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家长阅读心得体会总结 家长的阅读感悟和收获(八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1-311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2022家长阅读心得体会总结

更新观念,以《纲要》和《规程》为指导,自觉遵守园的规章制度,服从上级领导安排,做好本职工作,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素质,树立良好的形象和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保教工作方面:

1、继续深入学习《纲要》,并根据〈纲要〉中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对幼儿进行全面培养.

2、在教学中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结合主题加强环境与教育的互动与结合。

3、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幼儿想说、敢说,发展幼儿的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按时完成本园的教学任务,及其他工作安排,努力尝试英语教学,让幼儿在愉快游戏中学习,培养幼儿学习兴趣。

5、抓好幼儿日常生活常规工作,在各项环节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自立能力,让幼儿身心得到

三、保健方面:

1、充分利用自然因素,开展体育游戏、户外体能活动,锻炼幼儿身体,增强幼儿体质。

2、合理安排幼儿在园生活,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时惯。

3、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四、家园共育方面:

1、充分利用入园和离园的短暂时间,积极主动地与家长沟通,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园的情况,在家长的配合下实现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利用宣传栏、家园联系手册、电话以及家庭短信箱等途径,与家长沟通联系,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

3、家访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耐心听取家长合理正确的意见和建议,互相配合共同教育幼儿,使幼儿的健康成长!

五、自身素质的提高:

1、不断挑战自我。一位理想的教师,应善于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评价自己,从而树立自信。自信使人自强。只有自信,才能使一个人的潜能、才华发挥至极致,也只有自信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教师要不断地挑战自我,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甚至要撞击.

2、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我作为幼儿园的一分子,会努力地、真诚地与老师们融洽相处,做一个受欢迎的的老师。另外,我会承担中(2)班的教育教学工作。

3、充满爱心,受孩子尊敬。“用爱心将孩子的心留下”。我爱孩子们,我将用我对孩子们的爱,将中(2)班的孩子的心留下。让他们爱老师、爱中(2)班、爱幼儿园,但不是溺爱。

4、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教师应当是教育家,而不是教师匠。他们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教师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有心就能成功。

2022家长阅读心得体会总结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们:

首先表示感谢,首先感谢您在帮忙之中能够抽出时间参加这次家长会,尽管这应该是您份内的职责,但是我们依然为您能够主动地尽职尽责表示感谢。您来了的时候,您的孩子可能会忐忑,但更多的是喜悦和幸福,您能为了他而推掉所有的事物,能拒绝所有的理由,相信您的到来赢得了孩子尊重,也为他的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了基础。第二感谢,感谢您选择了第一小学。第一小学的校址比较老,尽管我们的校长为此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比起周边新建的学校,他显然没有那么漂亮,那么恢弘。不知道在座的家长有没有读过《窗边的小豆豆》如果您没有读,请您务必读一读,它绝不是一本童书,它是一本经典的教育名著,教会您如何懂得孩子,如何尊重和期待。在这本书里有一篇叫“破学校”,大意是不同学校之间孩子们唱的表达对自己学校的一种喜爱的儿歌。比如“某某学校,破学校,进去一看,好学校!”巴学园就被那一群孩子唱成“巴学园,破学校,进去一看,还是破学校!”这样,小豆豆们就反击:“巴学园,好学校,进去一看,还是好学校!”我希望我们的学生也能和小豆豆一样有这样的感觉,虽然我们的学校不够漂亮,但我们的师资够漂亮,教学质量够漂亮,我们业内的老师都知道,给孩子选择老师,外行看校舍,内行看师资,看质量。我希望,我们第一小学给你们这种感觉,校舍一般,老师不错,质量满意,我相信我们很多班级的家长已经深有感触!

今天召集大家在这,主要想跟大家交流两个重要,一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一是阅读的重要。

首先说家庭教育的重要。

可笑的是现在一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竟然还有人从内心想划清责任,学习就是学校的事,就是老师的事,与家长无关。如果在现在你还背负着这样的理念那你就太愚蠢啦,这样受害最深的只能是自己的孩子。我们学校的老师每一个都是别人的妈妈和爸爸,再对自己的孩子的学习上那当然要是竭尽全力的。比如我,我就是我儿子的家庭教师,他的每份作业我都是要检查,要签字的。我从不抱怨老师,我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我对我儿子负责任,不需要任何理由,不需要去和老师划分界限,如果要划分的话,就是学校的学习归老师,家庭的学习主要是我监督。

说到监督啦,有的家长又找到了理由,“我相信树大自然直,我要培养他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我觉得这个理由在一定程度上是行得通的,那就是,你有一个聪明、自觉地好孩子,他具有了好的基因和习惯,是完全可以的。如果没有,你必须帮扶,比如我觉得我儿子就不大自觉,智力上也没什么优势,所以我一直以来都给他检查作业,但是,前天晚上,我要给他检查,他拍着不让,他郑重的说:“妈妈,我要靠自己的能力得100!”真的,我听到他这句话时我很高兴啊,我等这一天好久啦!因为自从上三年级来,他的作业几乎不出错啦,而且白天的测试通过他老师的反馈,也几乎都是受表扬的。所以我才放心试着不去给他检查。如果,你的孩子能大致可以的话,你才能慢慢放手,否则,你一定要坚持,静待花开,等着孩子能够独立学习那天您在放手。

四年前,我就给四年级一班的家长讲过教育上著名的“金字塔”理论,小时候你付出的多,长大了你付出的就少,小时候,你付出的越少,长大了你需要付出的就越多,而且效果还不好。只在孩子求学期间家长干预的越早,越科学,孩子就越学越轻松。去年还给大家读过一个关于“十字架”的故事,这个故事也是关于家长对孩子尽责才能使自己中年幸福、老年无忧。大意是一个人扛着十字架,觉得很累,有的人坚持着,有的人陆续截去一截截,当时是轻松啦,但后来遇到了很深的沟壑,那些没有截短十字架的人就放倒十字架轻轻松松的过关啦,而相反不断的去截短十字架当时轻松的那些人却过不去那个坎啦。人家说,没有过不去的坎,这个坎就是平时自己要对家人、朋友、孩子尽职尽责。古人讲“养不教,父之过”,说的极有道理。

但话又说回来,现在的家长多数还是愿意管,但是怎样管,管得方式方法尺度是怎么样那的确是一门学问,家长们要相互学习,多与老师沟通,自己多看书,多进步,实在不是我在这里三言两语能说的清。

今天,我想重点和家长交流的就是关于加强学生阅读的事情。 很多家长已经深有感触,我们高新区第一小学是一个非常重视阅读的学校,学校每年拿出一万多元更新班级图书角和图书室,班级内年年进行班级图书角的捐10元更新图书角的活动,有的班级已经坚持了3年,班内的图书达到了四五百本,学校每年进行阅读小博士、书香少年的评比。而且最初开展课外阅读的班级在今年的区级调研考试十家学校。(包括实验小学和华侨城小学)中语文名列第一,数学名列第二,这说明,我们的实验是成功的,今年我们还将进一步提高改革的力度。

首先,跟大家交流我们要做什么。

请大家看着你手中的宣传单,这就是我们学校建立的124 x课内阅读课程体系。这些书目是我们老师参照了多家推荐书目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精心选择的。我给大家做一个大致的介绍。必修书,必读书,选读书。也就是您在我们学校读书,孩子将在我们老师科学的引导下至少要完成这些书的共读。下面我做一下介绍。

第二,跟大家交流为什么这么做。

(1)试卷的启发。我手里拿到是上学期五年级和四年级的语文测试卷,据 我们老师统计五年级课内知识分只占14分,四年级仅占30分。据初中老师反馈,中学占得分数基本都是15分以内。家长朋友们按20周计算,每周按9课时算就是180个课时,乘以35,课上是6300分,课下那我们知道每天都有作业,一学期按照150天,每天20分钟的作业,(不止这些)这又是3000分,这加起来大约是10000分,我们花费接近200个小时,就是为了得那点分数,有意思吗?值吗,我们几乎都是同龄人,我相信各位和我一样都极度的厌恶过语文课本,年复一年,这本书值得我们浪费这么多时间嘛,这么长的时间,我们学得又苦、又累,关键是效果还不好。我想,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2)名师的启发。所以我们看到了很多老师很多学校都走在了我们前列。 比如,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窦桂梅校长的三个超越(超越课堂、超越教材,超越教师)和主题单元教学,将大量共读书纳入到学生的课堂。潍坊北海实验小学的韩兴娥老师的两周上完教材,让学生的阅读踏入快车道的实践,潍坊市集全市之力开展的主题学习实验,即每一个单元都配套一本共读书,每个学期是八本。做得力度最大的是江苏省,南方的教育一直走在全国的前沿,与世界接轨。他提出了“152”整本书阅读教学实验。提出学生应该在低段读图画书、绘本1000本,中段读1500——15000字的桥梁书500本,高段读100——200页左右的纯文字童书200本。以高段为例,也就是孩子每年要阅读100本书,每学期要阅读50本。每个月要可以读10本,能做到吗,一定能做到,我的外甥女每周都让她妈妈给她到图书馆借4本书,一个月至少读20本,我的儿子现在读《吹牛大王历险记》《笑猫日记》这样的书基本上也都是一天一本。我们班很多孩子拿到一本新书,基本上都不过夜读完。有的人可能说,您说的这都是好学生,其实真不是,别的不说,我儿子在班里一二年级连中游生都算不上,(举个例子)但是上了三年级就比较轻松了,他的数学应用题和阅读基本上都不出错的。老师说他很有后劲,这个后劲是怎么形成的,我想就是阅读的力量,请您相信您的孩子,坚持阅读,如果孩子不能独立阅读,那就坚持每天半小时的共读,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3)国外的做法。犹太人64本,芬兰人均60本。日本人是亚洲第一40 本,韩国人人均25本,而我们中国据新闻出版署大量调查公布20xx年只有1.6本,20xx年达到4.39本。再看我们的特别行政区,香港从20xx年要求大中小学生每人阅读30本。中国台湾地区要求幼童100低年级80,中年级60,高年级40本。我们所要做的也希望能够接近特别行政区的阅读量。

(4)阅读对其他学科的促进作用。这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阅读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如果理解能力差,不用说,他的数学等理科的学习一定很吃力。实践证明凡是孩子理解能力差,一定是阅读有障碍。天津市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邢真说,受应试教育影响,包括教育界在内的相当多的人,常把学科性学习之外的书籍斥之为“闲书”,并认为阅读“闲书”就会干扰对课内“正书”的学习,会直接影响学业成绩。作文不好,就多买几本作文辅导用书;数学不好,就多买几本数学辅导教材„„在我们的周围,“缺啥补啥”的功利性阅读成了家长、学校对孩子阅读的要求。这样错误的观念,在我们身边有很多鲜活的例子,家长可以花四五百块钱让孩子去参加辅导班的学习,舍不得每年拿四五百块钱给孩子买书,这好像是很正常的不正常的事。

(5)阅读的不尽人意的环境。

这里就是一个让童书战胜电视、游戏的工程了。

我曾看一项对14135名中小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仅有30.5%的中小学生喜欢课外阅读;课外书“魅力”不敌看电视;年级越高课外阅读量越少;课外阅读重读图轻读文;阅读“大部头”作品感到吃力等。

我家的儿子很正常,说他正常呢,就是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喜欢看电视、玩游戏,他算是很喜欢读书的孩子,但是如果让他排序,阅读是永远

家长阅读心得体会总结 家长的阅读感悟和收获(八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