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的心得体会 考研生心得体会(实用14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考研的心得体会篇一
第一段:引言(100字)
考研,作为一条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学术水平的道路,是一场充满挑战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考研生们经历了无数的困惑、挫折和苦痛,但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体会。通过分享他们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从中获得灵感和力量,为自己的考研之路加油。
第二段:备考阶段的心得(250字)
备考是考研成功的关键。首先,要从总体规划开始,合理安排时间。其次,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有些同学喜欢借助笔记、概念图等方式进行记忆和整理,而有些同学则喜欢通过做题来提高自己的知识点掌握程度。此外,要忠实记录每次的模拟考试成绩,以便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复习。最后,与考研伙伴互相支持,分享自己的进展和困惑,并互相督促。
第三段:面试阶段的心得(250字)
面试是众多考生最担心的环节,但实际上只要我们充分准备,在面对考官的提问时应对自如。首先,熟悉面试题型和常见的问题,并提前进行模拟面试。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问题的意图,做到迅速反应。然后,要注重言谈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表达流畅性。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采取分析问题、阐述观点、给出例证的方式来回答。最后,要展现自己的自信和积极的心态,面试官更看重一个学生的潜力和个人素质。
第四段:心理调节和压力释放(250字)
考研之路并不容易,考研生们常常会感到压力山大。因此,良好的心理调节对于考研生来说至关重要。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睡眠质量。此外,要加强体育锻炼和社交活动,这有助于释放压力和调整心态。同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给自己正能量。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和努力,坚持到达成功的彼岸。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250字)
考研生的心得体会是非常宝贵的,它们能够帮助其他人更好地了解考研,并为自己的考研之路提供指导和的进展和困惑,并互相督促。
第三段:面试阶段的心得(250字)
面试是众多考生最担心的环节,但实际上只要我们充分准备,在面对考官的提问时应对自如。首先,熟悉面试题型和常见的问题,并提前进行模拟面试。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问题的意图,做到迅速反应。然后,要注重言谈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表达流畅性。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采取分析问题、阐述观点、给出例证的方式来回答。最后,要展现自己的自信和积极的心态,面试官更看重一个学生的潜力和个人素质。
第四段:心理调节和压力释放(250字)
考研之路并不容易,考研生们常常会感到压力山大。因此,良好的心理调节对于考研生来说至关重要。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睡眠质量。此外,要加强体育锻炼和社交活动,这有助于释放压力和调整心态。同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给自己正能量。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和努力,坚持到达成功的彼岸。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250字)
考研生的心得体会是非常宝贵的,它们能够帮助其他人更好地了解考研,并为自己的考研之路提供指导和启示。通过备考阶段的心得,我们可以了解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面试阶段的心得,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心理调节和压力释放的心得,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持身心健康和积极的心态。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努力,不断汲取经验和教训,就能在考研之路上达到自己的目标。
考研的心得体会篇二
鲁东大学 张召
座右铭:如果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考研,一个让人听起来似乎很恐怖的名词,其实它的正确答案就两个字——坚持。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收获了11年的春天,考研已然成为我人生长路中最难忘的一段旅程,从中我懂得了只要坚持信念,成功一定会到。
春天到了,一年之际在于春,考研又何尝不是如此?初春的校园生机盎然,看着小草日益变绿,老树渐生新枝,沐浴着春日里的阳光,我心里暖洋洋的,经过了寒假的积淀,一颗年轻的心又开始悸动。在这个草长莺飞的季节里,我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播种希望的日子来了。
头„„脑子好像也一下子被什么塞住了似的,政治、英语、专业课越来越多的复习任务,越来越多的习题,难以集中的注意力,每况愈下的复习状态,再加上各种关于考研的“大道消息,小道消息”的纷纷四起,使我心中极其彷徨。
似乎每一个经历过考研的人都要经过一段复习瓶颈期的考验,关键是看你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很多人都是在这个时期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或是放慢了前进的脚步导致最后与胜利擦肩而过。于是我告诫自己,就这最后一次接受系统学习的机会了,好好珍惜,抓紧时间,努力拼搏!
冬天本来是一个生命凋敝的季节,但2010年冬天却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经过了秋天的郁闷与彷徨后,我很快地使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尤其是进入了12月之后,除了考研,周围的一切事务好像都与我没有任何关系。每天重复着简单的三点一线的生活;一天要坚持十个小时高强度的脑力劳动。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真可谓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每天早晨天还没亮我便迎着尚未隐去的满天繁星走出宿舍楼;夜里望着自己在昏黄的路灯下婆娑的影子匆匆回到宿舍。
考试的日子转眼就到了,虽然自认为考得一般,但疲惫不堪的我只是有了一种解脱了的感觉,我所有的能量已在这短暂的四场考试,十二个小时中爆发了出来。又一个春天到了,春天是一个迷人的季节。经过漫长的等待,又是早春三月,我终于查到了我的成绩,我自己以为都考不上了,虽然没过我报的第一志愿学校,但我感觉上其他学校还是很有希望的。于是就开始准备复试和调剂,四月中旬接到复试通知,复试在意料之中,因为我有一定的实际动手能力,也得到了老师的喜欢。当专业课和英语口语面试结束的那一刻,我使劲地挥了一下胳膊,告诉我自己:我离梦想很近了!
2011年4月28号——一个难忘的终点,一年的拼搏与奋斗终于有了结果,当我上网看到我被录取时,我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我成功了,我用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曾经的梦想!我将激动与兴奋之情与我的亲人、同学和朋友分享,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默默支持和温暖的关怀,才使我在困惑迷茫之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在失落彷徨之际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
考研的心得体会篇三
本人是xx届毕业生,xx年也参加过一次研究生考试,但是非常惭愧,我xx年其实不可以称之为真正的考研人。我在xx年看书复习中经常和朋友沉浸在warcraft真三中,由于一群合的来的同学都是游戏发烧友,本人也没能坚守住阵脚,结果可想而知。当时我们宿舍三个人考研,结果三人成绩都不太理想(我考试状态最差,考研前天晚上还休息的很晚,到了英语考试做到阅读第二篇时竟然差点睡着!)。毕业期间想过很多,去过广州,大连,工作与生活的压力让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平凡,曾经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低靡期,在这期间,我非常感谢我的姐姐,姐姐不断的安慰和鼓励我,给我出主意,我也不甘心从此就这样没落下去,最后下定决心,沉下心来用半年的时间认认真真的考一次研。
我是从xx年7月份正式开始看书,我准备的时间有点晚,由于xx年计算机是首次实行专业课统考,专业课考试科目多,又没有参考辅导书,使得我在后来的复习中被专业课拌住了手脚,后三个月花了多半的时间在看专业课(具体情况在专业课里说明),所以我建议考研开始时间选在4,5月份开始时间较好,专业课要早点准备。但时间也不宜太长,太长了在考研过程中容易产生厌烦感,可能坚持不下去;太短了到了后期又着急,复习效果不佳;当然这个也不一定,视个人情况而定,最重要的是坚持!!!
第二个说下学校的选择,本人一直坚信这样一条,既然选择了考研,就得考个比较好的学校。计算机特nb的学校相信不用多说大家也知道,清华、国防科大、北航、浙大等等,这些可以称之为一类nb学校,考这类学校需要勇气,更需要实力和毅力,但是一旦你选择了这种学校,也就没什么可害怕的,只要能坚持下去,初试得高分,成功就在你眼前。不要听旁边的人说某某nb学校多少多少人在考就开始担心考不上,没必要,考研是自己的事情,和自己比就行,每天坚持看下去,每天都有收获,你就是成功的。我选择学校的理由很简单,一是比较有把握,二是离家近,三是全国34所自主划线学校之一,所以我选择了湖南大学。但是其实还有很多计算机方面强且性价比很高的学校,如北邮,东北大学,重庆大学,苏州大学,这些学校计算机专业都是非常不错的,但每年考研的变数都很大,我的意见仅供参考,毕竟其中还有很需要考虑的其它个人因素。总之,定个适合自己的目标,60 、60 、110 、110 足够让我们进很多学校的计算机系了,也是我当时定的目标。但如果想考那些前20的名校的话,建议把目标定在65 ,65 ,120 ,120 。
7—8月份:重点是数学,晚上专业课和英语
9—10月份:重点是专业课,数学上午看2小时,晚上看英语和政治
11月份:数学和专业课并重,上午数学,下午专业课,晚上政治和英语
12月分:依然重视专业课和数学,但适当增加政治和英语的时间。
1月份:做总结,准备迎接考试。
7:00—8:00早餐后读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英语,记单词
8:00—12:00上午看书时间
12:00—1:30吃饭和午休时间
1:30—5:30下午看书时间
5:30—6:30晚餐后散一下步
6:30—10:30晚上看书时间
从我的时间安排可以看书,我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数学和专业课上,因为我的英语底子不是很差,而且我从来不担心政治考试,咱们都是中国人,是在马列主义中从小熏陶到大的,总会写点东西,我对英语和政治定的目标就是及格就行。
首先得说明一件事,计算机考的是数一,对于我们计算机考生来说,数学考试真的是太重要了,可以这么说,数学考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考研成功与否。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数学成绩好的可以考一百二三十,差的只有六七十分,这其中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其它科目是很难补上这种差距分的,所以对数学一定要高度重视!!
我当时用的数学教材都是网上别人推荐的经典书:同济大学高教版高等数学,浙江大学的线代和概率论。辅导书用的是陈文灯的复习全书,以及后来的李永乐的《数学基础过关660题》和400题,陈文灯的xx年真题。网上大家对用陈还是李的资料有很多争论,其实我个人觉得,整个数学知识框架都是一样的,他们两个人在数学方面都是大师级的人物,对我们看书的人来说不存在有很大的区别,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看书力度。我复习全书用的是陈文灯老师的,网上很多人都说陈的复习全书偏难,但我看完后并没有这样的感受,而且感觉整本书的知识架构很好,大师毕竟是大师。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我没看过,但从我后来看他们的660题和400题来看,应该也是不错的,所以不要太拘泥于无关大局的细节。能把一本书看精看透的话,你绝对是强者,收获肯定是很大的。
5—6月:两个月的时间将三门科目的认认真真的看上一遍。(高数一个月,线代和概率一个月)在看的过程同时要做一些基础题目,课后的就非常不错,只看不做的话效果会差很多。
7—8月看复习全书,第一遍看会比较慢,大概要用一个半月到时间左右(自己制定看书计划),看完后这时一定要做个总结,因为此时你对数学整个知识的框架已经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但是此时这个观念是很朦胧的,很容易出现看了后头忘了前头的内容了,这个时候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做一个详细的总结,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对容易忘记和犯错的知识点重点记忆,最好自己拿一个笔记本对各个章节的知识做个总结。
9—10月份时开始看李永乐的660题和400题,这个时候专业课肯定也已经开始了,不宜花太多的时间,每天2—3个小时差不多了。660题里都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做这种客观题的方法和技巧,对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和解题速度是非常有好处的。400题里的题与真题相比有点偏难,我当时由于个人原因并没有做完(也就是这个原因,我数学复习力度还是不够的,没能达到120以上的高分)。不过一个一起考研的朋友说那本书还是不错的,对考试所涉及的知识点几乎都涉及到了。
看完上面这些书估计也到了11月份了,这时开始做真题了,大概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真题的数目不在多,在于精,xx年真题足够,而且再往前真题的题型都不一样了(可将最近一年的真题先留着,到临近考试时用来检测用)。第一次做真题可能会让人很郁闷,记得当时我刚做的时候几乎没有几张试卷能够上90分,心情也非常沮丧,可做到后来慢慢就好了很多。
到了12月份时我将真题再看了一遍,每天看一张10天左右看完。到了下半月我买了启航的模拟试卷,觉得还行,和真题的难度差不多。做了之后将复习全书和教材拿出来又快速翻了一遍,感觉和第一次看书的时候大不相同了。
1月份:将以前做过的所有题拿出来,看自己易错的地方,总结准备考试。
。重基础
考研和所有我们经历过的大型考试一样都非常重视基础,感觉至少70%—1%都是基础性题,而且近年来试题越来越重基础,尴尬的是我也轻视了这个问题,xx年的考了证明拉格朗日定理,我初看题时以为两分钟即能解决的题最终没证明出来,汗!还是基础不牢的原因。
重真题
一定要认真对待真题,这是所有科目里不变的真理!
勤动手
复习数学最忌诲的就是只看不做,这个我是深有体会的,如果只看不做,一道题你看了以为会了,下次考试时碰到同一道题自己做时却举步唯艰,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做不下去了,,所以一定要动手做。
善总结
对于我们考计算机的来说,从xx年开始,专业课的复习绝对是重中之重,而且会花掉我们大部分的时间,因为从xx年开始计算机专业统考,科目为四门,内容多,且没有像数学那样有很多权威复习资料,也没有真题。我用的教材也是网上大家推荐的教材:
严蔚敏编著:《数据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
唐朔飞编著:《计算机组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汤子瀛编著:《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第5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复习全书用的是复旦大学出版社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外加一本教育部考试中心出的计算机统考考试大纲,一本模拟试卷。
由于统考当时来得太突然,又没有复习资料,我的专业课复习计划比较乱(仅供参考,其实每个人自身的学习碁础都不相同,要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
9月份时我只将数据结构教材看了一遍,同时看了清华大学版教材的配套习题集,觉得难度有点大,且内容多,还好我的数据结构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的,只挑了一些觉得重要的题看。等到10月份拿到复旦版复习全书时才发现要看的内容如此之多,我的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网络知识几乎都是从零开始,当时心里非常着急。这里我
考研的心得体会 考研生心得体会(实用1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