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认识垂线公开课心得体会总结 线的认识公开课教学反思(7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22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2022认识垂线公开课心得体会总结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进一步巩固数的组成,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地口算。

算法多样化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课件、计数器、小棒、口算卡。

(一)复习旧知。

1、王老师昨天去给班上的同学买写字本,可是商店里一共只有23本,如果每个盒子能装10本,这些本子能装满几个盒子?

2、请学生回答问题,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二)引入新课。

1、呈现主题图:因为昨天买的本子不够用,所以,王老师今天又去商店了,

2、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们看到了什么?

3、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本写字本?

4、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学生口头列出算式,教师板书:30 2和2 30。

5、点明课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在复习前面所学知识的同时,很自然地引出本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明确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一)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

1、独立思考:你们会算吗?请你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

2、学生汇报:谁来说一说你是算得的结果是多少?你又是怎么算的?可能会出现:

(1)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的。

(2)用小棒摆。

(3)用计数器拨。

(4)利用数数的方法往后数。

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方法要加以肯定。

3、共同验证:刚才大家都说这两个算式都等于32,那结果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是不是要验证一下?引导学生验证:

(1)用数的组成:30 2表示把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2)用小棒验证:3捆小棒加2根小棒,就是把3个十与2个一合起来,结果是32。

(3)用计数器验证:3捆小棒就是3个十,2根小棒就是2个一,先在十位上拨上3个珠子,再在个位上拨上2个珠子,合起来就是32。

(4)用数数的方法验证:先验证30 2,在30后面往后数两个数。

4、教师质疑:

(1)那2 30我们是不是也要在2的后面,往后数30个数呢?引导学生发现:同样可以在30后面往后数2个数就行了。

(2)那2 30怎么也等于32呢?引导学生去发现:不管是30 2还是2 30都表示把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组成的数都是32,只不过是两个加数的位置改变了一下。

5、快速抢答:教师出示:50 4、4 50;8 70、70 8;90 6、6 90,让学生快速抢答。

6、发现提炼:

(1)引导学生发现以上所有算式的特点:都是整十数与一位数相加。

(2)引导学生提炼方法:不管是几十加几还是几加几十,都是求几个十加上几个一,结果都是几十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经历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汇报交流之后,再引领学生验证,解惑,最后提炼出方法。】

(二)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

1、提出问题:谁还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呈现:

(1)王老师买了32本写字本,有2本没装在盒子里,剩下的都装在盒子里,装在盒子里的有多少本?

(2)王老师买了32本写字本,有30本装在盒子里,没有装在盒子里的有多少本?

2、列出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2-2和32-30。

3、说出算法:请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可能会出现:用数的组成、用小棒操作、用计数器操作、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想的、用倒着数的方法等等。

4、选择算法:对于学生提出的算法,教师给予肯定之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准备用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在学生讨论之中,明确各种方法的优势所在,适当引导学生选择又对又快的方法。

5、计算接力: 53-3、53-50;75-70、75-5;64-4、64-60,89-9、89-80。每组接力,第一个同学写出一题答案后,立刻将答题卡传给下一位同学。

6、归纳小结:

(1)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些题目不是几十几减几,就是几十几减几十。

(2)小结方法:几十几减几等于几十,几十几减几十等于几。

【设计意图:因为有了前面的教学铺垫,这一环节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自己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同时注重对算法多样化的渗透,引导学生选择又对对快的方法。】

(一)基本练习。

1.p48的“做一做”第1题:做好后,请个别学生说出方法,提示:利用加减法的关系,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2.p48的第2题,“烤玉米”。

3.p49的第1题: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完成。提醒:如何才能算得又对又快?

4、开火车:p49的第4题,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基础练习为主,让学生巩固所学,通过多样的练习形式,促使学生掌握又对又快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p49的第3题:

(1)呈现问题情境,分步出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注意写上单位名称。

2.p49的第2题:

(1)呈现问题情境,分步出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2)学生讨论解题思路,教师加以引导。

(3)学生独立解答。

(4)集体讲评,教师板书解题过程,规范格式要求。

3.p49的第5题:

(1)完整呈现题目,学生独立解答。可以有意选取一名解答正确的学生上台板演。

(2)集体讲评,根据学生所列算式提问:小猫吃了8条鱼,为什么还要加上8呢?

(3)教师带领学生审题:特别突出对“吃了”、“还剩下”、“一共”等关键词的理解。

(4)解答错误的学生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难度不同的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笔头表达能力与逆向思考的能力。】

(一)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有什么收获?

(二)归纳。

1、师生共同归纳所学内容。

2、提炼计算方法:

(1)几十加几就是几十几。

(2)几十几减几等于几十,几十几减几十等于几。

3、师: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方法,不能生搬硬套。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给学生更多的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整理归纳的能力和灵活选择策略与方法的能力。】

2022认识垂线公开课心得体会总结

1、正确感知“4”的数量和对数字“4”的认识。

2、学习按给的6以内的数字,取出或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认读数字4。

小熊猫图片6只、红泡泡图片、绿泡泡图片、黄泡泡图片、

蓝泡泡图片各若干。

能根据相应的物体,读出相应的数字,并找出该数字。

一、按数取动物

1、出示4只熊猫,幼儿点数。

2、一只熊猫吹了4个红泡泡,请幼儿取出4个红泡泡,贴在这个熊

猫的旁边。

3、一只熊猫吹了4个绿泡泡,请幼儿取出4个绿泡泡,贴在这个熊猫的旁边。

4、一只熊猫吹了4个黄泡泡,请幼儿取出4个黄泡泡,贴在这个熊猫的旁边

5、另一只熊猫吹了4个蓝泡泡,请幼儿取出4个蓝泡泡,贴在这个熊猫的旁边。

二、按数找物,认读数字4

1、4只熊猫、4个红泡泡、4个绿泡泡、4个黄泡泡、4个蓝泡泡,它们的数量都是4,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4”想小旗,要求念准“4”。

2、这里已经有了4只熊猫了,又来了2只,现在时几只啊?(6只)

3、给排在前面的4只熊猫贴上数字“1”、“2”、“3”、“4”,让幼儿认读数字。

4、1号熊猫吹了两个泡泡,请人来来给熊猫贴上两个泡泡。

5、2号、3号、4号熊猫用同样的方法,分别给它们贴上5个、6个、3个泡泡,请幼儿操作。

6、还用两只没有贴上号的熊猫分别也吹了4个和5个泡泡,请幼儿操作。

2022认识垂线公开课心得体会总结

《时分的认识》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等。这节课是“时分的认识”第一课时,要掌握的知识很多,而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

1、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时先创设了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猜谜游戏开始,并从已有知识出发,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回忆旧知,通过“你发现了什么?”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从而进入新知的学习。再通过听音乐、写字、口算、写数、涂色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分钟的时间,使学生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时间观念。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来获取知识。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探索、交流的时间,让学生

认识垂线公开课心得体会总结 线的认识公开课教学反思(7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