州
尊师重教好家长心得体会精选 家长对尊师重道的感想(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