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林百年树人心得体会和感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精神(9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十年树林百年树人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时间如流水而逝。转眼间,我们的祖国已度过建国以来____周年。
自1949年建国到此刻的____载中,我们的祖国的变化是十分大的。____年,短短的____年在无尽的历史长河中可能并不算得上什么,但就是这短短的____年里,我们的祖国从一个刚刚平息战乱的弱国,逐渐的变成了一个已经名扬世界的强国,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
建国____年来,我国解决了十三亿人口的温饱问题,用____年时间把贫困人口从两亿减少到多万,基本上实现了民生小康。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证明,近25年来,全人类取得扶贫事业的成就中,67%应归功于中国,这是我们国家对新世界做的多大贡献啊。而这些,在几十年前根本是人民的一种奢望,可望而不可及呀。
在建国以来的____年中,我国最主要的发展阶段则是从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时期。想当年,1978年计划发展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全国改革开放,经济特区的设立,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这是多么不平凡的30年,祖国在崛起,经济在腾飞,人民的生活奔小康,作为东南沿海的一个小城镇,家乡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马路上停满了形形色色的汽车、各种生活设施的完善……家乡发展30载,提高体此刻方方面面,尽管我只度过了15个春夏秋冬,可是儿时的见闻与现今的了解,祖国在3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却仍也深有感触、历历在目……
改革开放的30年里,祖国正在蓬勃发展,时间如车轮在飞驰。转眼间,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科技不断在创新,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祖国迎来了繁荣昌盛的新时代。据不完全统计,自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长到137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加到41____元,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14.5%,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实际增长8%。消费支出稳步增长,家庭财产包括金融资产迅速增长,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改变,再也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改革开放的这30年我们伟大祖国经历了沧桑巨变。在我们的身边,也都有一些事物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而变化,从人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教育环境、教育条件等方面来说,可是很引人注目的呀!
还记得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当侵略者的铁碲践踏我们美丽山河的时候,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脸上流着泪,心中淌着血。为了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祖国,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在屈辱中抗争.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暗杀者的手枪;吉鸿昌高挂写有“我是中国人”标语的木牌,走在一片蓝眼睛、黄头发的洋人之中;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发动了西安事变……英雄长已矣!古往今来,一曲曲悲歌,一个个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故事,都讲述一个简单而朴素的信念。那时的中国,民生凋敝,人民百姓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呀!
仇恨会使人抗争,信念会使人奋进。最终,经过了数十年的艰苦抗争,我们熄灭了战火,在残垣断壁的大地上我们建立了中国。以往的民不聊生,以往的满野战乱,以往的东亚病夫,都已成了过去。如今这片热土早已是天翻地覆、龙腾虎跃!正是这千千万万的赤子,才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祖国的期望;正是他们,才使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响彻神州,那么气势磅礴,那么雄壮嘹亮。
1949年10月1日,这是个让中华民族牢记的日子,也是让世界历史记忆的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最终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从沉睡中苏醒的巨龙,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____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____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看青藏高原脉动的祖国;看黄土高坡起伏的祖国;看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祖国;看群峰腾跃,平原奔驰的祖国。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过壶口,闯关东,走三峡,奔大海。在河西走廊,华北平原,我看祖国的富饶与辽阔,看祖国千里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国的崇高与巍峨,看祖国繁荣的霓虹灯日夜闪烁,灿若银河……
历代的先辈们,为我们铺好了平坦的大道。而我们,能只顾享受着前人的成果而不思进取吗?不,绝不。先辈们辛勤的付出,绝不是为了让我们在他们的成就上停滞。少年强则国强,历史赋予了我们建设祖国的使命,我们就该努力的去做,哪怕仅仅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试想一下,如果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做出了一点贡献,那么它们凝结起来将会是怎样巨大的力量!我们的祖国还在前进,中华古国仍在腾飞,前人的愿望,后人的期望,祖国的未来……这一切的一切就凝聚在我们这一代的身上。我们能置之不顾吗?当然不能。那就让我们行动起来,点燃心中那团火焰,为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对于十年树林百年树人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阳朔十里画廊位于阳朔月亮山,因沿路风景秀丽,如诗如画,被称为阳朔十里画廊。
当年美国总统卡特来阳朔游览,他从打前站的保镖们那里得知,十里画郎有许多小景特别有趣,坐汽车会一晃而过。卡特听后,临时向接待人员提出改变游览方案,借了几辆自行车漫游了十里画郎。为此,当地政府于20xx年专门修建一条近10里的自行车道、观景台、休息亭等以供游人自由观赏沿途风景。当地百姓称其为卡特风景道。
阳朔十里画廊景点:
海豚出水:
十海豚出水是里画廊西面的小水库,一个玲珑奇巧的小山峰独立嵯峨,高数十米,经万年风化,岩溶剥蚀,成一纺锤形山体,酷似一只海豚出水状,这是万点桂山众多象形山峰中惟一的海洋动物。
火焰山:
火焰山在十里画廊西侧,白山底村旁,一峰高耸,山壁峭平,中部有一悬岩,山壁间一片数十米崖壁朱赤染,红黄间杂,似熊熊列焰。如仔细琢磨山壁痕纹,依稀可辨出列焰中一猴儿形象,它手舞足蹈地被大火烧灼着。
八戒晒肚:
十里画廊西侧,一高山山巅上,有一横卧巨石,形状很像《西游记》中猪八戒裸腹晒太阳,憨态可掬。
金猫出洞:
十里画廊东侧,八戒山崖,崖上有一小洞,其内右下部有一奇石,如一只正欲出洞的金猫。能见猫的头部和前半身躯,活灵活现,巧夺开工。当地传说,见了金猫,鼓了腰包,就是说观此景会走彩运。
马象奇石:
十里画廊东侧,离“金猫出洞”南行200米,一山高耸,状若屏藩。山下有一洞,洞口一块大钟乳石附于石壁。从路边望去,此石奇特,可看出两个动物:从外往里看,像一匹白色骏马低头进洞;从里往外看,像一只大象信步出岩。有民谣曰:一块石头两个样,进洞白马了洞象;画家到此难下笔,画得马来,画不得象。
龙角山:
十里画廊东侧,龙岩门村前,有两个山峰从绿林中冒出,连踪背向,直插苍穹,形如龙角,又似一对破土而出的玉笋。当地人称为风水宝地真龙口。
蝴蝶泉观赏园:
位于十里历廊中部,是拟由一些爱好者投资约600万元,依自然地势精心建成的与蝴蝶生存相似的自然生态环境。游客可在园内蝴蝶泉与蝴蝶同嬉同乐,观赏到五彩缤纷、天女散花般的万飞舞美景,体验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奇妙感觉。园内设有蝴蝶公园,蝴蝶保育区、蝴蝶科教展室、蝴蝶工艺品厂等,将于20xx年5月建成营业。
抱朴园:
抱朴园位于羊角山下,由专家教授创意建造,是以中国传统农耕文明和农家田园生活为特色的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抱朴园修复了一座包含历史沧桑的知青四合院,展示出特殊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是知青老插叙旧和青少年了解六七十年代中国知青历史的园地。
秦皇出征:
龙岩门村旁的悬崖峭壁,由于壁纹痕印惟妙惟肖,构成许许多多妙绝奇巧的图景。有的像飞禽,有的像走兽,有的像器皿,有的像人形。在村前国道转变处石崖上部山壁,痕纹只见有一处如一匹战马,附近是一部战车,稍后是一列列身着古代戎装的秦代士兵,头盔、铠甲十分形象,一个个与咸阳兵马俑如出一炉。故此景名“秦皇出征”。
孔雀迎宾:
龙角山前东南一低矮山峰,秀隽玲珑,酷似一只正昂首的孔雀的头、颈部位,稍后的连座丛峰,环列高耸,色彩斑斓,恰似这个孔雀盛开的锦屏。它正热情地迎送各路远道而来的佳宾贵客。景名“孔雀迎宾”。
青厄风光:
位于工农桥西部,田野广阔,两河穿流,右为遇龙河,左为金宝河,两河汇合处,旧称“青厄渡”。桥边远眺,山峦重叠,翠竹遮江,牧童戏水,稻田层层,村落隐绰,是典型的山水田园风光,为摄影、绘画理想之地。
骆驼过江:
十里画廊东侧,工农桥旁望去,在一望无际的田园间,田家河像条白绢,宛然曲折东流,河边有一山,酷如骆驼,形态似自得漫步,前往欲过河,人称“骆驼过江”。
美女梳妆:
由工农桥沿公路向南眺望,月亮山侧一峰,圆顶修长,亭亭玉立,恰似一东方美女披戴长发,目视前方梳妆打扮。
幼狮出林:
月亮山前环视,沥村后山左侧山峰林立,玲珑奇秀,如玉笋拔地,绿荫婆娑。其间挺立一峰,活像一只机灵顽皮的小狮,从幽林中跳出,蹦蹦跳跳,使人有招之即来之感。再看附近的“九牛岭”如牛群眠芳草,“卧虎山”,似猛虎踞丛林,“鸭尾山”若鸭潜水觅食,形态各异,目不暇接。
观景楼:
大榕树南行100米路旁,建有一园林式凉亭,穿透式楼顶两层为六角亭。站在观景楼,西北看凤楼田园,东看大榕树,青厄风光,北有聚龙潭,南有古榕三高农业示范园,尽收眼底。
龙潭村:
龙潭村位于月亮山以西1公里,有500多年历史,现存大群明/清古建筑,6000多平方米,古建筑青砖青瓦,层檐飞龙走凤,是阳朔县古建筑保留较好的村落之一。村周边风光秀丽,有“荷塘奇观”、“弟子山”、“佛留坳”、“犀牛泉”等10多个自然景观构成龙潭财经纪律境。慕名前来参观览胜的国内外游客超过1 万人次。可开发民居旅游、品果旅游,龙潭油整夜远近闻名。
老佛岩:
位于凤楼村委竹蔸寨后山,
十年树林百年树人心得体会和感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精神(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