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及收获 年味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六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2022年味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今天是除夕。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指针那仄歪的影子已指向“8”字。刚吃完早饭,大人们便开始忙了。惟有我怔怔地坐着。
“诶,快来帮忙啊!”妈妈招呼我。“哦,”我一下子跳了起来。不一会儿,茶几上就摆满了糖果。
十点了,为了迎接客人们的到来,爷爷奶奶便着手开始做饭。一个切肉,一个切姜,忙得不亦乐乎。我自然是加入了做饭的行列,可我终究是我,剥了几个松花蛋便跑开了。
不久,香喷喷的饭菜便摆了一桌。我们围坐在桌边,自是其乐融融。我闻到了一丝年味儿,好香。
下午4点钟左右,我自告奋勇去“新桃换旧符”。一手拿着胶带和剪刀,一手拿着对联,刚把对联展开,便分不清上联和下联,无奈,只得回去请教爸爸。“咦,这么快就贴好啦?”他似乎有些惊讶。“呃……这个嘛,请教您一个问题,这两句,哪个是上联?”我有点难以启齿。“唉,真是笨,还得劳烦我亲自走一趟。”爸爸抱怨着。
爸爸先大概地看了看位置,剪下一段胶带,娴熟地将上联贴好。很快,下联也贴好了,我便顺便看了一下邻居家的对联,每一对中都包含了对新年的期冀。在这到处一片红红火火的热闹景象中,我似乎又嗅到了年味儿---一片红火喜气洋洋的味道。
又到了吃年夜饭时间,我们一大家人三世同堂,共享天伦之乐。饭桌上,你一言我一语,似乎都久别重逢,有着说不尽的话,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仿佛演讲家在高谈论阔,侃天南地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烟花爆竹声愈渐高涨,渐渐湮没了我们的谈话声。耳边只剩爆竹与春风交织的交响曲。虽听不到说话的声音,可家人们脸上的一颦一笑却似乎表达了一切的想法。原来年味儿还有情---在百忙中相会的亲情,团圆情。
伴着窗外绚丽的烟火,脑海中浮想联翩……
想着那名叫“年”的怪兽何时会来到人间;想着那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否在天堂看着我们幸福地过节;想着那“年味儿”如何捉摸不透却又无处不在?……
烟火,不过是昙花一现,而人之常情,却如喜马拉雅山般永恒而坚不可摧,年味儿,就是幸福的味道。
“啪啪啪---”春节在这一阵阵鞭炮声中也该拉下帷幕了。可我却久久不愿拉下,因为---
我要抓住年味儿。
2022年味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二十三打土尘,二十四送灶神,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办鱼肉,二十七洗金漆,二十八刜鸡鸭,二十九家家有,三十夜鐤罐咵。年初一,开门就作揖,初一拜家庭,初二拜亡人,初三初四拜丈人。
这是湖北的年歌,唱出了湖北整个过年的风俗。然而各地习俗有不同,我家乡的年味,独具一番风情韵致。
农村的年是从腊八开始的。喝完腊八粥就该杀鸡宰鸭腌制腊肉了。一年到头养了三四百斤的大肥猪也被腌制成各种腊味——腊猪蹄,腊肠,猪头肉等。然后捎带给远方的亲人,让在大城市里生活的子女也感受到一分浓浓的乡情。
二八二九,身在异乡的人们都披着尘土回乡,赶在三十之前给失去的亲人“送亮”——所谓送亮,即在祖先坟头烧上写冥币,再放鞭,烧香,在坟头插上一根红烛(现在已被led灯所代替),年轻一辈的人还要磕头祈愿,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被祖先佑护。当夜幕降临时,你会看到辽阔无垠的田野上,是星星点点,绵延不绝,昏惑的红光如同天空中的星星,闪闪烁烁,只有在这时,你才会感受到这片土地的伟大,以及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传承的厚重。
团年饭的程序也颇为讲究,菜肴摆好后,人不上桌,先盛好米饭摆好酒,在桌子下烧上一堆堆纸钱,这叫“叫祖”,让逝去的祖先先吃,据说在这个时候,小孩子能在门的角落里看到祖先的灵魂,虽说迷信了些,去饱含着人们对于先祖的思念,以及对于民俗的代代传承和尊重。
饭桌上的菜肴品类丰盛,然而有几道菜却必不可少——腊鱼,腊肠,腊肉以及鱼糕,荆州人素有“无糕不成席”之称,每年过年家家都会置些鱼糕,而有手艺的人家便会自己打制。将鱼肉切碎成一团无刺的肉团,再抹上些蛋黄,在笼屉里蒸成
味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及收获 年味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