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陶行知先生教育心得体会总结 陶行知教育名篇体会(8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22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主题陶行知先生教育心得体会总结

这位夫人有点气乎乎地说:“别提了,一提就叫我生气。这天我把他结结实实打了一顿。

陶先生惊异地问:“这是为什么?你儿子很聪明,蛮可爱的哩!”

朋友的夫人取出一个纸包,里面被拆得乱七八糟的一块手表。这表成色还很新,镀金的表壳打开了,玻璃破碎,连秒针也掉了下来。她生气地说:“陶先生,这表是才买的,竟被我儿子拆成这样,您说可气不可气!他才七八岁,就敢拆表,将来大了恐怕连房子都敢拆呢!所以我打了他一顿。”

陶先生听了笑笑说:“坏了,恐怕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夫人有点愕然:“为什么呢?难道我这样做不对吗?”

陶先生摇摇头。

夫人又之后问:“陶先生,您是大教育家,您说对这样的孩子该怎样办呢?”

陶先生把拆坏的表拿过来,对夫人说:“走,我们上你家去,见见这个小“爱迪生’。”

到了朋友家里,陶先生见到那个孩子正蹲在院子的大树下,聚精会神地看蚂蚁搬家。夫人一见又来了气,正要骂他,陶先生立即劝住了。

陶先生把孩子搀起来,搂在怀里,笑嘻嘻地问:“你为什么要把妈妈的新表拆开来呢?能告诉我吗?”

孩子怯生生地望了妈妈一眼,低声说:“我听见表里的嘀嗒嘀嗒的声音,想拆开看看是什么东西在响。我错了,不该把手表拆坏,惹妈妈生气。”

陶先生说:“想拆开看看是什么东西在响,这没有错。但你要跟大人说一声,不能自作主张。来,你跟我一齐到钟表店去好吗?”

孩子又望望妈妈,说:“去店里干什么?”

陶先生说:“去看师傅修表啊,看他怎样拆,又怎样修,怎样装配,你不喜欢吗?”

孩子高兴得跳起来:“我去!我去!”

陶先生拿着那只坏表,带着孩子一齐到了一家钟表店。修表师傅看了看坏表,说要一元六角修理费。

陶先生说:“价钱依你,但我带着孩子看你修,让他长长知识。”师傅同意了。

陶行知和孩子站在旁边,满怀兴趣地看师傅修表。看他怎样拆开,把零件一个个浸在药水里;又看他加油后,把一个个零件装配起来。从头到尾,整整看了一个多小时。全部装好后,师傅上了发条,表重新发出清晰的嘀嗒声。孩子高兴地欢叫起来:“响了,响了,表修好了!”

陶先生临走又花一元钱买了一只旧钟,送给孩子带回去拆装。孩子连声说:“谢谢伯伯!谢谢伯伯!伯伯真好!”

陶先生把孩子送到家后,孩子立即跳呀蹦的跟妈妈说:“妈妈,伯伯买了一只钟,让我学习拆装呢!”

那位朋友的夫人不解地问:“还让他拆啊?”

陶行知笑笑说:“你不是问我对这样的孩子该怎样办吗?我的办法说是,把孩子和表一齐送到钟表铺,请钟表师傅修理。这样修表铺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成了速成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你的孩子好奇心就可得到满足,或者他还能够学会修理咧。”

陶先生停顿了一下,之后说:“孩子拆表是因为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其实就是一种求知欲,原是有出息的表现。你打了他,不是把他的求知欲打掉了吗?与其不分青皂地打一顿,不如引导他去把事情做好,培养他的兴趣。中国对于小孩子一向是不许动手,动手就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我们就应学习爱迪生的母亲,那么理解、宽容孩子,那么善于鼓励孩子去动手动脑,这样,更多的“爱迪生’们就不会被打跑、赶走了。”

夫人听了恍然大悟,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诚恳地说:“陶先生,您说得对,太谢谢您了,我今后必须照您的办法去做。”

主题陶行知先生教育心得体会总结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陶先生不仅热爱儿童,热爱青少年,而且热爱教育、热爱科学、热爱真理、热爱祖国人民、热爱全人类。“爱”是陶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爱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教师,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无尽的爱为孩子们的世界添抹一蔟缤纷。

我觉得,陶行知先生倡导“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和“生活教育”理论,真是抓住了问题的要害。我常常问自己:有时候,自己的教育效果为什么不那么理想?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自己还不够较“真”,许多人类文明的精华,在我的心目中,有时候可能只是“教条”,甚至只是一个美丽的包装,而非不可动摇的生活准则,既不是发自内心的理想信念,更不是早已形成的优良品性,生活中的我充满矛盾,左右摇摆,这就是造成“教的是甲行的是乙”的原因。对学生来说,这就是“坏的生活,坏的教育。”而只有当我感到把教育从目标到过程都非常认真时才是卓有成效的.当然,教师是人,不是神,不可能没有七情六欲,没有私心杂念,要求教师人人都达到陶公那样的境界,更不现实。但是我深深感到,作为教师有几点却必须向陶行知先生学习,努力在教育生涯中实践之:

首先,教师对待学生必须公正公平。这是学生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做不到这一点,你就不可能让学生感到满意。在这样的情况下,

要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就更加困难。我想陶行知先生是十分强调“公平公正” 对待学生的。这可以从陶公真心实意大办“平民教育”、“孤儿教育”中得到验证。

第二,教师对待工作必须认真扎实。“认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教育就更是这样。只要教师工作稍不留意,就有学生不把学习当回事。所以如果拿教师的知识能力与他的工作态度相比,我觉得其重要性最多只有3 :7,而且那份“知识”还得依靠“认真”来学习,那份“才能”还得凭他的“认真”去发挥。所以有句名言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

第三,教师对待学问必须好学上进。这是当好教师的重要条件。教师不可能个个都是学问家,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相关内容,却应该熟练系统的掌握,以便给学生最好的帮助指导,更有效地带领学生开展学习研究。除了所任教的学科知识、教材教法,还有教育学心理学,都要努力掌握。这需要在漫长地教育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究,这是当好一名教师的保证。而且更重要是,教师谦虚好学、积极进取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

“追求真理,学做真人”就要永远虚怀若谷,永远好学上进。即便这样,能够成“家”的依然是少数。因为成“家”,需要深厚的底蕴,需要不断学习研究,实践反思,发现规律,并进行深刻的理论创造;同时,还要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带领出许许多多确实优秀的学生,并获得社会确认。

第四,教师对待教学改革要有创新精神。时代在发展在进步,教育必须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什么是创新?陶行知先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概括的说就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意思是知识的形成离不开行动,创造也必须在实践中产生。所以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经验理论,也必须结合中国的教育实际,要有自己的思考。

主题陶行知先生教育心得体会总结

四块糖的故事

一天,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巴砸自己班上的男同学,陶行知立即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王友早早地来到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这时,陶行知走过来了。他一看到王友,就掏出一块糖果递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愕地接过糖果,目不转睛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果递给王友,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的时候,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

王友更惊愕了,他不知道校长到底想干什么。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王友的手里说:‚我已经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证明你很正直善良,并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

王友听了非常感动,他失声叫了起来:‚校长,你打我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又掏出一块糖果递给王友,说:‚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这块糖果值得奖励给你。现在我已经没有糖果了,你也可以回去了。‛

陶行知的教育让王友明白了,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换个角度想想问题。可见,父母应该教育孩子经常问自己:‚要是我处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怎么想呢?又会怎么做呢?‛‚我现在应该为他做点什么,他的心里会感觉好受一些呢?‛这样,孩子往往会看到问题的另一面,从而产生宽容的品格。

主题陶行知先生教育心得体会总结

拜人民为老师

早在办晓庄师范学校的时候,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教导师生们与劳动人民相结合,‚教人民进步者,拜人民为老师‛。

山海工学团刚成立的时候,农民的孩子有了读书的地方,烧香拜佛的红庙成了教室,可是没有孩子们用的桌椅。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带来自己的凳子,有大有小,高低不一。一星期以后,学校请来了木匠师傅,他闷着头做凳子,一天能做好几个。陶行知走过来,看见木匠师傅满身是汗,就递给他一杯水,说:‚我们不是请你来做凳子的。‛木匠疑惑地望着陶行知:‚那叫我来做什么?‛

‚我们是请你来做‘先生’的。‛

‚我可不识字。‛木匠慌了。

陶行知笑着说:‚我是请你来指导学生做木工的。你如果教会一个人,就可得一份工钱。如果一个也没教会,那么就算你把凳子全做好了,还是一文工钱也得不到。‛木匠显出为难的样子。陶行知亲切地说:‚不要紧,你不识字我们教你。我们不会做木工,拜你为先生。我第一个向你学。‛说着,陶行知拿起一把锯,对准木板上划好的线就‚吭哧‛‚吭哧‛地锯起来。

第二天,广场上摆着木匠工具,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学做凳子。有个小朋友嘟囔着:‚我们是来读书的,不是来做木匠的。‛一个大人看见孩子拿起工具,不小心就很容易弄破手,也皱起眉直摇头。这时,陶行知笑着说:‚我有一首诗读给大家听听:‘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你们看写得如何?‛小朋友都拍手说好,那个大人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从此,每天孩子们都学做凳子,他们也当‚小先生‛,教木匠师傅认字。3个月后的一天,教室里的50个孩子,都坐着自己做的凳子。讲台上还有孩子们自己制作的杠杆、滑车等玩具和仪器。家长们挤在窗口、门外,信服地点头叫好。陶行知在讲台前,念起了一首刚写好的诗:‚他是木匠,我是先生。先生学木匠,木匠学先生,哼哼哼,我哼成了先生木匠,哼哼哼,他哼成了木匠先生。‛孩子们看看坐在他们身边一起听课的木匠,大家都笑了。

姚文采是陶行知的同乡,陶行知请他到晓庄学校教生物课。第一次上课,陶行知就让他先把书本摆到一边去,要‚随时教育、随地教育、随人教育‛。姚老师教了10多年生物课,从来没有不带书本去上课的时候,他弄不懂陶行知是什么意思。傍晚,他看见陶先生与两个叫花子在亲热地交谈。陶先生和那两个人谈完话,就叫学生领他们去洗澡,然后告诉姚文采:‚这是我从南京夫子庙请来的两位老师,来教大家捉蛇。晓庄附近有

陶行知先生教育心得体会总结 陶行知教育名篇体会(8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