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培养与价值观心得体会实用 方法与技能、感情与价值观(六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技能培养与价值观心得体会实用一
一 全员参加、全程重视、全身心投入
教师技能的培训工作从教育科学学院孔凡哲教授的精彩讲解开始,到支教团全体成员进行汇报课而告终,整个过程历经一个多月的时间。还记得孔老师在第一堂课时,对我们这个团队不甚了解,对我们每一个人也很陌生,当时面队着我们12个人中有5名同学来自师范专业,而另外7名同学都来自非师范专业的情况,孔老师对我们的教师技能表示了一定的担心,但仍然勉励我们一定要利用课余时间集中练习,互相听课,查缺补失。在前两次课程的安排上,孔教授从最基本的怎样备课,如何写教案讲起,并在每一节课结束后,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通过孔教授耐心、细致的讲解,无论是师范专业接触过教师技能的同学,还是从未涉足过师范教学领域的“门外汉”,大家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这些体现在我们教案的起草、对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认识、对教法和教技的初步掌握等方面。正是因为大家对于支教事业和教师职业的崇敬和追求,才做出无悔的选择——支教;正是由于大家的辛勤努力和付出,才有了丰硕的成果——技艺的提高和理论的深化。
二 从初上讲台的羞涩,到张弛有度、欲罢不能的教学体验
在经过了第一阶段理论和宏观上的培训以后,支教团全体成员迎来了实战阶段——上台讲课。虽然大多数同学都有过上台讲话或讲演的经历,而且从上小学开始已经有十几年听老师讲课的经历,但是一想到自己要真正走上讲台,面对权威专家和众多“学生”进行教学工作,心中就会缺少底气,迈向讲台的双脚也越发沉重。孔老师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在一节课结束后,他布置的作业竟然是下节课要听我们当中4个人讲课,而且要按照要求从导语开始讲,到课程目的、教学内容、课堂提问、布置作业、教学反思等要点的全面细致讲解。面对这个艰巨的任务,我们只能采取抽签的办法来决定讲课的顺序,结果我抽到了第一个讲课的签!说实话,当时对于我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巨大的压力感油然而生。因为我不仅担心自己的讲课水平、效果,担心被孔教授批评,更加担心影响支教团兄弟姐妹们的形象。
带着我的第一份课堂教案,看着兄弟姐妹们期待的目光,想到团委领导、老师的热切关注和孔教授的悉心指导,我没有理由不把课讲好。于是我把整个讲台当作展示自己风采的平台,把整个教室当作我给学生干部例会时的会场,把教室里的老师、同学当作我的亲人、伙伴,开始了我的导语部分“同学们,大家一定知道在我国灿若星河的古典文学宝库中,有四部经久不衰的,伟大、经典的名著,那么,《红楼梦》就是其中之一……”接下来包括了请同学朗读课文、请大家回答问题、在同学们理解的基础上和我一起写板书等过程。20分钟以后,我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收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和会心的微笑。当时的我很幸福、很感动,因为毕竟我的初次讲课的经历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和支持。随后孔老师对我的课进行了全面的点评,我清楚的记得优势有几个方面,缺点是什么。
在随后几周的时间里,为了巩固和强化教师基本工,除了在每周二统一听孔老师讲课以外,支教团的同学们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在本部和净月两个校区进行教师技能的练习,大家按照顺序登台讲课,而其他同学扮成学生来积极的配合,同时在最后集体讨论过程中,对每一个人都提出许多教法、教案或仪表仪态等诸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供大家改正、提高。这些看似平淡、机械、重复的工作,却潜移默化地对最后我们的汇报课产生的积极、重大的影响。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点滴的积累、默默的付出、全身心的投入,才使我在汇报课上第一次有了放松的心态、坦然的感觉,并且在孔教授亲自抽签决定由谁代表讲课后,由于没有抽到自己而有了一种失落、失望之感。
三 继往开来、再谱新篇,扎实推进其他各级、各类培训工作
关于教师技能,教学教法方面的培训工作已经告于段落,前不久,支教团全体同学又来到农村教育研究所,邀请了副所长李老师为我们做了一场关于农村教育方面的培训。李老师结合自己在全国农村学校调研的经历,为我们讲解了很多我们关心的问题。包括农村教育现状、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结合支教团实际,提出我们出发前应做哪些准备等。大家认真做了笔记,并把培训的过程用摄像机和照相机作为永久珍藏。
在踏上支教征程之前,我们还将邀请城市环境科学学院的领导为我们做相关的培训,以进一步提高我们对于支教工作的理解和认识,充实出发前思想、理论方面的准备。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嘹亮的志愿者歌声中,我将和其他11位兄弟姐妹一起,肩负母校嘱托,怀揣团委领导、老师的众望,踏上支教征程,实现人生理想。我们会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完善自己的人格,强化团队的意识,为诺言拼搏,为理想奋斗,为母校争光!
对于技能培养与价值观心得体会实用二
幼儿期是一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儿童极易接受外界刺激,并且形成的一些习惯非常牢固。古语曾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这说明从小培养幼儿养成一定的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我们中国现代的孩子是家庭的中心,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都围着他们“转”。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能力逐渐在退化。我们班幼儿刚入园,不会吃饭,饭粒掉一桌子;不会自己接水、喝水;不会穿脱衣服,起床时衣服裤子扔的到处都是;不会自己洗手、洗脸;不会自己上厕所,需要老师抱着、扶着,有的小朋友甚至入厕后连裤子也不提,光着屁股就跑去玩玩具。事事需要成人帮助。美国儿科权威詹姆斯博士曾说:“依赖本来就滋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于思考,易受他人左右等弱点。所以,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这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抓住这个秩序的敏感时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培养其生活的自理能力,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儿童的生理看,随着幼儿的身体发育他们已具有一定的简单自理能力的生理基础;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自我意识的形成,把自己从周围环境中脱离出来,使她们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纲要》中健康目标中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使幼儿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且对促进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
一、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反复练习
自我服务能力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特别是小孩子,生活中有很多进行自理能力培养的时机,如,早入园换鞋、进餐、入厕、盥洗、午睡、离园等环节,处处充满了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培养的机会与条件,是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练习的最好时机与场所,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教幼儿幼儿学习自我服务的技能,并不断的引发幼儿自主的进行巩固练习,要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使这种良好的习惯不断的得到强化,促使幼儿逐步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1、 示范讲解教会幼儿。
由于小班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所以教师在交给幼儿每个技能时,要反复示范讲解并引导幼儿进行模仿。例如,在穿脱衣服训练时,教师首先要示范讲解穿脱衣服的方法与顺序。让幼儿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指导幼儿幼儿进行练习。
2、 图示指导幼儿。
将穿脱衣服的顺序,贴在墙面上,这样幼儿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巩固穿脱衣服的顺序和方法。
3、 故事儿歌提示幼儿。
故事和儿歌都是幼儿喜欢并易于接受的,教师创编儿歌提醒幼儿。如,孩子刚上小班,第一次接触饮水机,饮水机内有滚烫的热水,如果拔掉电源,孩子们在冬天便喝不上热水,如何让幼儿能掌握正确和水的方法呢? 我便编了一首小儿歌。《喝水歌》内容是这样的:手握水杯把,来喝清清水。先按蓝色水龙头,再按红色水龙头。摸摸水杯底儿,不烫也不凉,喝了吧。孩子们可喜欢了,喝水的时候经常边说儿歌边接水。
4、 反复强化训练。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加强指导。要做到前有要求,后有小结,指导、监督幼儿的自理行为,使其形成习惯。
5、游戏中练习。
在日常生活中的小游戏中加强幼儿自我能力技能的训练。例如,在饭后活动中,教师安排幼儿进行系扣子小活动(见图)。使幼儿既学习系扣子又发展了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又如,组织幼儿进行穿衣比赛,虽然年龄小但是都很努力的自己去穿,生怕让别的小朋友笑话。
二、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成长的需要,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教师根据幼儿活动情况有针对性设置、指导的活动。
1.创设适宜的活动区,引导幼儿主动活动。
角色促进幼儿主动进行自我服务技能的提高。扮演爸爸妈妈过家家是小班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扮演中由于角色的特点需要幼儿自发主动地进行自我服务活动训练,使幼儿在角色中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因此重点创设了娃娃家,在角色扮演的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活动。
教师将爸爸、妈妈、孩子、奶奶、爷爷等各种角色的工作,通过图式的形式布置在区域的墙面上,使孩子们在扮演中有“法”可依。活动前,教师通过谈话,唤起幼儿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幼儿有意识的回忆父母长辈的劳动。孩子们在区域中扮演爸爸妈妈,有的做饭,有的扫地、有的洗水果、有的擦地、有的喂娃娃、有的给娃娃穿衣服……(见图)孩子们在活动中做着各种各样的“家务”。 使幼儿在扮演的游戏活动中,学习了系扣子、学习了一口一口的吃饭,学习了用小抹布擦地等等自我服务的技能。《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通过区域的创设,引发幼儿回忆生活经验,运用图示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游戏,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教师将活动的内容通过照片的形式展示在区域的墙上,幼儿可以根据照片提示进行活动。例如,幼儿穿衣服练习,在劳动区教师将小熊、小狗不同服饰的照片布置在墙面上,幼儿根据小熊的服饰为它穿衣服。使幼儿在游戏中练习了穿衣服,在玩中学。
2. 投放有利于幼儿手部肌肉发展的活动材料,为自我能力的培养打好物质基础。
小班幼儿手部肌肉发展不完善,但是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需要有一双灵活的小手,这就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许多有利于幼儿手部肌肉发展的活动材料。因此,在我们班的巧手区内,我由易到难有层次的为孩子投放适于幼儿手部肌肉灵活性发展的材料。如,舀豆子,让幼儿用勺子将豆子舀来舀去,发展了诱人的动手能力,并为自己吃饭做好铺垫联系。有如,串珠子,夹夹子、穿线板、喂娃娃等等,使幼儿在活动中锻炼了小手的灵活性,为幼儿顺利的用勺子吃饭、系扣子等自我服务打好基础。
3.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宝宝学习简单的规则。
《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对规则的掌握,按规则活动是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一种。
在区域的创设时,教师便引导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简单规则的制定。例如:玩完玩具要怎么办?小朋友说,放回去。教师在投放材料时投放材料的v种类要少,数量要多。便于幼儿整理,在玩具筐上贴上不同标记,在相应的玩具柜也贴上了相同的标记,让幼儿进
技能培养与价值观心得体会实用 方法与技能、感情与价值观(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