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鹿洞书院心得体会总结 白鹿洞书院揭示读书心得(5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蓝天白鹿洞书院心得体会总结一
尊敬的评委,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号选手。我演讲的题目是《在文明的蓝天下》。文明犹如一泓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灵; 文明犹如一朵鲜花,绽放出灿烂的美丽; 文明犹如一串音符,编织着动人的乐章。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古以来就崇尚文明礼仪,是礼仪之邦。翻开浩瀚的历史,既有张良拾靴、孔融让梨这样千古传颂的典故,也有“不学礼,无以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代代传承的道理。
新时代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文明的蓝天下。作为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传承文明,践行美德是我们肩负的责任。一个民族的文明与美德,体现在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上,来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拾起地上的垃圾,虽是举手之劳,却充分体现了一个人行为的文明;寒冷的冬天,给别人的一句亲切的问候,这就是语言的文明。公共场所,轻声慢走,保持安静,这就是秩序的文明。
文明并不是空中楼阁,无木之本,而是建立在厚重的“尊重”基座之上的。因此,尊重是文明之本。尊重体现在尊老爱幼,尊师重道……这让我想起了程门立雪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人子弟,在年少的时候就要亲近良师,结交益友,要从他们那里学习礼仪和知识。
可当今,不少人却忽略了文明的存在。为了抄近路而践踏草地,你离文明只有数步之遥,乘坐公交车时拥挤上前,你离文明其实只有几秒!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包装袋,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随口而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过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
著名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很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在人年轻的时候”。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养成文明习惯,培养文明美德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忘文明。
我们同在蓝天下,共浇文明花。让我们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创造文明社会。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上,兼收并蓄,品文明之美,谱世纪之曲。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有关蓝天白鹿洞书院心得体会总结二
曾经在多少个白天,我对着蓝天白云放声高歌;曾经在多少个深夜,我迎着清风明月倾诉我的航天梦想。少年时代是如诗如画的岁月,少年时代是放飞五彩斑斓的梦的季节。
——题记
夜,明月夜。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倚窗独坐,仰望苍穹,深邃而又神秘。我思绪万千,月亮上有没有嫦娥?银河系中究竟有没有ufo?黑洞是否真的那么恐怖?它永远深藏着数不尽的奥秘,让我浮想联翩。
古往今来,人们心中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希望能飞向太空,像鸟儿一样遨游。万户实验了,但并没有成功。然而,人们并不因此而放弃梦想。几百年过去了,随着科技的革新,登月的梦想实现了。
坐在电视机前,看着火箭升空的那一刹那,烈焰升腾,大漠震颤。“长征”火箭托举着载人飞船,吐着橘黄色的火焰升向天际,这是多么的令人
蓝天白鹿洞书院心得体会总结 白鹿洞书院揭示读书心得(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