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金属比热容心得体会和感想 金属比热容的测量误差(9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关于测量金属比热容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土木工程测量是一项实践性比较强的工作。透过这次测量我在发现我是一个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测量也是一项务实求真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在测量实习中务必持续数据的原始性,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为了确保计算的正确性可有效性,我们得反复校对各个测点的数据是否正确。我们在测量中不可避免地犯下一些错误,比如读数时估读不够准确,水准尺或花杆放得不垂直就读数,读数时间间隔过长,等等,都会引起一些误差,因此,我们在测量中内业计算要和测量同时进行,这样就能够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错误,也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由于这是一项历史性工作,很多数据在以后都可能用到,我们就要力种树各个数据的有效性,保留原始数据也利于以后的查证,这也体现了务实求真的精神,不仅仅在这次实验中,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就应做到这一点。
这次的实习也是一次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工作潜力的一次机会,在测量过程中,我们都要去想一想如何地去设点,怎样去测量,要测哪一些数据,如何才能够确保所测的数据有效性,然后一齐讨论解决。我们都没有很丰富的经验,也没有测绘的天才,这就是要启发我们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自己给自己一次发挥的机会。
在这次测量实习中,由于个人的因素,对这次测量进度带来了不少麻烦,例如不认真,不专心把数据抄写错误,从而导致计算出现问题;还有计算错误也会给之后的测绘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这些不就应出现的错误都是由于个人的不认真、不专心的态度所造成,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这是很有必要的。在工作中,我们要持续一种沉着冷静的状态,这样才能少一点犯错,以提高工作效率,这也是培养个人独立思考的条件,只要持续这种状态,相信很多问题都能解决。
两周的测量实习不长也不短,要顺利地完成任务也得下必须的功夫,毕竟我们是“初生牛犊”,总抱有必须的好奇心。但是在这次实习中,我们也充分发挥了个人的主动性和团体的合作精神,得以完成老师给我们的任务,虽然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们所明白的、学到的也只是土木工程测量中的冰山一角,但我们不会骄傲,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还得继续努力。
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同学之间的感情。测量不是一个人的测量,而是大家的测量,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思维是远远不够的,以小组为单位的测量是才是真正好处上的测量。小组的团结合作让这次测量任务顺利的完成了,大家应对着这寒冷的天气,依然带着雨伞工作,构成了一队队友好的伙伴。你打伞我来测量,慢慢地体会到团结起来才能完成任务。每一天的工作任务都是经过大家商量、分配之后才进行的,昨日测水平角的,这天就测高程或者量距。这样就会对进程有了必须的保证。
从画图,对数据的分析及图形的完成,有很多的知识在脑中浮现,那些计算的公式运用就更加的明白了。从中那发现很多的问题,误差的计算,数据的处理,还有培养了我们的绘图潜力,什么叫做地形图,是怎样绘出来的。问题总是有的,但经过思考及同学的指点,就把它解决了。这次实习给了我一个很大的考验,对测量有了很大的了解并收获了很多。
总的来说,期望土木工程测量实习这一课以后要坚持下去,理论结合实际是最大的收获。让我对土木工程这门专业了解了更深一步,虽然不是真正工作上的测量,但对以后工作有了一个实习的机会。为期两周的测量实习就这们结束了,我从中领悟了到:在实质当中学到的知识比坐在教室里上课要牢固得多。
关于测量金属比热容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1.掌握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与读数和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
2.掌握全站仪对中、整平、瞄准与读数等基本操作要领;
3.掌握小地区碎布测量布点方式;
4、 掌握测绘学的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的一般方法;
5、 了解和掌握测绘有关内业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
6、 培养同学们的基本功,充分锻炼同学们在测,记,算绘各个方面的能力;
7、 帮助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个人责任感;
8、 充分认识到测量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引导专业素质的养成;
9、 培养同学们快速,严谨而有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要学习进行:控制点高程测量;导线测量;水准、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2.每小组将学校南、西校区共20个水准点进行四等水准闭合路线的测量,并根据其中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推算出其它水准点的高程。
3、 每小组完成一个指定区域的导线测量(包括高程)。
4.每小组完成提交一份水准测量的成果表、一份水准测量的原始记录数据的电子表格、一份导线测量的布点图、一份点之记表、一份导线测量的原始测量数据的记录表格和导线测量成果的精度报告。
5.每小组完成老师规定的任务并提交一份实习报告。
在老师的分配下,本小组的实习任务由7月1日起,共为时两周,实习具体内容由两大部分组成:
1、在滁州学院南、西校区内,对校内的20个控制点采用闭合路线进行四等水准测量,并且闭合路线每条线路,必须进行往返测加密,及相应的内业处理;时间安排:7月1日~7月9日。
2、在滁州学院南校区中,以图书馆为中心,包括图书馆前的广场和草坪、图书馆后的水上报告厅和图书馆南北两侧的草坪进行碎步点的布设和
将布设的碎步点采用导线测量的方式测量其坐标和高程,及相应的内业处理;时间安排:7月10日~7月12日。
水准测量与对碎步点的导线测量都在滁州学院内进行,由于学校整体建筑在丘陵地形上,各点之间相对高程较大,这给水准测量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利。另外,由于测区位于校园主干道附近,且周围有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等设施,又由于人员的流量较大,容易对实习中的人员和仪器造成干扰或者带来危险。
在实习过程中,滁州学院主要以晴朗的天气为主,天气较为炎热,致使工作时间受限 ,也都给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四等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方法: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根据水平视线确定两点之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的高程推求未知点的高程。在所选择的闭合回路上有若干个控制点(索要测出高程的点)。回路上,每两个控制点之间为一测段,每个测段中设置偶数个测站,站与站间距离应适中。施测方法及使用的仪器:四等水准测量中使用科利达水准仪,按照国家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进行施测。各项限差: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计差 黑红面读数差 黑红面高差之差 高差闭合差 i角误差≤80m ≤5.0m ≤10.0m ≤3.0mm ≤5.0mm ≤±√lmm ≤20〃
2、导线测量:
(1)。导线控制点的选择控制点一般选择视野较开阔的较高地势处;每个控制点要和其前后控制点通视;控制点的选择要易于查找。
(2)。测量方法:采用闭合导线测量,即在控制点间布设闭合导线,利用全站仪进行数据的观测,将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集成在对全站仪的一次操作中。
各类控制点的布设方案:经过实地勘察后,本小组以在点位稳定,安全性好,通视情况良好,便于观测为原则在测区内选择了12个点作为控制点(其中三个为已知的控制点),并在所选点处订钉子作为标记,由这12个控制点构成闭合导线,并且以其中两已知点左闭合导线测量
(3)。施测中使用的仪器有:苏一光全站仪设备1套,脚架一个,反射棱镜2套。
(4)。施测方法:在各个控制点的观测时,导线的转折角,导线边,导线控制点的高程进行观测,并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其中对转折角及导线边长采用二测回观测,以减少操作和提高测量精度。
(5)。各项限差:半测回差 测回差 闭合导线长度 平均边长 导线相对闭合差 测回数j6 方位角闭合差
≤36” ≤ 24”≤900m ≤80m ≤1/4000 1 ≤±40”√n【水平控制测量:(n为测站数) 】
1、四等水准测量:
本小组共有成员4人,在施测水准测量的时候,人员分配情况是:跑尺员(前,后尺各两人),观测员,记录员 由四人按天依次进行轮换。
具体作业方法如下:在选取了合适的水准路线和固定点之后(水准路线见附图),
开始进行第一测站的观测,将水准尺立于固定点上做为后视,水准仪放置在水准路线附近合适位置,然后在施测路径前进方向上取仪器与后尺大致相等距离放置尺垫,在尺垫上树立前尺。随后观测员对水准仪进行整平,并按“后后前前”的顺序对后尺前尺进行读数。在一测站完毕后,通知后尺移站,此时前一站的前视点变为后一站的后视点,按照与前一站相同的工作程序完成该站的测量,直到完成该测段为止。
2、导线测量
在导线测量过程中,对小组成员进行了如下分配:两人负责棱镜与配套脚架,一人为观测员,一人为记录员。
具体的作业方法如下:在组织组员对测区进行了勘察情况下选定了控制点,在确定已知点位置后,按照闭合导线观测法进行观测:将全站仪安置在第i站的基座中,棱镜分别安置在后视点i-1和前视点i 1的基座中,进行导线测量,分别读取六种观测值:水平角β,距离s,竖角α,仪器高i,目标高;在同一测站处进行两个测回的测量,对两个测绘的结果进行检校,结果合格后转站,如前一站进行观测,直到闭合导线测量完毕。
在整个过程中都应该遵守导线测量的对于误差的要求进行。
我们在进行内业实习过程中,内业处理主要学习的就是”南方平差易20xx”的使用,该次实习的成果也是使用的”南方平差易20xx”处理的
1、四等水准测量:
本小组对水准路线进行了往返观测,主要计算及其成果如下:
已知高程点个数:1
未知高程点个数:20
每公里高差中误差 = 2.66 (mm)
最大高程中误差[g4] = 1.81 (mm)
最小高程中误差[k10] = 0.68(mm)
平均高程中误差 = 1.28(mm)
规范允许每公里高差中误差 = 10(mm)
[边长统计]总边长:4196.100(m),平均边长:155.411(m),最小边长:69.400(m),最大边长:372.400(m)
观测测段数:27
以上各项数据都满足实习中对限差的要求。
2、导线测量:
在进行了内业计算后,本小组地形图测绘的指标数据如下:
平面控制网等级:国家四等,验前单位权中误差:2.50(s)
已知坐标点个数:4
未知坐标点个数:10
未知边数:12
最大点位误差[d10_3] = 0.0059 (m)
最小点位误差[d10_7] = 0.0036 (m)
平均点位误差 = 0.0050 (m)
最大点间误差 = 0.0051(m)
最大边长比例误差 = 7248
平面网验后单位权中误差 = 1.44 (s)
[边长统计]总边长:543.385(m),平均边长:45.282(m),最小边长:19.869(m),最大边长:118.319(m)
以上各项数据也都满足实习中对限差的要求。
在实习过程中,我从技术,团队合作,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收获:
从技术方面来说,这次实习给了一次我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许多原来并不熟练的知识逐渐被清晰的理
解,许多原来没有重视的方面也得到了巩固,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在课本中所提到的技术要求之外,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我有了比较深的体会:
1、实地测量前需要进行勘测:
在进行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之前,作为组长,我都组织大家对闭合水准路线和测区进行了勘察,做了预先的准备工作,这样做的结果是小组成员对将要完成的任务有了直观的了解和充分的准备,直接提高了作业的精度和效率。特别以水准测量为例,在施测前的下午,全组成员沿着老师所规定的水准路线进行了实地观测,分析了施测过程中可能出现困难的路段,选取了作为测段终点的固定点,并对每个测段中的测站数进行了估计,回去后我们在对测区环境的具体分析之后设计了测量路线和中途设站图,在测量的开展后节省了很多时间。
2、测量员所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习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提到的测量员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由于相隔距离较远,如果测量员不通知,跑尺员很难自行判断读数是否完毕,所以读数完成后,测量员应该立即通知跑尺员,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跑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跑尺员不必要的处于紧张状态;对中整平的过程中,应尽量使得脚架所提供的平面水平,这样就可以减少脚螺旋过度的扭动,从而减少了下一站对中整平的时间;在测站放置脚架时,脚架的两条架应该沿水准路线或闭合路线的前进方向,这样在读数过程中就大大降低了因测量员碰触脚架而产生误差的可能;根据我们小组读的数据反映,误差“较大”的点的值大部分是在读数较犹豫的时候获得的,因此,测量员读数的过程中应该看准数据后立即读数,如老师所说的,要做到“稳,准,狠”;
3、跑尺人员要注意的问题:
在跑尺工程中,每次跑尺时的前后距都要根据上一次的数据累计差进行及时的调整,使其不可以超限;在地面坡度较高的时候,应适当的多设转站点,避免因为多次调整或重新设站造成的时间浪费,可以提高效率。
4、有关数字的的技巧:
在具体操作前,很多时候都觉得外业工作和内业工作中的数据计算都是按照既定的步骤进行,经过老师的指导,大家逐渐掌握了一些有关数字方面的技巧:在水准测量的时候,对于前后视距累计差这一项限差,记录员在每一站读数完毕后应该立即计算得出,这样在下一站的时候就可以有意对其进行调节;
5、在对导线测量的碎步点的高程进行测量时,我们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两种仪器均进行了观测,发现水准仪采集的数据精确度较高,而
测量金属比热容心得体会和感想 金属比热容的测量误差(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