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知心合一心得体会实用 学做一体知行合一心得体会(五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如何做到知心合一心得体会实用一
有人评价这本书的道理适用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而我并没有打算看的那么大,我将关注点放在“人”上,因为我觉得无论是管理企业还是企业本身,人才是最重要最关键的根本。我将这本书所讲的内容概括为两个部分,一是人活着的意义或者说是如何活,二是如何做人。
书的一开始就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安宁的时代,世道混乱,看不清前途。物质是富裕的,精神却很空虚;衣食是丰足的,礼仪却很欠缺;行动是自由的,感觉却很封闭。”这让我想到了如今的娱乐圈,娱乐圈一直都是大家认为最乱最富有的圈子。最近一段时间,娱乐圈经常出现丑闻,明星离婚劈腿的也有,互相搞暧昧的也有,甚至还有吸毒的……虽然其中有不少是记者和狗仔们的捕风捉影,但是在我看来,也有些明星想依靠所谓的绯闻来增加知名度,抱着一种管他反响是好是坏,只要我的名字为人所知就行的态度。
对于这些靠八卦来增加知名度的人来说,如果你要是问他“什么是活着的意义?”对方可能回答说“意义在于关注度或是名气,作为明星没有关注度是不行的。”要是接着问有了名气大家都认识你了又怎样?可能对方就回答不上来了。说来也好笑,我不止一次的想过我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什么,我也想过如果有一天我突然消失是不是对于身边的人来说丝毫没有影响,这些东西我们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到死亡来临时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会留下什么?我问过同学这个问题,她当时回答我活在当下,过好今天就好想那么多干嘛。而稻盛和夫先生给出的答案是“人活着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就在于提升心性,磨练灵魂。”
古人也经常在著作里提到相关内容,孟子用“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来教育我们磨练灵魂。范仲淹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告诉我们如何提升心性。古人常常以天下为己任,我虽然十分钦佩古人的这些思想和理论,但是说实话我终究是做不到这样的。对于我而言人生的意义在于在管理好自己一切的基础上给予他人帮助,或是给他人带来快乐。就拿我之前想的那个好笑的问题来说,当我有一天突然消失的时候,身边的同学发现因少了与她聊天、插科打诨或是与她争吵的人,而感到不适应时,那便证明我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在我看来,管理好我自己就是磨炼灵魂,给他人带来帮助或快乐就是提升心性。
关于第二点如何做人,稻盛和夫先生给出了很多条答案,比如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要谦虚戒骄,天天反省……我最有感触的是做人应当脚踏实地做事、摆正心态和保持适当欲望这三点。
首先我想谈谈脚踏实地这点,书中说“不可说谎,不给人添乱,要正直,不贪心,不能只顾自己等等,无论哪一条都是孩童时代家长和老师教过的——长大成人后忘了的——单纯的规范。”不说谎,讲文明懂礼貌等等,这都是从小老师和父母天天教育我们的话,可是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我们却发现最简单的事情往往却是最难做到的。“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某世界500强在华企业cho这样评价他们招收的一位应届研究生,椅子网的hr也说过“现在有些应届的大学毕业生,大事交给他们他们说不会做,小事给他们他们又不屑做,那他们想做什么?”这样类似的话。
现在我们都以我们是大学生或是高材生而自豪,有时我们会认为我们毕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力比公司或企业里的年长的长辈高,起点就应该高,从而忽略了我们应该脚踏实地的去做事,应该从小事一点点地积累我们的经验,从最简单的事干起。至少在无法展现闪光点之前证明自己是个肯干的人,在别人在最基础的方面上对你加以肯定。这样的话当我们展现出我们的才能时,也会让别人觉得这不是你昙花一现或瞎猫碰上死耗子的侥幸,而是你不断努力的结果,使其他人更加信服。
其次是心态,心态的变化有时就可以改变一个人。我们有时候会怨天尤人,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为什么只有我遭受这些痛苦?为什么我明明这么努力了,但是结果却无法令人满意?其实我想说,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比如人的健康程度以及家里的富裕程度,但是这种事情不管你再怎么抱怨也无法改变。抱怨会让人心里越发不满,不满就会消极,消极的心情会影响工作效率以及生活的心情,然后造成一个恶性的循环。既然怨天尤人无济于事,不如将心态转变,全心全意地去对待每一件事,将自己的命运变相地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
除了抱怨,恐惧或者说不自信也是心态的一大敌人。有的时候我们会害怕,害怕自己做不好,害怕自己的想法不对。越是害怕做得越不好,做的不好就越害怕,从而又形成了一个恶循环。干成事的前提是先要敢想,有句歌词这么写的“星空为棋看你敢不敢下,蓝天为纸看你敢不敢画”。思想是我们的画笔,人生就是画布,心态则是颜料。不同的心态展现出不同的色彩,一味地害怕,人生只有黑白。只有改变我们的心态,我们的人生的色彩便可以绚烂夺目。
最后是保持适当欲望。中国人从古到今都讲究万事万物的相生相克,阴阳调和,凡事中庸不多也不少,不达到底线也不超越顶点。虽然经过这么多年,但我还是觉得这个想法很对。稻盛和夫先生在书中用“一个人别困在上有虎、下有龙、手中只靠一根还在被老鼠咬的藤条的情况下,还在不停摇晃藤条以得取蜂蜜”的故事,描述了人的欲望之深。稻盛和夫先生作为一名之后出家的作家和企业家,认为欲望是不可要的。我承认欲望是人罪恶的本源,人的欲望常常让人感到恐惧,但我仍然认为凡事不超度就好,适当的欲望有助于人的发展。
《失恋33天》中黄小仙说“尤瑟纳尔说过一句我一直觉得无比刻薄但又无比精准的话:世上最肮脏的,莫过于自尊心。此刻我突然意识到,即便肮脏,余下的一生,我也需要这自尊心的如影相随。”对于欲望,我想说世上最可怕的莫过于人的欲望。但即便可怕,我也需要欲望的支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觉得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物,只有相对的,基本上所有的东西都有好坏之分。欲望也分好坏,希望得到好成绩是欲,希望找到好工作是欲,想要得到很多钱也是欲。当我们把自己的欲望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些欲望有可能会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但超过了这个范围,欲望就会发生变质。适当的欲望是欲,而过多的欲望就会变成贪。
对于《活法》这本书,我想说,在读的过程中我没有看到任何一句十分高深,或是需要让我想很久才会明白的话。他的每一句话都非常朴实无华,也很通俗易懂。但就是这些简单的话让我意识到我们总是在不断地探寻,却忘记了这些最简单的道理。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已经不愿意从最简单的地方开始分析问题了,我们变得人云亦云,变得随波逐流,忘记了自己应该如何做人做事,忘记了我们应该在不断的成长中,追求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的意义。
在这本书中,稻盛和夫先生为我们讲述了很多他的生活经历,他从最为细微和简单的道理讲起。就是这些最简单的道理,引起了我深入的思考:其实真正的哲学并不是讲的人云里雾里,而是起于我们身边最简单的事。这些简单的道理就像是我们人生的道路上的灯塔,它不会告诉我们它的具体位置,但是它会在黑暗当中为你指引正确的方向。
有关如何做到知心合一心得体会实用二
本来不想参加这次的活动,只因本人并不是党员,可是,今天在政府大门口有一些群众把门堵得死死的,使我不禁浮想连天,于是也想说说自己的想法。
如果说党是地,那么人民就是天,如果说党是种子,人民则是土地,如果说党是我们的领路人,而人民则会成为明天的希望。由此我想到了很多的优秀党员:焦裕禄,一位县委书记,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人民,他的希望;周恩来,堂堂一国之总,生活艰朴,甚至没有一身象样的东西,可他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都奉献给了他最伟大的祖国和人民;雷锋,普通一兵,用暂短的一生、平凡的点点滴滴赢得了世人的尊敬!我不想过多地说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我只想说,我们需要这样的党员,我们需要这样的领路人。
雷锋日记里有这么一短话:“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的话,他做到了,从平凡的小事中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急他们之所急,想他们之所想,让他们能时刻感受到党的关怀。要善于走向基层、走向底层,从真正意义上了解自己的民众,了解他们的困难与疾苦,这才是党员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整天钻在水泥楼里,讲话时反而高谈阔论什么关心民众,关心下岗群众,这都是一句空话,而真正脚踏实地为人民谋幸福的共产党员决不会放这种空炮的。
我不是党员,但我却热爱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我希望我们的每一位党员都能象一个个小的太阳,把党的温暖照耀到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以不愧于一个共产党员的称号!!
八年前,当我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站在党旗下宣誓时,党组织铮铮教导: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不单单是形式上的入党,更重要的是思想上入党。我们也经常说: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这就要求我们活到老学到老,用党员的标准衡量自己一辈子,永远当好人民的公仆。
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首先要有领先的观念,创新的意识。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我们的思想认识也要紧跟形势,努力学习各类学科知识,不断进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作出的理论创新成果,我们不
如何做到知心合一心得体会实用 学做一体知行合一心得体会(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