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数字教材心得体会高中精选 数字课程教材培训心得(七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推荐人教数字教材心得体会高中精选一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7页及相应练习
教材分析
该课内容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第一课时,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本节课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其乘法算理是一样的。该课也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知识的迁移,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体验知识迁移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并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笔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原理。
教具准备
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课前2分钟口算练习
一、情境导入
播放北京标志性景点的图片。
教师:同学们,暑假你们都去哪里玩了呢?王叔叔、李叔叔暑假去了首都北京旅游,他们乘车所用的时间都是12小时,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王叔叔
旅游大巴
平均78千米/时
李叔叔
火车
平均145千米/时
教师:他们是从同一个城市去的么?
教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算出王叔叔所在城市到北京多少千米么?指明学生列出算式:78×12
学生列竖式计算,交流、汇报。
二、探究新知
李叔叔所在的城市离北京又有多少千米呢?如何计算呢?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45×12
1.运用估算
能不能估一估李叔叔住的城市离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呢?
说一说估得方法。
要想知道准确结果,还得用笔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
2.探究算理
学生尝试笔算,教师巡视,挑选出几种不同思路的算法到黑板板演。我们先请刚才板演的同学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吧,每一步的算理。(根据学生汇报,演示)
1 4 5
× 1 2
2 9 0 ——表示什么?(表示2小时行的路程,即290个1)
1 4 5 —表示什么?(表示10小时行的路程,即145个10)
1 7 4 0
我们想知道这个结果是否正确,有什么好办法呢?(一是与估算结果比较,二是通过验算。)
3.讨论交流
大家四人一组讨论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样的,互相说一说。
4.学生汇报。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7页做一做横着第一排。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教师巡视发现典型现象,请其板演。
集体订正。
2.算理选择题
(1)在计算234×35的时候,2×5表示( )
a. 2×5 b. 20×5 c. 200×5 d. 200×50
(2)下面( )算式中2×5表示的意思是200×50
a. 209×15 b. 205×52 c.325×52 d. 152×5
3.不计算,选择答案。
425×19=( )
a.3825 b. 8020 c. 8075 d.46325
425×219=( )
a.93075 b.68000 c.46325 d.80000
4.练习八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推荐人教数字教材心得体会高中精选二
审定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事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一)数一数 2课时
(二)比一比 4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6课时
1、1---5的认识 5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8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3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6课时
(五)分类 4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8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8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6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6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 6课时
(八)认识钟表 4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6课时
1、9加几 5课时
2、8、7、6加几 6课时
3、5、4、3、2加几 5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十)总复习 4课时
推荐人教数字教材心得体会高中精选三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是本单元第一课时,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教材结合“购物”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教材提供了人民币实物演示、连加法、加法竖式、表格算法和列竖式计算等几种不同的方法,重点是通过实物演示和对照连加竖式,使学生了解列竖式计算乘法的算理。然后在练习中巩固,再把所学用于解决身边问题。这节课也为后续学习乘法计算奠定了一定基础。
学情分析
由于这次上课是在哈尔滨市,而哈市的学生一直使用人教版教材,在此之前并未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所以在计算上可能会有难度。这需要教师通过前测了解学生对于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掌握程度,并预测学生在探索新知时可能使用的计算方法。在课上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在交流中体会算法多样化,并重点探索乘法竖式计算方法。虽然乘法竖式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提前接触过,但在课堂上是第一次学习,要在口算的基础上,对照不同算法,理解算理,真正掌握竖式计算方法。
另外,考虑到学生年龄和数据计算枯燥两方面的特点,学生计算时往往会产生一些不良习惯。因此,要创设具体情境,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情绪、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与交流,促进对数学的理解。学会计算的同时,渗透迁移和转化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设想
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结合学情实际,围绕教学目标,我从以下几方面设计教学:
首先,从学生熟悉的身边情境“购物”进入本课,先让学生说一说情境图中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如: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列出算式:12×4。接下来,在学生独立计算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算法,然后全班分享。在体会算法多样化后,重点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乘法。通过实物演示和对照连加竖式突破本课难点,使学生了解其算理,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加以指导,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方法和技能。最后,通过练习巩固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图片、直尺、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为了改善同学们的读书环境,学校准备为阅览室购买一些物品,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一些有关购物的问题。(板题――购物)
出示图片: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读图,说信息,师引导学生完整介绍信息。
师: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测:
①一个书柜和一张桌子共需要多少钱?……能解决的加法或减法问题。
指名列式。
师:谁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
②乘法问题: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2个书柜需要多少钱?3张桌子需要多少元?……
生说算式,由于计算还没学,师板书算式在板的左侧,在新课后进行计算作为拓展练习用。
师:怎么想到用乘法?
引导学生说出求几张桌子的总价,就是求几个42是多少,就用42乘几。
如果提出的恰好是本课问题,则板书问题及算式,复习乘法意义后,直接进行计算方法的探索。
③不能解决或是不适合这节课解决的。
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定时间和许多信息,暂时放入问题银行吧。
如果学生还是没有提出,在2个问题后引导学生观察:大家积极思考,发现了不同的问题,你们的脑筋会越用越灵活的。再观察一下,要给这张桌子配椅子,需要买把椅子呢?启发孩子提出“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板书问题)
学生列式,师板书:12×4
师: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1把椅子12元,4把椅子的总价就是4个12元。
师指着板书的几个乘法算式,问:这是几位数的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解决这几个问题来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板副标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购物情境引入,旨在调动学生参与兴趣,引导学生从中获取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在提出和解决问题中,通过类比推理,进一步理解乘法意义。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提出问题――“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列出算式,从而进行下面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活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⒈结合情境进行估算。
师:请你先来估一估,4把椅子大约需要多少元?
给学生约半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后,交流估算过程,教师辅助板书。
预测:把12看作10,10×4=40,大约等于40;
师:继续想,实际计算结果会比40多还是少?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估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该具有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结合情境进行合理猜测,既能估计出实际结果的范围,又可以在计算后对照做出判断。并且合理的估算策略的交流,能够促使学生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
2、具体计算,探索计算方法。
⑴独立计算。
师:我们估计结果比40元多一些,那实际结果究竟是多少呢?想不想算一算?轻轻拿出练习本,把计算过程试着写出来。
学生在准备好的本子上独立计算,书写计算过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指导帮助个别学生,留意同学计算的各种方法,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板演。
师:已经完成的,可以再想想其他的计算方法,也试着写下来吧。
[设计意图: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保证每个孩子都有至少一种计算方法。]
⑵同桌交流。
师:我发现,有的同学的方法很好。现在请同桌两人相互看一看,轻声地交流一下,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学生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保证每个孩子都有至少一种计算方法。接着进行先期的同桌交流,旨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修正算法。]
⑶全班共享。
师:请大家先坐好,看谁坐的最直。下面一起来分享这几种方法,先请他们介绍,看看这些方法和你的有什么不同, 思考一下他们的方法好在哪儿?
引导学生介绍算法,组织学生倾听,互评。
预测:
①口算(乘法分配律)
10×4=40 2×4=8 40 8=48
教师随着学生的介绍:你的意思是说,先算4个10元的是40元;再算4个2元是8元,最后把40
人教数字教材心得体会高中精选 数字课程教材培训心得(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