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加法交换律微课心得体会及收获 加法交换律的优秀微课说课稿(7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22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关于加法交换律微课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教学片段:一个人去购物,付出50元,找回32元,问所购物是多少元?

学生1:18元。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1:用50减去32,就是实副付的18元,即50-32=18(1)

教师:如果我们用“ ”“—”号表示找回和付出,如何列式?

学生2:把付出50元,记为“-50”,把找回32元记“ 32”,那么(-50) ( 32)=-18(2)

教师:很好。(1)式与(2)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生3:(1)式用的是减法,得数是正的;(2)式用的是加法,结果是负的。

教师:观察得好。如果我们把管方向用不管方向来描述,请再观察(1)(2)两式,与同桌或前后同学讨论,归纳出你们的结论。

(同学们经过各种意见的碰撞、争论后)

学生4:(1)式不管方向,;用的是减法,(2)式管方向,用的是加法。那么,老师提出的问题就是用(1)式描述(2)式。我们讨论的结果是:符号不同的两个有理数相加,用绝对值较大的减去绝对值较小的,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

教师:好极了!这是有理数加法的一条法则,是大家发现的……

通过上述片段可见:课堂教学要放得开,但不能采取“放羊式”,教师必须有一定的引导,让学生参与数学结合的“发现”过程,自己探索或与同学共同探讨,合作交流,一来体验成就带来的愉悦,提高学习能力;二来通过协同“作战”,体现集体的力量,增强同学友情。这种做法和效果,是新课标所要达到的。

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就必须对教学不停的反思。反思能够发现教学中的不足,能够总结经验。反思是以往教学的总结,是后继教学的开端。反思的过程,是一种享受,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甚至升华。教学反思《《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一文

关于加法交换律微课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老师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帮助、激励和引导。本节课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实际,根据新课程解决问题和计算相结合的特点设计的,力争做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有机统一。

(根据以上的设计思路,对教材、学生作以下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以前较熟悉的整数加减法和三下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及起家一步学习的需要,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也是小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1.通过情景,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尝试探索研究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2.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注意验算检验,提高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小数加减法的算法(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为位数不够时的小数加减法。

1、抓住算理本质,重组教材,促进新知的内化建构。

本本节课,利用整数的加减法导入,让学生回忆和复习整数的加减法的方法,重点是整数与整数的末尾(个位)对齐,这样个数位也就相应的对齐了。接着,我把书上的例题进行了重组,让学生首先解决:“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这一问题,算式:4.75 2.65,这样使学生自然而然的由整数加减法,过度到小数加减发的表象中来,在伺机教授如何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这样学生对小数加法有课一定感性的认识,这时在出示第二个问题:“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算式为:4.75-3.4,教师巡视,指名一学生板演,及时反馈,找出不一样的做法,提示学生应该注意什么?这样学生变有了一定理性的认识。小数加减法教学的切入点是“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全课因此始终围绕这一算理为主线。讲清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特别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个核心算理,为探究新知做知识铺垫。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去判断、分析、理解、建构小数加法正确的计算方法,内化计算小数加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的要求。

2、关注学生学习,强化有效互动。整节课我能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没有提前的渗透,没有矫情的暗示”,全力以赴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注意面向全体,给他们改正错误,成功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剖析错误,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让所有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3、精心练习设计,联系生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为了问题的呈现我也是我也是精心安排的。第一个练习是安排了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竖式,直接让学生在竖式在填写结果,因为这个时候,学生对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只是一个感性的认知,还没有内化成方法和算理,老师应该适当的扶一扶。接着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改错,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第三题是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要求学生掌握验算的方法,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最后是一道实际问题,出示两个条件,让学生自己提问并解决。使学生顺利进行建构生成,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到达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的目的。

关于加法交换律微课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初步分析和推理能力。

3、通过生活情境的模拟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生活数学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求两数相差的.应用题的正确解答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件演示)

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群快乐的小矮人,他们每天在森林里早上出去采果子,晚上回到家里唱歌跳舞,生活的很幸福。这一天他们采了很多的果子回来了,突然两个小矮人争起来了。他们到底在争什么呢?我们去看看吧!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 提出问题 (对回答问题好的同学给他们组奖一朵小红花)

课件出示:两个小矮人的对话(蓝衣服的小矮人说:我摘了12个果子,红衣服的小矮人说我摘了8个,)

问:(1)你能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哪些有关的数学问题?

(先同桌互说,互提,然后再指名说,同时老师板书)

(2)那你能够根据这些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吗?请试一试。(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老师板书)

板书:8+6=14

8-6=2

8-6=2

8-6=2

8-6=2

(3)观察以上的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

归纳得出:求多多少或者是少多少?多几或者是少几都可以用减法计算。

2、做一做 (电脑出示:p72:做一做)

(1)先让学生同桌互编数学小故事并列式计算。

(2)集体订正

3、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每个组红花的获得情况:

1)先数一数:每个组各有几朵花

2)你可以提出哪些有关的数学问题?

(学生活动,在小组里互提互说)

3)指学生说,其它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口头列出算式计算,看一看,谁最聪明。

问:还有不同的问题吗?

4、出示第73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练习:

关于加法交换律微课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

4.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

5.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

加法交换律微课心得体会及收获 加法交换律的优秀微课说课稿(7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