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表内除法课堂实录心得体会范本 表内除法(一优秀教案(七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22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关于表内除法课堂实录心得体会范本一

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重视学生的记忆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低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余数的意义,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自主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的联系,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表象,不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相互交流、比较、吸引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形成学生的认知。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要注意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操作规则,做到活泼、有序和高效。

教材中敢于面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充分利用教学中生成的这些资源,让学生在不同意见的交流、辩论和分析中认识到错误,自觉地订正错误。如在写竖式时学生可能会把一位数的商与被除数的十位对齐,可能会把除数和商的位置写反了等,教学时可把这些现象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判断和分析,在互相帮助中,达到纠正错误,巩固新知的目的。

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感受教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觉地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充分地感知其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对收集到的各种教据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提炼,从而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并加以综合运用。在数学中,有目的地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和方式进行探索和解答,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情感。

总之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运用好教学评价这一手段,让学生在互动中进一步辨清概念、理清思路、优化算法、把握实质,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好所学知识。

关于表内除法课堂实录心得体会范本二

1、注意突出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学习例题之前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

在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指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强调把几十、几百、几千看作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来想,突出本课的新知识与已有知

识储备的联系,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1、教材简析:《口算除法》即课本第13至15页例1。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除法的估算和笔算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数学解决方法。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探究性,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教学难点:如何使每位学生经历口算算理的探究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学生提出三个问题:

(1、3次就能运完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平均分——用除法——60÷3=20

(2、600箱,这么多我也只运3次,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我们知道60÷3=20;那么600÷3=200

(3、120箱,我也只运3次,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有的同学想:6个十÷3=2个十=20xx×3=60那么60÷3=20

有的同学想:20x3=60;那么60÷3=20

有的同学想:用木棒来分,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20。

3、大胆尝试,运用新知。想:24个十÷3=8个十=80;80x3=240;那么240÷3=80

4、拓展训练,巩固新知。

1、口算:

90÷3=3080÷2=4015÷5=3270÷9=30

900÷3=300800÷2=400150÷5=302700÷9=300

在这里我试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除号是怎么来的吗?除号“÷”是三百多年前一个瑞士人首先使用的,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

示了平均分的意思。你看这个符号多有意思啊!

2、课本第15页“做一做”第1题

一排有10只蜂蜜,有这样的4排,就是40只,但只有2间房,平均每间房子住多少只蜂蜜?

40÷2=20(只)

答:平均每间房子住20只蜂蜜。

3、为了巩固新知,布置以下作业:第17页练习三第1、2题。

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努力地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力争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于表内除法课堂实录心得体会范本三

《口算除法》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表内乘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的口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除法的估算和笔算的基础。

1、认知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熟练的口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使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以及掌握算法的多样化。

如何使每位学生经历口算算理的探究过程。

1、引导自学法。

2、引导发现法。

3、组织讨论法。

4、组织练习法。

5、创设情境法。

6、引导探究法。

1、自主发现法。

2、小组合作交流法。

1、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3、敢于尝试,应用新知。

4、知识外延,拓展训练。

主要教学过程:

1、注重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理解算理,用故事导入法创设一则乐于助人的小故事,创设三个问题情境。

2、注重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本节课,我尽量让学生参与“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独立思考得出60÷3的不同口算方法,重点理解这种口算方法的算理。在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在同桌交流口算方法,说算理。通过“说”来加深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

3、尝试让学生用所得的新知解决第二个问题。“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4、知识的拓展、外延,(练习)。

课后练习。

关于表内除法课堂实录心得体会范本四

如何用竖式计算是这个学期学生刚刚接触的新知识,所以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感兴趣,主要是经过让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这一系列活动完成的,这样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比较深刻地领会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另外“余数要比除数小”是计算除法必需遵守的法则,教学中我并没有硬性地将这个法则讲给学生听,而是让学生经过观察和比较去发现它,并从正反两方面去探讨如此规定的理由。最终,我还组织了及时的,必要的练习,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并掌握这种计算方法。

本节课我主要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1、初步理解计算过程,

2、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

3、掌握试商方法,

4、体会计算有余数除法的价值。

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计算时,已经初步认识了简单的除法竖式,明白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基本过程,这是学习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重要基础。

此段教学,结合具体情境,我先出示一共有6个桃,每3个放一盘,放了2盘,让学生列出算式并且用竖式计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基本过程,接下来出示一共有7个桃,每3个放一盘,放了2盘,还剩下1个,让学生独立列出除法算式,并引导学生经过类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竖

表内除法课堂实录心得体会范本 表内除法(一优秀教案(七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好的心得体会...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