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阅读与检索心得体会和方法 文献检索与利用心得体会(九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文献阅读与检索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阅读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理想的阅读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三种阅读形态:单篇(课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三者之间,相互无法替代。群文阅读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路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整本的书。在新课程实施的这几年,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被老师所认识和接受。然而我们也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学生缺少课外阅读量。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一个好成绩,我们老师已经习惯了教语文就仅仅教语文教材,一学期下来就让学生学了二三十篇课文,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将这些课文嚼得烂、嚼得透。这样一来,学生的所得肯定十分有限,也难怪乎语文教学一直被一些专家指责为少、费、差、慢。
2.学生课外阅读落实不到位。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我们老师更多的只是布置,而缺乏具体的指导。孩子们,读书可以丰富知识,在课外多读书吧!为师者仅仅停留于这样的说教式的宣传、鼓动,而没有系统、科学、理性的思考,又没有尝试有效、多元、丰富的阅读推广办法,那么真正能养成自觉阅读习惯的儿童是不多的。
3.课堂内外阅读零散,缺乏整合。课堂教学与孩子们课外阅读经常是两张皮,没有做到有效的衔接,学生课内所习得的阅读方法,未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运用。而且课内所阅读的课文也是零散的,缺乏整合。
实践证明: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阅读力就是学习力。但目前的现状是我们普遍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内涵不够清晰,突出表现在阅读教学中目标不明,阅读内容远离儿童生活,阅读方法不够系统,儿童阅读能力普遍不高。
(二) 课题的界定
所谓群就是相聚成伙的,聚集在一起的。群文就是聚集在一起的一组文章,在课堂教学时间内,老师给学生呈现多篇文章。阅读是读者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建构意义的同时也建构自我的一种活动。群文阅读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群文阅读是一种阅读形态,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阅读者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从不同平台载体上,在复杂资源中进行信息的自由提取和有效聚合,从而实现阅读者个体自我或社会意义的建构。本研究所指的群文阅读,是一种狭义的阅读。她打破了一篇文章一篇文章、一本书一本书顺次阅读的习惯,突破了这种孤立阅读的行为;从一篇到一群,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绝不止课堂阅读形式的革新,它的内涵也不限于阅读文本进入课堂后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在语文教育领域,她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改变了单篇教学的传统,冲破了单元教学的框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她是一种具体的有生命力的教学形态。本研究所提到的群文阅读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所以群文阅读的方向: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教学。群文阅读既是对教学内容观念的突破,也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突破。
1、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低段:课外阅读40分钟达到2400字,40分钟内能完成2篇文章的阅读。
中高段:课外阅读40分钟达到20000万字,40分钟内能完成4篇文章的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能自主阅读。
2、探索出落实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
3、提高学生整合阅读知识的能力。
1.文献法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比较当前一些教学模式,并建构出群文阅读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2.问卷法
通过自编问卷等测量工具,对学校的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等进行调查,了解当前小学阅读教育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学生阅读力水平。
3.访谈法
对参研班级进行实地听课、考察,通过与教师、家长的访谈及对学生阅读学习的访问,分析并提炼影响学生阅读力的因素。
4.实验法
结合学生语文学科教育实际状况尤其是阅读教学实际,在学校语文课堂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实验,考察对学生阅读力的影响。
5.经验总结法
参研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整理、搜集优质的课例,注重经验的总结,将一些有价值的课堂实录、活动设计、教学案例等备案,开展横向、纵向的交流,也为后期集结成文集准备素材。
6.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渗透在参研教师研究过程当中,把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引导并组织参研教师从日常的教学中发现问题,开展协作式研究,解决问题,寻找规律,从而由浅入深地开展研究。教师即研究者、 教师即反思的实践者是本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观念。
7、学习成果展示法。
(一)课堂中的群文阅读
1、一课一得。
2、一课一文,随文阅读。根据教学课文的主题思想选择同题材的阅读材料。
3、单元整合,自主阅读,填写群文略读记录表。
单元学习接近尾声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用自习时间,可以课内,也可以课外,自主阅读同步阅读教材上的几篇课文,并作好批注,填写群文阅读记录表。
群文阅读记录表是为了让学生的自主阅读更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同时记录整理阅读之后的心得及想法。老师也可以通过群文阅读记录表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适时给予合理的阅读建议,更可以通过阅读记录的撰写,训练孩子的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和能力。学生一开始进行课外阅读时,老师就鼓励他们做好阅读记录,养成习惯。针对不同的年级,老师可以有不同的要求。比如,今天课堂所呈现的阅读记录表就包括主要内容、精彩片段、读后感受等这样几个方面。老师要把握的是,既不让阅读记录成为学生的负担,又不让学生觉得是无关紧要的琐事。
(二)课外的专项活动
(1)营造晨读风景线。
(2)每月每班设立1节语文阅读赏析课
(3)利用午间校本活动及文体活动等时间,开放学校阅览室。
(4)各年级根据学生的层次和特点,有机组合,组织伙伴阅读俱乐部,定期开展活动。
(5)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低年级鼓励家长每天亲子阅读半小时,中高年级鼓励家长每天聆听阅读五分钟。
(6)每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读书的收获与感受。
(7)创编读书乐月报。
(三)开展学校的群体活动
(1)打造红领巾广播站的读书专栏。
(2)每月开展读书乐系列活动。
(3)评选书香班书香娃。
(4)举行读书乐汇报活动。
(5)举办读书报告会。
(一)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一年,主要分为以下3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1、准备阶段(20xx年5月20xx年10月)
(1)组建课题组,确定实验教师。
(2)进行实验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
(3)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内容,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培训实验教师。
2、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5月)
以低、中、高年级实验班的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及时反思和小结,根据实验的进展,对课题方案做必要的调整。
3、总结阶段(20xx年6月20xx年8月)
(1)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对实验班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进行后期的调研测试、分析研究。
(3)整理课题组成员的课例、论文、经验总结等原始材料,编辑成册。
(4)邀请专家鉴定,进行课题成果交流。
关于文献阅读与检索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1]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研究吕天群科技资讯- 2006 年15 期。
[2] 浅谈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措施陈新永江苏环境科技- 2006 年01期。
[3] 浅议水利工程建设期的环境保护措施陈刚[1] 戴凤霞[2]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 年3 期。
[4] 水利工程水环境效益的影响因子与量化模型具杏祥[1] 宋春山[2] 黑龙江水专学报- 2006 年1 期。
[5] 论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对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孙景亮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6 年2期。
[6]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胡建军科技园地- 2005 年2 期。
[7] 浅谈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张伟龚爱民河北水利- 2005 年9 期。
[ 8] 水利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形成负面影响的对策探讨 陆孝平、徐世钧 水利发展研究- 2005 年10 期。
[9]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曹永强, 人民黄河- 2005 年1 期。
[10] 城市环境水利工程的水环境定量评价徐晶、宋东辉四川水利- 2005 年1期。
[1]黄学群。天津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定位及类型选择。天津农业科学2004,10(1):51-54
[2]张聚臣,陈祥等。对农业科技园区存在必要性及经营发展策略的思考[j]。农业纵横,2005(5)。
[3]马永清,赵宪军,张志鹏。河北省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战略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5(12)。
[4]王朝全。从农业技术的物品性质论农业科技园的制度逻辑[j]。中国科技论坛,2003(6)。
[5]王树进。农业科技园区经营亏损原因探析[j]。科技与经济,2003(3)。
[6]朱清海,李崇光。农业科技园区企业化经营的理论和优势效应分析及策略[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5)。
[7]甘顺。农业科技园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贵州:贵州大学,2005.
[8]黄小晶。农业产业政策理论与实证探析[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2.
[9]孙振玉。试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总体思路[eb/ol]。,2003-05-12.
[10]龙丽丽。河北省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与个案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5.
[11]查金祥。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开发与运行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1.
[l2]许亚东。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机制研究[d]。四川:四川农业大学,2003.
[13]查金祥,陈世雄,雷海章。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行机制研究[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8(8)。
[l4]杨白玫。农业科技园区与内驻企业互动动作过程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15]白玉华。红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16]河北科技厅。河北实施4大农业科技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eb/ol]。,2006-05-20
[17]宁夏科技厅。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eb/ol]。,2006-04-07
[18]王涛。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
[19]贺志胜。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运作的基本特征[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
[20]杜彦坤。农业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1]欧阳欢。科技园管理系统建立的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05(24)。
[22]郭振宗。中国农业企业化研究[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05.
[23]李保会,陈焕英,等。河北农业大学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实践及发展方向[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3)。
[24]何仙珠。福建省农业科技园区运营管理的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06.
[25]王朝全。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探讨[j]。科学管理研究,2004(2)。
[26]杨军。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产生的原因、现状和发展对策研[eb/ol]。,2006-02-14
[27]温铁军。农村经营制度研究[r]。北京:中国农科院,1998.
[28]蒋和平。农业科技园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模式研究[j]。北京:中国科学院,2003.
[29]王树进。透视农业科技园发展的盲点[j]。中国高技术产业导报,2006(4)。
[30]顾俊,王铁山。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3(2)。
[31]周小琴,查金祥。农业科技园区:功能定位、建园模式与运行机制[j]。浙江工业学院学报,2005(9)。
[32]李其才,盖会全。农业科技示范园管理研究[j]。科技资讯,2006(1)。
[33]王建文。河北省农业融资需求调查与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5(3)。
[34]薛元龙。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浅析[eb/ol]。华容科协网,2007-05-12
[35]孙振玉。浅谈我国农业科技传播与体制创新[eb/ol]。华容科协网,2005-02-03
[36]杨其长。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匡[eb/ol],华容科协网,2007-05-13
[37]王树进。我国农业科技园区需要研究解决的儿个问题[j]。农业技术经济,2003(1)。
[38]李向伟,商春荣等。农业科技推广中科技园区的地位及作用探讨—以广东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例。广东农业科学,2009(1)
[39]李海,景炜明等。宝鸡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初探。安徽农学通报,2009,15(9):31
[40]熊元,向华。贵州贵阳乌当区农业发展理论与因素分析—以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5):15716—15719
[41]陈莉。合肥市农业科技示范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现代农业科学,2009,l6(6)
[42]陈莉。合肥市农业科技园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l9(22)
[43]孙雪梅,缪祥辉。
文献阅读与检索心得体会和方法 文献检索与利用心得体会(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