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九要素心得体会和感想 十人九足游戏心得体会作文(七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游戏化九要素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1巩固跑步的正确姿势,训练跑的速度。
2能开动脑筋,运用多种方法练习跑。
3培养幼儿机智勇敢。
1幼儿人手一张报纸。
2韵律操音乐的磁带及录音机。
1开始部分
幼儿入场做准备运动:幼儿手拿卷好的报纸,在音乐中有精神的入场。
2准备运动(韵律操 :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听音乐有节奏的手拿卷好的报纸,
有精神的做操。
1教师打开报纸,启发幼儿边想边尝试,不用手去帮忙怎样才能让报纸贴在胸前而不掉下来,让幼儿自由分散的活动。
2试后请幼儿集中,谈谈尝试的结果,得出结论:把报纸贴在胸口,快速的跑。
3第二次尝试将报纸贴在胸前往前跑,试跑几下,让幼儿得到结论,跑得越快报纸贴得越紧,越不容易掉下来。
教师带领幼儿做“大哭”“大笑”的表情,以放松肌肉和情绪,对幼儿活动情景作简单评价,幼儿在音乐声中步回到教室。
有关游戏化九要素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活动意义:“六一”儿童节是属于所有小朋友的节日,为了丰富朗下小学小朋友的课余生活,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节日。我院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特地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一场趣味十足的“六一”游园活动。
一、活动主题:放飞童心快乐游园
二、活动时间:20xx年6月1日(星期二)上午
三、活动人员:23名青年志愿者
四、活动地点:阳西县溪头镇朗下小学
五、活动内容和具体流程:
(一)上午7:30志愿者在北区宿舍门口集中,8:00校车出发;
(二)上午9:00分配一组志愿者开始布置“六一”趣味游园活动现场(准备活动道具、挂横幅等工作);
(三)上午9:30安排一个简单的捐赠仪式。
1.市教育局领导讲话;
2.朗下小学领导讲话;
3.职院领导、老师和志愿者代表为16名贫困学生送上节日礼物和慰问金;
(四)上午10:00——11:00开展趣味游园活动。游园活动包括6个小游戏,分别为飞镖神射手、曲线运球接力赛、水上行“兵”、二人三足、载人跳绳pk赛和背靠背夹气球比赛。6个游戏在操场上分区同时进行,获胜队伍和个人可获得小礼品一份。(具体游戏规则见附件一)
(五)上午11:00拍集体照留恋,11:30集队回校。
六、活动注意事项
(一)注意活动前后的安全问题。
(二)保持良好的志愿者形象,统一活动服装:马夹、帽子、徽章、队旗、工作证。
(三)参加活动的志愿者活动过程中须服从活动负责人的统一安排,积极参与前期筹备工作和活动结束后的后期工作(新闻稿、活动心得、活动总结、筛选相片等)
(四)积极做好活动宣传工作(宣传部负责制作宣传横幅、现场拍照、学生电视台负责dv拍摄)
七、活动经费预算:
(一)活动奖品(各80份):1元文具袋、1元的笔记本、1元元圆珠笔、0.5元橡皮擦、0.5元棒棒糖、散装饼干三斤。
约340元
(二)游戏所需器材:
青协已有资源:相机1部、打气筒2个、小黑板6面、挂横幅的红绳子2条、标靶1个、飞镖4支、一次性纸杯10个、剪刀、兵乓球拍2副、乒乓球6个。
待解决的资源:口哨6个、计时器4个、兵乓球拍2副、跳绳4条(团委借用)、桌子19张、粉笔若干(朗下小学提供)
须购买物品:气球一袋、胶纸、软草绳1卷、桶装水1桶。约20元
(三)宣传物品:宣传横幅一条50元、dv(学生电台借)
合计:410元
八、活动负责人:
有关游戏化九要素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背景
游戏,是幼儿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是幼儿最为喜欢、最能够接受的一种方式。因此,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对幼儿的发展影响是深远的。其中教师的“介入”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因素,但有一些教师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对于如何有效介入幼儿的游戏,显得茫然,无所适从。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表现了教师对幼儿游戏价值的自觉意识,那么,在游戏中教师如何有效介入幼儿的游戏,从而让幼儿的游戏得到发展、提升。下面,我以游戏中的几个案例为例进行分析说明。
案例一:
中班的孩子正在进行“十字路口”的游戏,其中王星和朱炎这两个小朋友只是对车有兴趣,拿着车一会儿推倒“路边的建筑”,一会儿撞向同伴的汽车,不时地招来同伴的不满,教室里一片混乱,眼见着幼儿的行为会妨碍游戏的继续。
原因分析:
中班有些孩子在游戏时比较喜欢摆弄材料,但主题意识、规则意识不强,他们不去管在游戏中我有没有妨碍到别人,只管自己在这个游戏中玩的高兴,以自我为中心。汽车是孩子们本来就很喜欢一种玩具,所以会出现刚才的这一幕场面。
解决策略:
师以“交警”这一游戏伙伴的身份介入:“呀!马路上怎么了?怎么发生了这么多起交通事故?”孩子们有的说:“都是王星和朱炎小朋友不遵守交通规则,把什么东西都撞翻了。”有的说:“要是有车道,按车道、路标开就不会出事了。”有的说:“对呀,还得有交通指示灯。”也有的说:“这儿车太多了,要是有立交桥,有的车可以在最上面开,有的车可以在中间开,有的车可以在底下开就不会堵车了。”师:“那么,你们能不能分工合作来做这些事情呢?”孩子们听了后,都纷纷行动起来。
介入效果:
在教师的适时介入与暗示指导下,游戏的内容进一步拓展,孩子建造停车场、立交桥,制作路标、站牌、信号灯,幼儿的兴趣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使游戏又得以进行下去了,进一步深化了游戏的主题。
案例二:
娃娃家游戏中,我观察到娃娃家中成员一个个陆续走开了,他们有的上医院,有的去理发……过了好长时间还没有回来,最后只留下秀琳小朋友在娃娃家,她一个人在那里炒菜,炒了一会儿,看到大家都还没有回来,觉得没有意思,也想到其它地方去玩了,看样子娃娃家这个游戏玩不下去了。
原因分析:
孩子在游戏中的兴趣及注意力不稳定,他们的角色意识较差,游戏规则较弱,行为不受规则控制,更不会用规则调节自己的行为,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去哪里玩就到哪里玩。
解决策略:
我以客人的身份去敲门,“叮咚,叮咚,有人在家吗?”秀琳听到后说:“是谁呀?”我说:“我是舅妈”秀琳很高兴地跑过来说:“是舅妈来了,快请进”,我说:“咦,家里就你一个人吗、爸爸妈妈上哪儿去了?”秀琳说:“妈妈去医院了”。我说:“哦,妈妈生病了,那我们去医院看看妈妈,好吗?”秀琳听后说:“是呀,妈妈去了那么久还没有回来,我去看看妈妈的病是不是很严重”。我说:“我陪你一起去吧!”接着我和秀琳去医院找“妈妈”,然后陪妈妈回家,又教秀琳如何照顾“生病的妈妈”,秀琳她忙得不亦乐乎。
介入效果:
在游戏中,教师以幼儿游戏的伙伴参与游戏中,用亲切的语气询问孩子,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给幼儿提出适当的建议,幼儿在很自然的情况下接受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使幼儿的游戏水平得到提升。
案例三:
中班幼儿在开展《金色的房子》表演游戏时,将孩子们分成四组进行表演,在分配角色的问题上,蓝悦那组的俊尧和凌峰争吵了起来,他们都想演小羊的角色,谁也不让谁,只见俊尧和凌峰两个人争抢着一个小羊的头饰,谁也不肯放手,而其他的几个小朋友正在旁边看热闹,表演的正常秩序被打乱了。
原因分析:
从小班刚升到中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较弱,缺乏交往的技能,遇到自己喜欢扮演的角色,不懂得协商解决,只懂得和人争,和人抢,中班孩子这个时期是人与人出现冲突的多发期。因此,经常会出现争吵的现象。
解决策略:
“怎么回事?”我开始介入。“俊尧和凌峰都想戴小羊头饰。”旁边的孩子说。“以前老师有说过,遇到你也想演这个角色,他也想演这个角色的时候,那该怎么做?”“可以轮流戴,轮流表演不就行了。”“也可以锤子、剪刀、布,谁赢了,谁先演。”其他的孩子们在旁边纷纷说。听了小朋友的话后,俊尧和凌峰放下了小羊的头饰,他们两个人都同时说:“那你先演小羊吧!我演其它小动物,”他们互相谦让起来了。接下来,俊尧先演小羊,凌峰演小猴,游戏开始了,他们都很认真得表演。
介入效果:
在游戏中,教师没有直接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中去,而是了解矛盾的起因,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周围的幼儿一起去思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同伴效应推动孩子最终解决了问题,重新开始游戏,推动幼儿游戏的发展。
结语:
从以上三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教师如何有效地介入幼儿的游戏,完全取决于老师对幼儿游戏行为充分细致的观察和理解,抓准时机,善用策略,做到既不“过之”,也不“过及”。“既不要干预太多,又不会错失任何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教授时机”是良好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师只有适时、适宜、适度地介入游戏,正确把握好游戏中介入与角色扮演,给予幼儿及时而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发挥游戏最大限度的教育作用,幼儿的游戏水平才能得到发展、提高。
新的思考:
1教师在介入游戏时应做到不影响幼儿的情绪、不转移游戏的目标、不干扰游戏的发展、不代替幼儿解决游戏中产生的问题,保证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有效发挥。
2应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恰当的运用各种介入方式方法,从而提高介入的有效性。
有关游戏化九要素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1.经过各种玩绳的动作,培养幼儿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
2.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主动性,满足幼儿自娱自乐的需要。
1.绳毽:绳的一端系上沙袋,幼儿可进行单脚内侧踢、外侧踢、两脚交替踢、跳踢等。
2.踩绳:绳的一端系上些彩色纸条,一幼儿随意抖动绳子,另一幼儿去踩,踩到后两人交换后再玩。
3.玩绳圈:将一根短绳的两端系起来,构成一个圈,幼儿将绳圈扔到天空,等圈落下时,用头或身体去钻,套住为胜,也可两
游戏化九要素心得体会和感想 十人九足游戏心得体会作文(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