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关怀心得体会实用 关爱的心得体会(8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党的关怀心得体会实用一
大地渴望阳光,因为阳光孕育生机;
人民热爱共产党,因为共产党为人民带来幸福,带来光明,带来希望。
而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就如同春雨中的点点甘霖,洒播万物,惠及四方;就如同阳光中的缕缕清辉,普照大地,播种希望;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众志成城,一往无前,为中国人民的自新自立,为中华民族的自尊自强,披荆斩棘,迎风斗浪;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在革命和建设中体现出无私无畏的情感和斗志、展示出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数十载历史征程,刻划了无数赤胆忠魂的光辉形象;数十载沧桑巨变,记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业;数十载薪火相传,共产主义事业由理想付诸实践,由曲折走向光明,由崎岖走上康庄;数十载不懈追求,中国人民由奴隶变成主人,由屈辱变得自强,由贫穷奔向小康。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党员,我深知“共产党员”这沉沉的份量,因为她是无数先辈们用毕生的心血书写和诠释的无尚荣光,因为她是亿万人民期待和颂扬的民族栋梁;我深知“共产党员”这沉沉的份量,因为党的主张要通过党员来实现,党的形象要通过党员来维护,党的全部先进性都要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每一个普通党员能否传承美德、弘扬新风,始终如一地保持先进性,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共产党员不仅仅是一种身份、一种称号,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我们不仅要用积极的态度和优异的表现努力争取成为党的一员,成为这个先进集体的一份子;我们更要不断砥砺品格,磨炼意志,建设好、维护好、发展好我们的党,使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安定的环境使我们不必象革命先烈那样抛头颅,洒热血,拼杀疆场,历尽生死。但是,和平的年代仍然呼唤着伟大的精神,平凡的岗位依然期待着不朽的意志。在这次教育活动中,我们重温了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的先进事迹,他们的经历启人深思,催人奋进;他们的精神彪炳千秋,辉映日月,他们用朴实的言行实践着自己在党旗下的誓言,他们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在我们身边,同样有着许许多多平凡而优秀的共产党员。我们的调度班,视电网如身躯,视电网如生命。“安全工作只有满分,没有及格”。去年春节,电网出现罕见的冰冻,倒杆断线、系统熔冰,安全形势异常紧张,所领导和调度班的同志们毅然辞别年节的繁华、团聚的温馨,长时期加班,高负荷运转,使电网安全度过最艰难的时刻。我们的电网专家,从工会主席岗位退下来以后,主动承担技术工作,孜孜不倦,任劳任怨。直到退休的那一天,他仍说,今后,工作上只要你们需要,我随喊随到。还有许多同样普通的党员,他们用激情浇注青春,用爱心燃烧岁月,他们将忠诚作为矢志铭刻,将奉献作为生命主题。这就是平凡中的伟大,朴实中的精彩;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为之向往,为之追求,为之拼搏,为之奋斗的人生真谛。
同志们,正如指出的:“要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我们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捍卫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就要用三个代表武装头脑,搞好优质服务。同志们、朋友们,让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携手开创电力事业的美好明天。
推荐党的关怀心得体会实用二
[摘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便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究。从毛泽东时代建设“均平”的社会主义,到邓小平时代追求“共富”的社会主义,再到习近平时代构建“共享”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征程中实现了发展理念的梯次跃进。厘清党的发展理念的实践脉络,寻找政策背后的政治逻辑,才能真正理解党的政策,坚决贯彻党的制度安排,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坚定四个自信。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均平发展;共同富裕;“共享发展”
一、社會主义建设的最初30年,社会主义在“均平”的原则下缓慢发展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初30年,由于中国共产党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而将社会主义简单的理解为“一大二公”,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上秉持“计划平均主义”的原则。之所以采取这样的发展模式主要是受到传统思想和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首先,平均主义思想盛行,“均贫富”业已成为人民潜意识的存在。即使已经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人们仍深受平均主义思想的影响。再次,意识形态的对立使得新中国成立后,采取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政策。因此,为了突出两大制度的根本对立,以公有制来对抗私有制,以计划经济对抗市场经济,以平均分配对抗雇佣劳动,将贫富差距作为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靶子,而将“均平”看作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一化三改造完成后,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实现了国民总产值的飞跃。因此,中国所构建起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工业化道路,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第一桶金。但是由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经济基础薄弱,同时复杂的国际环境也使得人们仅从公有制、计划经济等方面来理解社会主义。特别是“文革”时期,“四人帮”进一步扭曲毛泽东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将物质奖励与修正主义等同起来,鼓动广大群众加入到“斗私批修”的队伍中来。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都足以证明,通过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不仅不能实现共产主义,反而将落入“共同贫穷”的境地。同时计划经济在发挥其快速实现资本原始积累的卓越功效之后,也将逐渐暴露其弊端。
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在“共富”的目标下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计划经济体制迅速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但却不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长久的动力支持,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很低,处于共同贫困的状态。纵观世界各国发展态势,资本主义国家并不像列宁所预见的那样是垂死的,反而在信息革命后表现出更强的综合实力。然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很难打开国门实现和世界市场的互动,在这一系列问题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共产党必将面临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实现市场化的重要选择。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将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概念。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由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基础决定的。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将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一系列的政策调整都是建立在实践过程中党对于社会主义本质不断认识基础之上。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其中,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基于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邓小平提出了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迂回发展的致富道路。先富是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地区和先富人民将会产生示范效应,带动其他地区和其他人民共同富裕起来。在“共同富裕”战略指导下,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人民生活也逐渐由温饱迈向小康。改革开放以来,共产党一直致力于对“富”的探究,取得令人惊叹的“中国奇迹”。贯彻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坚定不移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物质和制度保障,可以说很好的完成了“富”的目标。但是在“共”上,离既定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作为后起的发展中大国,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地区、行业、民族、阶层之间逐渐形成了巨大的差距。先富带动后富的基本战略,在一方面实现了社会经济整体提高,另一方面也拉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中国引进资本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因,在短时间内激活了促进社会发展的因子实现经济的腾飞。资本的逐利本性而导致马太效应,无时无刻不制造分化,因此仅仅通过支付转移等输血式的发展策略来实现让后富地区和后富人口的发展,是极其困难的。
三、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在“共享”的理念下实现人民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红利
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化版本,共享发展既符合社会主义价值立场同时也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2002年,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要“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长久以来我们将经济建设放在了国家发展大计的中心,而忽视了人们对于发展成果的分享。这一思想的提出,意味着中国将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多次强调共产党的责任就是要坚定不移的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十八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便成为了“共同富裕”战略的现实版本,体现了共产党人对于国情的准确把握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等八个方面,对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任务。因此,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拥有着日益雄厚的物质保障、不断完善的制度保障和坚定不移的政治保障。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研讨班上,习近平指出“共享发展”是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是渐进共享。作为新发展理念的立足点和落脚点的共享发展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面的内容:
(一)“共享发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集中体现
共享发展所追求是全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人民是否从改革中获益是检验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蛋糕”越做越大,如何分好“蛋糕”俨然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只有让全体社会成员尝到改革开放的“甜头”,才能调动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社会才能获得向前发展的动力。只有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确保人民的基本生活,全面小康才能得以实现。追求公平正义是效益与公平的统一,因此既反对忽略生产力因素而空谈公平的唯心主义,同时也反对只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公平的唯gdp论。
(二)“共享发展”与“五位一体战略”的统一
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它是党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科学回答。全面共享发展成果,就是要享受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建设的成果,这五个方面囊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缺一不可。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不仅享有五个方面建设已经取得的成果,同时也享有五个方面的发展机会。“共享发展理念”就是为实现“
党的关怀心得体会实用 关爱的心得体会(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