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事件汇总心得体会和方法 大学教授事件汇总心得体会和方法分析(5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大学教授事件汇总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你们好!
很高兴在这收获的季节里能和大家一起交流。虽然重庆与天津跨越千山万水,相隔两千公里,但重庆南开中学与南开大学有着相同的血脉。得益于此,我也曾有幸多次到南开大学访问交流,看到了一样遒劲有力的“允公允能”题字,看到了每栋教学楼门口一样的容止格言,看到了新开湖的荷花与重庆南开中学桃李湖的荷花一样娇美,所以南开大学于我而言显得尤为熟悉、亲近。今年刚从南开大学毕业的重庆南开中学学生回到重庆后也说,从中学到大学没有太多的陌生感,只有更多的亲切,因为南开大学与南开中学有着相同的校训、校歌旋律,甚至校徽中都有一样的青莲紫色。
对于南开大学,我校师生都有着特殊的情愫,不少优秀学子都把南开大学作为深造的心仪之选。今年,重庆南开中学有17名同学考入南开大学,很巧有两位同学的名字里都有瑞雪二字(“谢瑞雪”和“张瑞雪”),这应该正有着“瑞雪兆丰年,南开万象新”的佳意吧!我们学校还有一位很优秀的化学老师,是1988年从南开大学毕业的,毕业时分配到第三军医大学工作,1999年转业时他有多个单位可以选择,最后他选择了南开中学,他说,这就像回了家一样!
一楼一馆皆回忆,一草一木总关情。南开,只要你和她相遇,就不愿离开,难以离开,这是我们南开人共有的情结。她的胸怀,她的担当,她的务实,她的创新,她的美丽……都令我们倾慕折服。在她的浸润之下,学子们不带校徽也看得出来是南开人,究其缘由,“非关外貌,气质使然尔”。为了同学们能更好地培养、葆有这种气质,下面谈三点对大家的希望:
1.对他人,常怀感恩之心,尤其是你们的父母。进入大学,或许你还在窃喜没有了母亲的啰嗦,摆脱了父亲的管束,但正是他们助你踏入这一流的学府。别忘了“儿行千里路,亲心千里逐”,记得主动问候一下父母。当然,还要感恩你的良师、你的挚友,你的生活里已经或将要出现的与你相知相助的人……感恩是一种品德,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担当,同学们已进入及笄加冠的年华,作为成年人更应该明了肩上的责任,懂得感恩,懂得付出,懂得“累并快乐着”!
2.对自己,葆有独立精神,批判意识。南开校友吴敬琏先生曾说“南开是培养精神贵族的学校”,我想“贵族”之为“贵”最重要的品格与能力就是“独立”。即使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也能有不攀权贵、不慕金钱的风骨,也能摆脱思想的枷锁、世俗的羁绊,带着个人独立的思考和批判的眼光去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坚守理想,合理怀疑,不人云亦云、亦步亦趋。
3.对未来,尽快适应,做好规划。哈佛大学就“人生目标对人生的影响”进行过一项长达20xx年的跟踪调查,数据表明,曾经3%的给自己制定了清晰而长远目标的人经过不懈的努力几乎都成为了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时光很窄,指缝太宽,因此,我也建议同学们调整状态,早日适应大学生活,给自己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分阶段发展目标,并明确各个阶段的行动方向,有效地规划好自己的发展之路,砥砺奋发,奔赴远大前程,活出无悔人生。
今年是南开大学建校97周年,也是重庆南开中学校庆80周年,在10月17日南开生日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祝福她生日快乐,祝福她月异日新,祝福她永远年青!最后用周恩来校友的一句话来结束我今天的演讲――“我是爱南开的!”谢谢大家!
有关大学教授事件汇总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们成为了一个复旦人,我首先代表的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你们在国内外如此众多的一流大学里选择了复旦,我要对各位表示感谢!
从今天起,复旦将成为你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有一个问题你们还来不及思考,那就是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或者说到底怎么学?我们从刚才学长们和导师们的视频当中,听到了、看到了一些他们的感悟。所以,今天我并不想发表一个热情洋溢的讲话,而是要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们对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的思考。
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一般来讲,自学成才,几乎不可能存在。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个导师。他还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哪怕你不是复旦大学的教师,但如果你在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那你就是一个老师。对于学生来讲,来到复旦自然就是为了悟道、受业以及释惑。虽然你们最终会被归到某一个专业,或学科,会学习很多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或许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受业。然而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德曾经批评上世纪30 年代的美国教育,他说大学教育的目的已经卑微到只教学生某些学科的一部分的专业知识,因为你不可能把专业也教完;而不是像古代书院里那样,哲学家们传递给弟子的是一种智慧。其实,当时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以他的切身体验发出呼吁,他说仅仅靠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又有尊严地生活。虽然通过专业教育可以使他成为一部有用的机器,但不能造就和谐的人格。他同时也指出,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不过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此话有点粗,但是爱因斯坦不是一个讲粗话的人。
然而,由于现代职业极度分化、多元化,随之也导致高等教育的过度专业化。各类明确的职业指向使各种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让教育的意义变得越来越窄。教学的内容设定只是为了“就业”这个唯一的目标。这似乎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一种及时的服务,但这样的教育其实是在自弃,不是育人。它严重地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原则,因为人不应仅仅是社会当中的一个部件而已。事实上,现在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的毕业生的职业和所学专业的对口程度已逐年下滑,而且已经降到非常低了。也就是说你学这个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并不一定是跟这个专业有关的。因此,这就迫使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进行新的思考,并做出相应的改变。必须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综合性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必须有别于通常的职业学校。大学不能沦为金耀基先生所批评的那种职业的培训所。专业知识固然是重要,大家固然必须去认真地学习,但是你们在复旦仅仅做这点是不够的。按照怀特海德的说法,如果你仅仅只想学一些专业技能的知识,那么你是非常卑微的。因为纯粹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够保证你真正能够学好专业,有时反而会扼杀你的文化生活和专业精神的基础。虽然专业知识是必须学习的,但是来到大学作为学生来讲,更重要的实际上是一个悟道的过程。
何为“道”?“形而上谓之道”,“道”首先是一套价值系统。儒学经典《大学》当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中国人认为智慧是以善为基础的,因而道自然也就包含了善。不仅如此善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道的终极目标。然而就现实来看,如果一个人对人类的存亡一点都不关注,对未来国家和民族将赋予你们的历史责任和担当一点都没有感觉,对崇高的价值体系没有过
大学教授事件汇总心得体会和方法 大学教授事件汇总心得体会和方法分析(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